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下乡来到延安志丹县双河公社曹家沟队,我自以为双河公社是因门前这条河命名的,可是它叫“周河”。
我们养了一条花狗可是叫个“狐狸”,它长着尖尖的吻,杏子一样的棕黄色眼睛,长长的睫毛,我很妒嫉它。它的眼睛还是双眼皮,天生的黑眼圈!狐狸细腰厚胸,身材及其优美,要是“人”那就相当于芭蕾舞演员。它只要发现动静马上前挺后撅竖起耳朵,抱歉不能全竖起来,还有一半耷拉着。
它是披着老羊皮袄,扎着白羊肚手巾的圣诞老人黑夜里送来的!它是我养的第一条狗!从此我就喜欢上了大狗,它们小时候是那么毛绒绒的,大大的,抱在手里又沉又结实。长大以后是那么严肃,不轻易发表意见,具有责任感,天生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我们早上4点钟就要上山耕地(那是为了给牛留出足够的时间吃草),天还黑漆漆的,真想带上狐狸!可是狐狸不爱干活,怎么劝也不行。那时我们自己还吃不饱怎地有东西勾引它上山。
陕北的天是“早穿皮袄午穿纱”,早起上山套上棉衣背上犁,打着哈欠闭眼往山上上。放牛的老大已经把牛赶到山上了,等到太阳上到一竿子高要吃早饭了,这时山边边上就会出现一个不停摇着尾巴花花的小身影,那就是我们的狐狸来了!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不同的山梁梁干活,狐狸总是认得道,一路颠颠的走在做饭老兄的前面。也不知道是为了早饭还是为了狐狸反正每天就盼着这一刻哪。
趁着我们吃早饭狐狸开始满山乱跑,一会儿把嘴插进小洞洞,一会儿吭哧吭哧乱刨,好像发现了老鼠一样!但是我知道没有老鼠,就像没有猫一样,陕北太穷了老鼠吃什么呀。但是山上有野鸡,天天都能听到野鸡叫,还能看见鸟蛋,麻麻的和小石子一样。美丽的雄野鸡花翎翎的,在野地里特别显眼。
早饭走了,狐狸也走了,一点没有舍不得的意思。它回去看家了,这是狐狸的第一份工作,是它小心眼里自己认为的。那会儿我理解不了狐狸,认为狗应该是跟屁虫,一直应该和主人相跟着才对。
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就在家了。石窑太凉,一般我都爱坐在门坎上吃饭,这样夕阳就暖暖照在我前边,可我后边还要披上棉袄,一夏天也离不开棉袄。这时候狐狸总爱坐在我脚边,客气的等着我吃完,它生怕我没有注意到它在等待,时不时地挪动身子,并且斜着眼睛偷看我和我的饭碗,我一看它它还把眼光收回去,假装望别处,一会儿狐狸挪挪就坐在我脚上了。通常在这个时候狐狸的小鸡鸡就露出一节红,一会儿缩进去一会儿露出来,哈哈^_^......。我爱坐在门槛上一手搂着狐狸,一手拿着书看,心里特别妥帖。
收完了庄稼我回家(北京)了,国家给我们的伙食供应只到11月。原则上说是不让知青回家,可是没有粮食供应了还是回家吃饭去吧。我们队的知青回家不能一起走,那样动静太大。都是一个一个溜的。这是我们插队的优势!那时候就不羡慕东北建设兵团了,东北建设兵团的看着好每月都有钱发还有黄棉袄穿,可是没有我们农村的随便,想回家走不了。
在县上买去延安的汽车票需要公社介绍信。我们窑前不是有一条大河嘛,沿着大河是一条到延安的沙石公路。我们的窑高出公路正好瞭望,远远看见车来了赶紧拦,搭便车去延安。那里的老乡都很朴实知青一拦车都搭。两次回家都是这样走的。
知青一个一个走完了,孤孤单单地剩下个狐狸,不能猜想当时狐狸怎么想的。当年我们其实就是小孩,也一点没为狐狸考虑,说走就走了,啥也没想。
二年头上我回来了,第一件事儿就是找狐狸,这时候才想到我们走了狐狸哪吃饭的问题。我们都走了以后队里安排狐狸到芦草沟拦羊(放羊)去了。我心里还想着把狐狸要回来,到芦草沟一看就没敢张嘴。人家狐狸上岗了。早上欢快的跟上羊群上山吃草,羊前羊后的跑着,可不是拦羊哪,而是咬小花、扒小洞、追野鸡,总算能相跟上。晚上回到窑上,又是在大院子里追羊倌的鸡,鸡飞的扑楞楞的。一会儿发现小猪又追得小猪叫着满院子转大圈,狐狸勤快极了。而且狐狸和我不太亲热了,我走的时候它也不跟上我走,但是又不像恨我的样子。我侧面的问过队长,狐狸是不是回来,李队长很肯定地说:“狐狸拦羊吧。”我靠!我兀!他还给狗派活!!
现在放牛老大的弟弟是延安市的副市长。
离别40年今年回延安,看到老乡家里养了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