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延河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8)
----  种麦子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8&id=68737)

--  作者:快乐小鸟
--  发布时间:2011/11/8 19:37:00
--  种麦子
 

秋天,该是种麦子的时节了。没去过陕北的人从不会想到麦子是怎样种下的。我村的麦地通常是在离村子很远,山很高很陡的地方。早早的,有老乡从家家户户的粪坑里掏出稀里咣当的屎尿,担着担子,背着麦种,扛着老撅就上山了。其他人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物件,就是一根绳子和一个60多公分长30多公分宽的笸箩。爬大约二、三十分钟甚至更长的山路,到了目的地,由最有经验的老乡操作,通常是我们的指导员,在地上每隔一段路刨起一堆土,中间倒上稀汤寡水庄稼宝,倒上麦种,用老撅搅匀,那种麦的水与肥就全有了,山里立马弥漫起那刺破青天的味道。下面就是我们这帮学生娃上场,把笸箩用绳子挂在肚皮前,双腿跪地,双手把带麦种和肥水的土揽到笸箩里,前面是老乡用老撅刨坑,我们用双手抓着那土一把把扔进钵钵里,学名就叫“抓粪”。老乡从地头刨到地尾,我们从地头抓到地尾,再返回来,钵钵上下交错,很是整齐漂亮。我们抓着抓着,老乡就会让我们把手张开,原来是检查我们抓的麦种是否均匀呢。要求是每一抓里有20-30颗种子。我一张开手,那白生生,肉呼呼,带着长长尾巴,浑身蠕动的软体动物在我手心里悠然自得地爬行,吓得我想尖叫却不敢出声,只有紧紧咬住双唇,闭上眼睛(现在写着我都不时哆嗦,我最怕的就是肉虫子了!)唯一的安慰是指导员说,还不错,抓得挺匀!还要保证你揽起的这笸箩粪能从一个粪堆平均抓到另一个粪堆,要求还挺高呢!山陡得站不住,鞋里一会就装满了土,沉甸甸的像缀上了两个大铅块,我们干脆就扔了鞋,光脚还是轻松多了。中午时分送饭来了,家家户户送的是玉米馍馍,酸菜,有点粥。(虽然渴得像上甘岭,可粥多了挑饭的人拿不了呀)山上无水,无树,无遮无拦,太阳恶狠狠的挂在头上,人像要被榨干了一样。我们两只手被粪水熏染的恶臭扑鼻,那也只有抓起玉米馍狂啃,哪管什么卫生不卫生,肚里长不长蛔虫了,饿呀!手上的味道回到家也多日洗不去,只有轮流做上三天饭,那美味才依依不舍地随着和面、洗菜而稍稍离去。就这样,饭帮我们清洗着那深入肌肤的粪肥,洗去了我们的娇娇二气。这一幕幕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不曾远去……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11/11/8 19:59:00
--  

    不一样,俄们不是这号,抓粪是一样,但记得俄们那麦种粒是单有人播撒。

    等俺再回忆一下着。


--  作者:迷迷糊糊
--  发布时间:2011/11/8 20:45:00
--  

精彩!

感动人的故事!


--  作者:老续
--  发布时间:2011/11/8 21:41:00
--  

还感人呢,快恶心死人了。那是我此生最震撼,刺激最深,永远不忘的一件事。

记得当时都傻眼了,面对着绿绿的大粪和着麦种,满是长尾巴和没尾巴的蠕动的蛆,还时不时出现一条长长得蛔虫,一咬牙一闭眼,双手就插了进去,立即传上来一股冰凉的感觉。那个时候整个人脑子一片空白,只会机械地重复着一个动作,插进,抓出,再插,再抓。

种麦子在山上,吃饭时可就惨了。山上没有水洗手,老乡们口里含上一口水,吐到十根绿绿的手指上冲一下就算是洗了手,然后就大嚼起来。我们可没有小小鸟的本事,能跟着老乡学样。好在队长看出来了,说知道我们恶心的吃不下饭,特赦我们回村吃饭。我清楚记得回到灶上后我用香胰子洗了六遍手,闻闻指缝还有臭味!

几十年过去了,每次想起这件事,还是恶心的想吐!

不要说孩子们不相信,不能想象这样的事是真实的,就是没有经历过的人也难以想象,可当年我们做了,真的经历了!

小小鸟让我又想起来了,我此时的心里没有“革命的激情”,只有恶心想吐的感觉。


--  作者:盖头坪
--  发布时间:2011/11/8 22:25:00
--  

看了小鸟和老续的叙述,也想起了我的拿粪经历。当时的感觉是有点恶心,但因为麦地都是在老高老高老远老远的山上,组长又没有特赦回窑洗手,只好学着老社员的样式,将手在土里使劲搓搓,就算洗过了,然后,一咬牙一闭眼,就开始吃饭了。这个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另外,我记得陕北把这个种麦子叫“安麦子”,用的劳动工具是锄不是老镢啊。


--  作者:屹梁梁
--  发布时间:2011/11/8 23:15:00
--  
        呵呵!写得太生动了!我们那搭儿管这活叫“拿粪”而且是前面有人光管撒种儿,我们后面跟上再往撒了种儿的坑里添粪,其它方面的程序差不多。拿粪是累人的活儿。用一个宽大的“壳篓”,再用一条粗大的麻绳子(要用宽大柔软旧麻绳,人不至于被勒得难受)兜在脖子上。壳篓靠在胃高低地方。到粪堆上扒拉满一壳篓粪肥。按照前边说的,一个坑里扔一把。扔多少要掌握好。不能最后粪肥不够,也不能都种完了,还剩好多。每当壳篓里的粪“拿”光的时候,种麦的队伍就停下来等。拿粪的赶快跑到粪堆去扒拉粪肥。由于不愿意因为自己影响“团队效率”,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紧张,很累。一满壳篓粪特别重,翻好的地很松软,坡又陡。挺着很重的一壳篓粪,深一脚、浅一脚,在陡峭的虚土坡地上,爬上爬下。时间长了,真得咬咬牙呢。

 

   不过累归累,拿粪是简单劳动,都是年轻人做。我是到第二年就正式参加拿粪行列。插队几年,后来虽然教书,但种麦时节,队里人手不够,我和学生娃娃们也都去参加种麦,学生娃们拿着娘老子的“嗨”(鞋)里面放上种子帮助撒种,我多数时间种麦都是拿粪,从没有撒过种子。感觉上,种麦没有割麦累。最主要原因是种麦时候天气没那么热。另外,天短,晚上收工也比较早。


   对了,某哥们没走时我们一同种过麦,说实在的我们倒没觉得恶心,拿过粪后用干黄土擦巴擦巴手就该干嘛干嘛了。特别是某哥们常常端着饭碗夹着报纸(北干给我们每个知青点都订了报纸)上毛厕,一边吃一边看,完活了报纸用也完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拿粪.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寒江
--  发布时间:2011/11/8 23:34:00
--  
文章写的太逼真感人了,看过就象经历过一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陕北农村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真是让人动弹个够。怎么就没人能想法搞个拿粪的新方法。估计现在也还有这个活要人去动弹。
--  作者:快乐小鸟
--  发布时间:2011/11/9 15:51:00
--  
以下是引用屹梁梁在2011-11-8 23:15:00的发言:
        呵呵!写得太生动了!我们那搭儿管这活叫“拿粪”而且是前面有人光管撒种儿,我们后面跟上再往撒了种儿的坑里添粪,其它方面的程序差不多。拿粪是累人的活儿。用一个宽大的“壳篓”,再用一条粗大的麻绳子(要用宽大柔软旧麻绳,人不至于被勒得难受)兜在脖子上。壳篓靠在胃高低地方。到粪堆上扒拉满一壳篓粪肥。按照前边说的,一个坑里扔一把。扔多少要掌握好。不能最后粪肥不够,也不能都种完了,还剩好多。每当壳篓里的粪“拿”光的时候,种麦的队伍就停下来等。拿粪的赶快跑到粪堆去扒拉粪肥。由于不愿意因为自己影响“团队效率”,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紧张,很累。一满壳篓粪特别重,翻好的地很松软,坡又陡。挺着很重的一壳篓粪,深一脚、浅一脚,在陡峭的虚土坡地上,爬上爬下。时间长了,真得咬咬牙呢。

 

   不过累归累,拿粪是简单劳动,都是年轻人做。我是到第二年就正式参加拿粪行列。插队几年,后来虽然教书,但种麦时节,队里人手不够,我和学生娃娃们也都去参加种麦,学生娃们拿着娘老子的“嗨”(鞋)里面放上种子帮助撒种,我多数时间种麦都是拿粪,从没有撒过种子。感觉上,种麦没有割麦累。最主要原因是种麦时候天气没那么热。另外,天短,晚上收工也比较早。


   对了,某哥们没走时我们一同种过麦,说实在的我们倒没觉得恶心,拿过粪后用干黄土擦巴擦巴手就该干嘛干嘛了。特别是某哥们常常端着饭碗夹着报纸(北干给我们每个知青点都订了报纸)上毛厕,一边吃一边看,完活了报纸用也完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拿粪.jpg:

梁梁太神奇了,我写文章的时候曾想,要是能有个拿粪的画面配上就更好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没想到如此快速地就实现了!

你们那里还给订报,够奢的!


--  作者:延河弯湾
--  发布时间:2011/11/9 16:24:00
--  弯湾回复小鸟

 

我也经常给我儿子讲拿粪的故事,估计他都听不明白,也想象不出来。别说他了,我现在都快想不明白怎么还会有这种事,不可思议。回想一下,当时倒没有太大的感觉,也许是忘了。只是现在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包括拿粪这件事和撂下粪就吃饭这件事。噢,想起来了,是用干土洗手。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11/11/9 16:40:00
--  

   对啦!是叫“拿粪”不是抓粪。第一年就干这,好象知青都干过似的。可那些粪里没有人的粪尿啊?!都是羊圈牛棚起的牲口粪哦。人粪那是好东西,都只上在自留地的。

   起了粪,打粪兑草木灰,堆起来沤着,到种麦子时候送上山去,隔不远一个个的粪堆,方便拿粪的就近取粪。那些牲口粪好象不脏,送饭的来了,就是把手在土里搓搓就可以。知青讲究点,含一口水吐到手上洗巴洗巴,就抓窝窝吃了。

   我看这幅配图,感觉粪篓子有点低,记得俺们拿粪那个粪篓,就挂在胸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