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13/3/1 12:34:00
--
【陕北插队故事】
(5)
终于到达了瓦石头大队南沟生产队
2011-10-23
27日一大早乘卡车开往延长县,依旧是看着十分危险的山路,两车如果相聚近一点儿,后边车上的人比在沙尘暴的天气里还要难受,尘土呛得简直无法呼吸的感觉,汽车在曲曲弯弯的山路上行驶着,颠簸的就像大海里遇到风浪,有的人呕吐不止。
中午时分,终于到达县城,在县城又一次遇到长长的夹道欢迎队伍。一幅幅横幅写着:“热烈欢迎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落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坚决贯彻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
我们乘坐的军用大卡车从三座精心布置的高搭的彩门下通过。又一次锣鼓喧天,秧歌队敲着腰鼓。锣鼓声几乎盖过了夹道欢迎群众的口号声。
县里招待我们喝上了热水,吃了热呼呼的小米饭和白面馒头,菜是猪肉炖粉条、土豆。
稍微休息一下,等快要冻僵的身体慢慢暖活过来,汽车又把我们送往安沟公社。
这是一条更危险更狭窄的石头和土路,有的地方路就像是从悬崖峭壁上开出来的,大卡车不得不缓慢行驶,汽车经常大起大落地颠簸,简直觉得你的五脏六腑都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的感觉,有的同学把刚刚吃过的饭全都吐出来了。
在离公社数百米的路上,就站满了欢迎的男女老少,敲锣打鼓,公社干部和前来迎接的老百姓挥舞着手中制作的小旗,打着条幅,喊着欢迎口号。汽车在根本就不成为路的道上行驶,我们不得不牢牢抓住车帮,怕给甩出去的感觉。
许多老乡还是第一次看到汽车,他们惊讶得瞪大眼睛,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路很难走,汽车走走停停,我们把许多孩子们抱上车,一直把他们拉到公社大院,他们的家长追着汽车跑,别提多高兴了。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公社又招待我们吃了饭(小米饭、羊肉炖酸菜、豆腐。)
实际我们在县城吃过饭还不到三个小时,还不饿,但菜做的确实闻着很香,每人还是吃了不少。
公社的干部让各个队长领我们去被指派的大队。
这时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我手里提着手提包,肩上背着弟弟为我绣有毛主席像的军用挎包和爸爸给的军用水壶紧跟队伍前进。
离开公社后走的路,是两山之间的沟路,路很窄,有的地方连平板车都没法过。
雪越来越大,我穿的塑料底鞋也越走越滑,不知摔了多少跤。
我们在两山之间的小路上艰难地行进。送走了一队又一队的知青,首先是高家川队的,然后是三疙台、二疙台、临瓦的,还有的从岔路口上分开了到别的塬上或者沟里队的。
从公社出发两个半小时后才到达瓦石头大队。
我们的行李、箱子都早就运到这里了。
我们共有九名男生和十名女生分到这个大队,路上我们才知瓦石头大队只留下十四名。而我和杨秀琴两名女生及三名男生分在三里地外的生产队。
我们五人的行李都在半山腰上为瓦石头队知青准备的窑洞里,队长问我们的名字好去找,我们队的一位男生问杨秀琴的名字,可能在学校一直都是男女分班,男生一问话,她突然脸一红,害羞地向山下跑去,因为坡陡、雪天路滑,她越跑越快,刹不住了,但还知道随着路的弯道跑。
我们都吓坏了,经过一棵树,一个男生喊:“抱树!抱树!”她没抱跑过弯道不见了,我赶紧坐下,划过去找她,心吓得砰砰乱跳,头也晕了,心想:那么快速度,肯定摔坏了。没想到跟前一看,她正坐在地上笑呢,我检查她一下,哪里也没伤到,真是万幸,回来男生问他:“你跑什么呀?”她说:“我也不知道。”真是虚惊一场。
南沟生产队离大队还有三里多路,这是非常难走的一条特别小的路,走到有的地方窄的只能一人一人走,就那样,两只脚都放不平,靠山那边高,靠沟那边低,天还在下着雪,我的鞋滑的一会儿就一个跟头,老乡们却能背着我们的箱子、行李走,有的地方只能横着走,一路都没休息,进村后直送到半山坡的窑洞里,他们的力气大的真让我们惊讶。
天都黑了才到达队里,从公社开始,这一路二十多里地,近三个小时,头上顶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脚下踏着积雪,我摔了有近百个跟头,每有人摔倒,大家都过去互相搀扶,开玩笑说:“又磕一个!”敢情我们是一路磕着头到达队里,真不容易!
终于天黑时赶到队里,全队男女老少都赶来来欢迎我们。
站在为我们准备好的窑洞前,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李树昇领我们排好队,手捧红宝书首先说:“敬祝毛主席”我们和全体在场百姓一起喊:“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之后队长说:“祝林副主席”我们再一起喊:“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然后才让大家进窑洞。
一进窑洞,老乡用大碗捧上刚烧开的热水让我们喝,嘴里说着:“看这些娃兮荒的(后来才知道是可怜的意思),喝点儿煎水(开水)吧。”我们把煎水听成碱水了,一听吓坏了,都不敢接。
一个男生小声嘀咕:“事先没听说还有进门就洗肠子的呀?”
接我们的队长听见知道误会了,赶紧说:“就是开水,刚烧开的,我说的害哈不害哈(就是懂不懂的意思)。”
我们抢着说:“不害怕啊,不害怕,说吧,说话怕啥呀!”
队长一听又笑了,说:“看语言不通,把娃娃们吓得,赶紧趁热喝了吧。”
这一路,我们确实又冷又渴,赶紧接过碗来都喝了。
队里的干部在为我们两个女生准备的窑洞里做了餄饹面。但我们在县城和公社都吃的饱饱的,由于我们离公社吃饭时间还不到三小时,所以根本就没有多少食欲再去“解决”掉那碗面。
盛情难却,只好吃了一点儿,确实很香,羊肉、豆腐做的卤,面和豆腐都很劲道(陕北豆腐用称钩子挂着卖,的确很硬)来了不少队里的干部和老乡,吃得都很香,大概是难得开一次“荤”的缘故吧。
那一顿不知压了多少锅,好多人吃,最后钱都打在我们的安家费上(后来知道后吃一惊,那一顿吃掉近二十斤面、六、七斤豆腐、还有十来斤羊肉)。
第一次看到人坐灶台上压面条,真是吓一跳,刚才还为我们扛箱子的队长,那么壮的汉子,坐在杠子上,使足全身的劲往压,有时还需别人帮忙,看得我们很吃惊。
饭后,队里开了欢迎会,队长介绍了全队情况。
我们队的男知青李岳恒代表我们表了决心。
会后,我和秀琴就留在这孔窑洞,三位男生分在我们山背后的一孔窑洞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