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延河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8)
----  我的第二封信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8&id=74376)

--  作者:山杏儿
--  发布时间:2012/3/14 12:42:00
--  我的第二封信
 

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区委

尊敬的XXX书记;

    在这除夕之夜,我流泪给您写信。首先给您拜年,并向延安乡亲们问好。

我是当年赴延安的北京知青,插队在延安县枣园乡候家沟村。至今已经四十三年过去了。虽然我早已回到北京,但数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延安的发展,关心着延安人民的生活,关爱着我插队时村庄里的乡亲们。虽然我在延安没有任何血缘亲属。但延安一直是我们知青的第二故乡,是延安人民把我们从不懂事的十几岁孩子,抚养长大成人。延安乡亲们都是我们的亲人。

    因此我几十年来一直与插队乡亲们保持着各种联系,他们生活的每一步改善与提高,都是我们知青最喜闻乐到的事情。今晚除夕之夜,我再次和村里乡亲们通电话,给他们拜年问好。也因此引发出我连夜给您写这封信的缘由。

     事情还得细说。当年抗战时期的原八路军总参某长,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将军在离开延安时,留下一个年幼的女儿,取名罗风英。寄托给一家老乡抚养务育。这是将军留在延安的唯一亲生骨肉。后来将军战(病)死沙场。(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就是描写罗炳辉将军参加革命戎马一生的事迹。)没能再回到延安,再见到自己的亲生女儿。将军女儿长大后,十几岁就嫁给了我插队的村里农民尚洪恩为妻。六十年来一直没有再离开候家沟,如今已经七十六岁了。罗凤英老人一生饥寒交迫含辛茹苦,抚养了一大家子几代人口。但全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儿孙们没有一个走出山沟,离开农村,离开庄稼地的。现如今只有一个最小的孙女,叫尚小容,有幸在前年大专毕业,是学医学专业的。这是整个家族中唯一一个有较高文化的后代。按辈分她是罗炳辉将军的重外孙女。也是将军的女儿,七十六岁罗风英老人极其疼爱的最小孙女。

但尚小容大专毕业至今,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新年初始,延安地方劳动人事部门招收新职工工作即将开始,各个部门单位都有不同的招收指标。这个女娃娃应该符合招收的条件,有条件可以参加报名应聘。

      但是,众所周知的“潜规则”,就像一条鸿沟,阻挡在将军的女儿,七十六岁老人罗风英的面前。娃娃不愿让不富裕的家庭再次走入贫穷,但老人又极力想让这唯一有文化的孙女走出农村去,哪怕能当一名乡卫生院的医生也好。

     十几二十万的“潜规则”,将会使这个温饱有余的农村家庭,重新跌落到贫困线以下。而且万一事情没有办成,有可能就会要了罗将军遗留下的女儿性命。将军为党为国战死沙场,他寄托给人民抚养的女儿不该再为今天的“潜规则”去流泪去丧命。

      我一生不爱求人,如今已经六十有二,也已经过了再求人的年龄。但为了这件事,我彻夜难眠。在这里我恳求您,百忙之中,能给予他们一点帮助。

看在罗炳辉将军是为党打天下而死的份上,看在我一个北京老知青怀念感恩延安乡亲的份上,请求您,稍微帮助他们一下吧。

真诚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罗炳辉将军在天之灵,会感谢您的。我这个北京老知青入土之前,也不会忘记您的。                       

     恭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老知青秦征

                         流泪写于除夕之夜(2012.01.23凌晨)


随信附上;罗炳辉将军生前战场的照片和他的女儿罗风英老人的现照。

  

致秦征同志的一封信

 秦征同志:

    新年好。我叫祁玉江,是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书记。上月底,看了您在《延河水知青论坛》发表的“除夕之夜流泪而书的一封信”后,彻夜难眠,深感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同时,我也对您多年来一直关注延安发展、支持圣地建设、惦记老区群众的生活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对您在帖子中反应的问题,我已责成所在乡镇和区政府有关部门前往看望慰问老将军的女儿,走访了解将军后人的基本情况。待相关情况核实后,将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优先照顾,坚决予以解决,相信不会太久,请您放心。

    最后,我热忱欢迎您在方便的时间回第二故乡走一走,看一看,希望您和其他老知青继续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老区的发展和建设,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便于我们改进提高。

 

                                   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书记 祁玉江

                                                                           2012年2月14日


 

祁玉江书记;

     您好。2月14号的信,今天(29号)收到。

     我在陕北,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亲属。但几十年来一直与延安相当多的干亲戚有着来往。因为延安是我们知青的第二故乡。人老思乡,现在更是如此。

     关于那封信所讲之事,本不该打扰您的。但罗炳辉将军早就战死沙场,其遗孤有了难处。我又远在北京,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您。对于解放63年来一直没有向政府有过任何诉求的罗风英一家,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国家对先烈后人给予一定的照顾,是符合党的政策,也体现了政府的关怀。我想广大的人民群众会理解和感谢您和政府的。

     正是中华民族的纯朴,陕北人民的善良,造就了这样一批,从不向政府伸手,从不向国家诉求的受苦人。但从我,一个老知青良心上讲,我不管,心灵上过不去。因为共产党,不该是忘恩负义的政党。陕北人民抚育出来的北京知青,就应该为延安乡亲们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然无颜面对陕北人民的养育之恩!

     您是在为延安政府办大事,我只是想为乡亲办一点小事。但就是这样一点小事,也力不从心,只好向您求助。罗炳辉将军女儿一家的事,就拜托您了。在此再次感谢您的重视与帮助。

     待春暖花开,将军女儿家的困难得以解决。我和“知青网”的负责人,必将前去延安,代表所有赴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当面向延安市宝塔区委、区政府,枣园镇党委、镇政府表达我们诚挚的谢意。

      恭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老知青秦征2012.02.29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5102555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间老人为罗炳辉将军的女儿罗风英,右边本人。
--  作者:山杏儿
--  发布时间:2012/3/14 12:45:00
--  
把我老伴第二次给延安政府领导的回信发于此地。是因为许多网友一直关心此事。在此深深感谢。
--  作者:老续
--  发布时间:2012/3/15 18:41:00
--  
继续关注。
--  作者:屹梁梁
--  发布时间:2012/3/15 21:33:00
--  
“待春暖花开,将军女儿家的困难得以解决。我和“知青网”的负责人,必将前去延安,代表所有赴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当面向延安市宝塔区委、区政府,枣园镇党委、镇政府表达我们诚挚的谢意。” 

 

这件事最根本地反映了一个情字,咱知青朋友为什么反复回访延安,就是情系这片热土,情系这里的父老乡亲。情字驱使我们不断地与当地的朋友们,继续沟通交流,不断地增进感情,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共识。我们将继续热切地关注此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山杏儿
--  发布时间:2012/3/16 13:00:00
--  
      目前罗炳辉烈士子女—罗风英的身份已得到国家的确认。政府已对老人进行慰问。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得到有关部门关心,我们感到欣慰。
--  作者:一根筋
--  发布时间:2012/3/20 10:05:00
--  
感谢山杏夫妇所作的努力,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得到有关部门关心,我们感到欣慰。向山杏夫妇学习,辛苦了!

--  作者:油馍馍
--  发布时间:2012/3/20 14:43:00
--  
以下是引用山杏儿在2012-3-16 13:00:00的发言:
      目前罗炳辉烈士子女—罗风英的身份已得到国家的确认。政府已对老人进行慰问。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得到有关部门关心,我们感到欣慰。

甚是欣慰。


--  作者:那迪
--  发布时间:2012/3/20 20:56:00
--  
以下是引用山杏儿在2012-3-16 13:00:00的发言:
      目前罗炳辉烈士子女—罗风英的身份已得到国家的确认。政府已对老人进行慰问。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得到有关部门关心,我们感到欣慰。

感谢山杏夫妇所作的努力,感谢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书记祁玉江。


--  作者:共同
--  发布时间:2012/3/22 22:34:00
--  
以下是引用一根筋在2012-3-20 10:05:00的发言:
感谢山杏夫妇所作的努力,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得到有关部门关心,我们感到欣慰。向山杏夫妇学习,辛苦了!

感动并感谢!


--  作者:山杏儿
--  发布时间:2012/3/24 16:47:00
--  
     感谢老续、屹梁梁、一根筋、油馍馍、那迪、共同朋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