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延河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8)
---- 难忘的知青朋友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8&id=14533)
|
-- 作者:云岩叠翠
-- 发布时间:2009/2/20 19:48:00
-- 难忘的知青朋友
我们村的知青中有一位叫高仁华,他最黑最瘦也最不爱说话,衣袋里经常装着一把口琴,闲下时总是反反复复地吹着那支《北风吹》。村里人送他一个外号——“老蔫”。那时候在我心里他们是不应该苦闷的,他们应该是快乐的天使,生在北京,见过毛主席,还有比这幸福的吗? “老蔫”和我最能合得来。那时候为了看书,我给自己独自收拾了一个小窑洞,墙用父亲看过的旧《大众电影》一裱,还蛮像那么回事。一开始他只是过来和我默默地待着,望着墙上的图片发呆,后来就送我些他们北京的课本,再到后来就索性连他的箱子也搬了过来,用什么时再来取。白天出工时他也总是跟在我的身后,还不停地喊:“师傅慢点,让我看着点!”一个大我三岁的人看上去倒像个乖巧的弟弟。队长就开玩笑说,这“老蔫”呀就是林樵的尾巴。 时间一常我们家里有什么活他也常搭一手,母亲和祖母心疼他,做了什么好吃的也总忘不了给他留着,他便黑夜里将知青的粮食颗子藏在那黄军帽里往我们家拿。我不让,他便真生气,说干吗呀!你不让我再来了?你们家本来分的粮食就少,我吃了让你们家人饿肚子呀。日久天长,真如亲兄弟一般。 第二年年他探亲回到北京,写信问我要带什么东西,我便开出了栽绒帽子、塑料底鞋、黄挎包三样东西。这是当年知青带到陕北的时髦物品。信发出后,我便天天等着他归来,想象着这三件东西穿戴在我身上的风光劲。然而,当他站在我面前时,手里握着的却是两只白铁皮玩具手枪。我未加思索就十分刻薄地说:“怎么,怕我不给你钱?”他的脸一下子憋得通红,两眼盯着手中的的玩具,半天才讷讷地说:“我爸是个伤残军人,妈妈给街道厂子装配这种玩具,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上学,我是一路扒火车回来的……”为此,我尴尬了好长时间。 “老蔫”虽然身体不佳,但在生产队里总是抢着干拉犁、拿粪一类的重活,收工后还总是挑着两只大桶,到沟底去担水。他的腿有点罗圈,无论干什么活羸弱的身子远远望去总给人一种摇摇摆摆的感觉。他的吃苦老实很快得到了全村上下的承认,招工开始后,第一个推荐的就是他,谁知好心没办成好事,这是后话。 给“老蔫”送行的情景,就是今天想起来也是十分壮观的。那天村里老老小小都来到村口,在路边排了长长两行。都说,人家娃在咱村把苦受扎了,这下可好了!“老蔫”一看这场面便泪水涟涟,嘴里说不出一句感激的话,当然也更挡不住乡亲们将那红枣、核桃、鸡蛋、烧馍往他的背包里塞,最后他几乎是号啕大哭着和人们告别的。谁知没过几天他又返回来了,说招工的地下水工作队还没安顿好地方,让暂时回村待命。留守的知青便笑他眼泪不值钱,怎么着也不能再回村里来。可他却说:“干吗,碍你们什么事啦?” 后来大招工开始了,村上的知青有的走了西安,有的回了北京,一下子都走光了,“老蔫”的落脚点却定在了富县茶坊。1979年的一天,他突然来找我,说急需回京,当下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开一张还未分配工作的证明,才能将户口办到北京郊区的农村。拿到县知青办开的证明后他就急急地走了,谁知这一走便杳无音信。我便断定他是遇到千般的不如意了。 出差北京,好不容易打听到了“老蔫”在地下水工作队时的一位同事。他告诉我,“老蔫”不在已经几年了,得的是绝症。
那一夜,在北京的饭店里我失眠了,眼前一会儿是他背着柴捆在荒原上顶风前行,一回儿是他光着脊梁在泥土中匍匐扎挣,那双忧郁的的眼睛整夜都在望着我,只是没了那《北风吹》的琴声。我不知道他的父母是否健在,也不知道他后来有无婚姻,但我知道他是被那太多的忧郁压倒了,只不过他不爱说道罢了。 对于许多后来功成名就的知青来说,那段经历成了他们的资本和精神财富;可是我却不知道,“老蔫”如果在天有灵,他该如何看待这段农村生活? 翻开旧时的笔记,还有当年刚刚分别时写下的顺口溜: 小小河水清又清, 河水里面映山影; 插队之中结友谊, 兄弟手足如一人。 革命需要你钻井, 亲密战友各一方; 人虽分离心未离, 一封书信一片心......
|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09/2/20 20:58:00
--
甭管他功成名就高官厚禄都得随“老蔫”去, 知青当年是一球样儿,死克了也是一球样儿!
|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09/2/20 21:07:00
--
拜士,你写得感人呐! 老蔫从北京回来讷讷说的…, 他号啕大哭着和人们告别, 还有回来说:“干吗,碍你们什么事啦?” 老蔫是好人,乡亲们害哈甚是个好人, 可惜就是好人不长寿呀
|
-- 作者:云岩叠翠
-- 发布时间:2009/2/20 21:12:00
-- 回复:(越江)拜士,你写得感人呐!老蔫从北京回...
越江大哥说得是。命苦的不止老蔫一个,不过都不愿将自己的伤疤示人罢了。
|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09/2/20 21:18:00
--
对着咧!不愿将自己的伤疤示人。 不要示人啦,我们本来聚时日无多, 就不要再深挖自己那些苦水儿了。 我是这么想,还是抓紧欢乐的好, 给自己定哈的原则就是, 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笑之上
|
-- 作者:云岩叠翠
-- 发布时间:2009/2/20 22:20:00
-- 回复:(越江)对着咧!不愿将自己的伤疤示人。 不要...
咱们上次见过面的,一看你就是个豁达人,祝快乐健康!
|
-- 作者:共和国同龄人
-- 发布时间:2009/2/20 22:33:00
--
心里沉甸甸地,“老蔫”的形像挥之不去。
|
-- 作者:一叶
-- 发布时间:2009/2/20 22:49:00
--
有些伤感.
|
-- 作者:麻桑
-- 发布时间:2009/2/20 23:46:00
--
都有伤疤,只是不愿示人。
|
-- 作者:共和国同龄人
-- 发布时间:2009/2/23 10:42:00
--
“老蔫”是咱宜川知青,心里纸个不是味,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