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延河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8)
----  吃派饭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8&id=52968)

--  作者:老杨
--  发布时间:2010/12/28 11:46:00
--  吃派饭
 

吃   派   饭

在陕北农村,尤其是在我们插队的那个时候,不管是县里,还是公社的干部下乡到村里,都是安排在老乡家里吃饭,。那时候的干部定量好像是每月三十斤粮食。所以他们吃一天要给老乡留下一斤粮票两毛钱。生产队也是各家轮流的派,轮到谁家是谁家。如果提前知道的可能给你单做一点稍微好的吃。如果临时通知的就来不及单做了,那么就赶上人家吃什么也就跟着吃什么了。因为是生产队在各家轮流派,所以大家管这事叫‘吃派饭’。我们下乡的头一年春节,就是队里把我们派到各家去吃的年夜饭。当然请我们吃饭的都是队里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人家了。我们也不知道给钱。至于后来生产队给人家补助没有也不知道了。

插队的第二年,北京干部就来了,刚到的时候上头要求他们跟社员同吃同劳动。所以一到村里,首先是在全村各家吃派饭。并且要求吃一圈儿。因此他到了队里还没跟我们接触就被轮流派到各家走一圈。我们不知道人家来了到底怎么管我们。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去主动叫他来。后来大概过了有十来天了,才跟他聊天,请他有时间到我们灶上来吃顿。,没想到他立即欣然答应了。当天晚饭就来我们这里吃了。虽然那时候我们也是缺油少肉,但是怎么说也比老乡家吃的要好,要顺口一点。所以他吃完饭后就要求立马开始在我们这里入伙了。结果他在村里老乡家只吃了半圈就再不去老乡家吃派饭了。

陕北老乡一般都很实在,很热情,来了干部吃派饭,都是先要让到热炕上,饭出来先由着你吃,人家一家人在旁边看着,等你吃完了放下饭碗后才让他们自己家人吃。陕北老乡那时候都很困难,有些家孩子多的还都缺粮食。一般早饭有干粮,吃团子或者镆。到了晚饭就喝稀汤了。看见一家人眼巴巴的看着你吃,那滋味也不是很舒服的。当然没有在我们这里吃饭舒服,随便了。

我们公社当时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是别的村的一个北京干部,下乡的头三天还能跟着大家一块黎明即起,一块下地干活。没过两天,他就盯不住了。早上人家全都起来下地干活了。他老人家一个人还在炕上睡大觉。陕北的劳力天一亮就下地了。这时候家里的婆姨也就跟着起来烧火做饭,过不了多少时间,再敲钟就有人收饭,要往地头上送饭了。所以各家也就天不怎么亮就开始做饭,夏天等饭熟了也不过早上六七点钟。老乡家的饭一熟,首先想到的是去叫今天派到他家的干部来吃饭。刚开始是打发个孩子来叫,结果叫了半天没人答应,回去后,婆姨又亲自来叫。婆姨站在窗外;‘老张,老张,吃饭了。’只听得我们这位躺在炕上被窝里的答到;‘我天天读呢,雷打不动。’,,,,,。这事后来成了我们公社的一个笑话。

不知道现在陕北农村的干部还下不下乡,还吃不吃派饭了。


--  作者:孙玉科
--  发布时间:2010/12/28 14:16:00
--  
回老杨,现在干部下乡基本都不吃派饭了。因为:1、大部分农民都进城,农村剩余人员已不多,没法派饭:2、现在干部下乡很少了,不需要派饭;3、现在干部都很尊贵,吃不下去派饭;4、现在都是包饭,就是村里安排一家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人家负责给干部做饭,年底根据做饭情况给予补助。
--  作者:凌云志
--  发布时间:2010/12/28 15:36:00
--  

看孙主任说的,尔格的干部金贵了,赖饭吃不哈了,派饭改包饭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迎合与时俱进的状况。


--  作者:盖头坪
--  发布时间:2010/12/28 19:41:00
--  
记忆中,只有公干,也就是公家人下乡才吃派饭!插队三年期间,只有社员们请咱去吃饭,而不是派饭。76年到安沟公社的瓦石头巡回医疗时吃过派饭。现在没有下乡的公干人士了,派饭也就没有了,再正常不过了。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10/12/28 20:11:00
--  

唉,没派饭了也好,咋及咱也得与食俱进。

咱不是抱旧理儿守旧规的人,只要乡亲们认可就行。


--  作者:小平鱼
--  发布时间:2010/12/29 8:41:00
--  
    俄们过年都是老乡请去家里吃饭,老乡们特别热情,很多人都来请,于是我们吃了这家吃那家,有时一天就吃好几家,从来不知道给钱给粮票,哎,当时太不懂事了,估计队里也不会给补助。
--  作者:凌云志
--  发布时间:2010/12/29 9:04:00
--  
我就是在生产大队当农机手时,去我大队别村打麦子、脱粒或铡草等用拖拉机带各种农机时吃过派饭,也是没给粮票和钱,因为那也是生产大队的工作,而且俄不是吃商品粮的也没有粮票。
--  作者:屹梁梁
--  发布时间:2010/12/29 22:19:00
--  
    干部下乡吃派饭,是那个年代留给我的最美好的回忆。那时的干部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干部下乡吃派饭,是一种严格的制度,无论哪一级干部都要认真执行,不管你是中央的、省里的;还是县里的、公社的,都要不折不扣执行。我记得那时干部下乡要自带铺盖卷,凭一张组织开的介绍信到驻点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报到,也不用车接车送,报到后就由大队干部安排在房子比较富裕的社员家里住下。住的问题解决了,吃的问题就挨门挨户轮流在社员家中吃派饭,每户招待一天,社员吃什么下乡干部就吃什么,没有任何的特殊。饭后,下乡干部都要自掏腰包按规定付给社员饭费和粮票,从未有白吃事情的发生。(最起码不敢)这种干部下乡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良好作风,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10/12/29 22:28:00
--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g5OTQ5OTY=/v.swf


--  作者:山里女子
--  发布时间:2010/12/30 19:41:00
--  
以下是引用小平鱼在2010-12-29 8:41:00的发言:
    俄们过年都是老乡请去家里吃饭,老乡们特别热情,很多人都来请,于是我们吃了这家吃那家,有时一天就吃好几家,从来不知道给钱给粮票,哎,当时太不懂事了,估计队里也不会给补助。

     不是咱不给,那时咱们就没有粮票,拿什么给人家?盖头坪说得对,公家人才吃派饭。咱们只能白吃白喝了,惭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