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延河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8)
----  [转帖]《陕北的欢乐》1.陕北的蓝天(下)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8&id=14467)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09/2/19 15:45:00
--  [转帖]《陕北的欢乐》1.陕北的蓝天(下)
 

《陕北的欢乐》

作者/王二二

1.陕北的蓝天(下)

我们在庄里第一年的确很苦,也可怜,政府供应的那点粮根本不够吃。好在乡亲们常惦记我们,谁家里煮了麻汤饭,蒸了馍常叫我们吃。我有时觉得过意不去,说是有了粮食再还白面。还球吧,娘老子在跟前怕还说不心疼。最惦记我们的是老书记米士祥和他儿子米怀亮。米怀亮大哥,和我们关系密切,是庄里的副书记,山上庄里都是顶梁的。我们也是老汉家娃娃。我喜欢发烧躺在米老汉窑里的热炕上,老婆婆过来摸摸我的头,,还烧着了,喝有鸡蛋的热面汤,然后伸展,里外都热。躺着听窑里的人里里栾栾叨唠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让他们讲红军,刘志丹和胡宗南的事情。那时候我们庄富,人少地多,粮食吃不尽。到处没有黄土峁子,满山梢林,树木茂盛,环境保护得好。村头上最好的台地种洋烟(鸦片),收下后给队伍,当银钱使用,换枪买药。米老汉说洋烟花开得好看,要在清晨割烟葫芦,把流出来的胶收好,熬洋烟。

米老汉家窑洞是一道庄的聚会场所。每天晚上吃罢饭庄里的汉们就陆陆续续溜溜达达地上来。每晚他家窑里地上炕上总是坐满人,吃烟拉话耍笑安排事情。马灯挂在外起。婆姨们不来,只是赶上家里有事叫男人回去才推开门站在外面说话。也不管是谁的婆姨,站着门口,总有人说儿好,挑逗两句。天暖开着窑门还好点,天冷窑里烟大,好像起了云雾。汉们吃烟拉话,总有说不完的闲话,分析不完的案子,发布不完的消息,安排不完的事情。

离庄20多里,翻两架山有个庄子,那里几户人家和红庄几位是亲戚,常有往来。那庄拦驴的听见草垛子后面有动静,悄悄走近听听,竟是女人炕上美气喘叫。探头一照,我赛!刚看见庄里北京女青年仰面八叉躺在草垛子上,出声着。上头趴着个愣后生,圪徊圪徊出力着。消息都到了红庄,当事人还无觉察。此后那庄老乡留了心,陆续有消息传来;发现在烂窑里,在什么地方等等二位继续办事。还有好事的添加细节散布,估计当事人的活动能力:啊呀,那兀的歪。作为评价。报导一直追踪着事态,后来得知那愣后生也是北京青年。红庄大家的议论也紧跟,一般表达善意。两个敢是结婚了,就逮定哪里日在哪里?没钱没窑嘛。是咱受苦人的后生和北京女子做下这事情,那就倒运吧,马下送进监狱,往死里收拾。

追踪报导最后的结局是女青年把个娃娃养下了。她承受很大压力被迫离开知青群体,被庄里一户老乡收留,现在老乡家里。如今那整日价抹泪儿着,坐在炕上门也不出。议论和闲聊到此停止,方向转变了。一连几天没人再议论细节评论能力。这结局竟然被公认为是令人兴奋的消息,养了一个男娃娃!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透彻的分析:女青年身体好;对。娃娃种子好;对。父母有文化;对。他们两人从技术和现实上都不具备养育娃娃的条件;对。女青年在庄户人家里整天不出门这不是长久之策。对呀!结果一出,满堂喝彩:好哇,好!去把娃娃抱回来! 我们喂易(wu4 yi,领养)。

自然而然形成了理事会,一场策划开始。应当由谁去说,人选的条件,连气质(给人的印象和感觉)和长相都讨论;对女青年陈述什么分析和理由;她会要求什么保证;我们提出什么条件;喂易要给当事人多少钱,上限是多少钱;见面要送什么礼,最后是日程安排。要看黄历但不能让别人抢先,如何凑足钱,给当事人买礼,给娃娃买吃食等等细节都讨论到了。一件事情就这样红红火火但悄悄地开始了。理事会受命米如怀老汉为说客,他年纪大,性格温和,就顶没脾气,受得了气;长相老实憨厚,最重要的是有头脑,见识多,反应快。这真是最好的人选。米如怀理清了主旨,多次翻山,真是不辞劳苦地和对方代表谈判。上午大家看着老汉脖子上吊着烟袋,慢慢地摇上脑畔山,看不见了。第二天后晌才有人照见他又从脑畔山小路上下来。两个月后,大晴天,快晌午的时候,满庄汉们、后生、婆姨、女子奔走出来,善良的人们心里喜悦。米如怀老汉从脑畔山上摇晃下来,后面跟着两个人。看着老汉圪栏晃荡,就知道他满心的得意;根本看不见脸,就知道老汉满脸是笑。男人们笑眯了眼,女子们看着亲,婆姨们叹息,老婆婆还抹泪;一个白胖胖的、可爱可怜的、招人心疼的小娃娃抱回庄了。

那兀的,他兀的,你兀的,读音为 ne3 wu2 deta3 wu2 de ni3 wu2 de。读快了有ru2的口型。这个词在陕北流行。你查查看,原来水浒中,元杂剧,元代口语都用。做代词的时候表示下看所指对象,相当于:那家伙,那孙子,你他*的等。单独用的时候往往表示情绪,感叹,相当于:他*的,我*。这真是古老的语言,怎么在陕北就一直用到现在?王克明有专著,大块的书,叫《听见古代》,70万字。里面讲得都是陕北词语和其来由,就那兀的一条也深了。王克明书中说,是形容个性强,态度厉害,能力、本事大等。并举例说明:“‘还形容性能力强:那婆姨可歪咧,一般男人撑不定。”‘也见于元代,口语用,杂剧用。看看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你兀的吓一跳吧,我*,原来陕北老农说的话这么文言,这么有文化,这么古老?我劝你兀的有时间看看《听见古代》。

雨水充足,天公做美。陕北大丰收,难得难得。粮食吃不完,乡亲们多高兴,说是老天可怜我们,知道娃娃来了不容易。第二年情况大大地好,都是自己挣的,黄米,小米,白面,各类豆子,怎么吃都成。我们可欢了,送粪,锄草,打坝,开山炸石,办展览,冬天喝了烧酒下冰河给乡镇捞拖拉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3麦垛上.jpg:

 

      夏天麦收,在山顶的场上把收好的麦捆垛起来。从场边地上开始把麦捆摆成大圆圈,越垛越高。我就转着向上。手里拿的大叉子就是送麦捆用的。在麦垛下面大家用大叉子把麦捆叉起来送给我。麦垛垛好后大约有5、6米高。还要用土什么的压在顶上。这样下雨也不怕。等以后不忙的时候再打麦子。场在山顶上,我又站在麦垛上,看得很远,几十里远后沟的山都看得清清楚楚。风很大,感觉可了不起。下麦垛时不能跳,我老想跳。曹富贵站在麦垛下面喊住我,他把一条长绳子扔上来叫我抓住,绳子的另一头缠在他自己的腰上,转几圈,然后死声,让我抓着绳子从相反的方位下来。每个山顶的场上都有一颗大树。你能体会这树有多大。但在《一点苦难,一点光荣》的照片中,这树看着很小,山还是高。王二摄影03


--  作者:九月菊
--  发布时间:2009/2/19 16:13:00
--  
多可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命运如何,还有下文吗?
--  作者:春泥
--  发布时间:2009/2/19 16:59:00
--  
是啊,等着看下文,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但愿孩子和他的父母亲都能有好的结局。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09/2/19 21:09:00
--  

哈哈哈,同学们呐!插友们呐!
你兀乍害哈新华、克明这些鬼子怂咋及文化了吧?
这些都是俄们陕北老插的那点点破事儿,
就是这伙哈怂脑水好,一满能记哈事儿。
再就是他们欢喜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
讲俄们陕北当年那些儿话,没有矫揉造作,
没有雕琢遣词,更没有刻意拔高,
不会跟人叫板,不会装逼端范儿。
都插队的主儿,谁还不知道谁那德性吗?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09/2/20 22:01:00
--  

好菜你就吃着,管谁掌勺,好吃就成。
反正天下知青是一窝,谁写不都得写呀?!
还是想提请哥们儿姐们儿,知道有这当事儿就得了,
甭非得追根寻源,明了大结局。
这日子咱不都得还过着嘛!故事里的人物也一样,
所以具体人物,具体事态,就自个儿想象,那样挺不错的


--  作者:山丹丹
--  发布时间:2009/2/20 22:07:00
--  



      说的没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