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延河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8) ---- 乡音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8&id=63050) |
-- 作者:芦村 -- 发布时间:2011/7/10 12:55:00 -- 乡音 《乡音》 70年代,台湾刮起一阵思乡潮,很多文学作品都带有淡淡的乡愁。 有一次读到一个中篇,讲的是一位老人,退守台湾时仅带走身边的五太太。晚景凄凉,回家无望。寂寞之余,五太太抚着老人的肩头,清唱一段《霸王别姬》。听得老泪纵横,拍拍五太太的手:老五,难为你了。。。。。。。 读到这里,不禁为之动容。远走他乡的游子,对乡音有特别的敏感,一句家乡话,一出家乡戏,就能给他心里莫大的慰藉。三十年后,白先勇说祖国传统文化在台湾比大陆更倍受尊崇。其实数百万大陆籍居民才是主要原因吧。 那时候插队在陕北,后来分配工作在关中,一去就是二十年。相比在北京十六年的童年生活,似乎受西北文化影响更深些。但是时间越久,越是强烈地追寻脑海里存留的一点点家乡的符号。 无聊时摆弄收音机,偶尔听到京胡委婉,居然是那段“劝君王饮酒听虞歌。。。。”仔细一听,原来不小心串到了哪里的电台。 每天听到的是震耳欲聋的秦腔、眉户,此时的京剧如同天籁。音量很不稳定,声音忽强忽弱。京胡拉的不温不火,大师唱的抑扬顿挫,后面是大段的《夜深沉》。不是很懂京剧,这时也无需太懂。心里的痒处被触动,被轻轻地揉搓,早已热泪盈眶了。 后来,调动工作回到北京。一切重头开始,加倍的辛劳,不公平的回报,默默地承受陌生的故乡里的霜风冷雨。一晃就是二十年,疲于奔命,哪里有一丝逸致闲情。。。。。。 终于退休闲下来,有时间浇灌一下干涸的精神家园了。 翻翻多年来未动过的磁盘,看到一个张艺谋的老片《秋菊打官司》,那悲凉的碗碗腔,朴实的山村生活场景,让人心潮澎湃。情思悠悠,想起郊外的厂房、熙熙攘攘的集镇,想起了村里人醉心的吟唱。 初到陕北时,异乡的俚语小调,更加剧了离乡的愁苦,纵然多么动人的旋律,也只提醒我身在他乡。然而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潜意识里竟沉淀下了对那里难以割舍的情愫。 原来乡情也是可以嫁接的。 |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11/7/10 14:59:00 --
|
-- 作者:永远快乐~ -- 发布时间:2011/7/10 18:29:00 --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是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
-- 作者:芦村 -- 发布时间:2011/7/11 12:05:00 -- 唉呀呀,谢谢越江老哥啦。美的太太啦。 |
-- 作者:芦村 -- 发布时间:2011/7/11 12:13:00 --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11/7/11 12:20:00 -- |
-- 作者:芦村 -- 发布时间:2011/7/11 14:16:00 -- 又看一遍,就是那么够味儿。这是张艺谋最好的一部。 哥们儿,谢啦。 |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11/7/11 16:53:00 -- 皮影戏碗碗腔《借水》 |
-- 作者:志丹双河 -- 发布时间:2011/7/11 20:35:00 -- 村长思故乡, 干涸土地勤浇灌, 嫁接乡情乡音。 ...... 村长有才, 感悟冷暖入木三分, 触动痒处, 无需再揉搓。 ...... |
-- 作者:碧落朝真 -- 发布时间:2011/7/11 23:06:00 --
搬个马扎,小本本掏出来,认真学习村长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