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单口相声:起床号与熄灯号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10228) |
-- 作者:大山脚下 -- 发布时间:2008/12/11 22:29:00 -- 单口相声:起床号与熄灯号 兵团组建后,各连配备了司号员。你还记得“号谱”吗? 起床号的曲谱和歌词如下: 5 1│3 1│1 -│3 5│5 1│1 -│ 早晨到了,快点起床! 这里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5”都是低音,没有打出来。 为啥开头和结尾都用低音呢? 第一个低音有道理,睡得迷迷糊糊的,需要慢慢地唤醒。 第二个低音就没道理了,刚想醒,低音说:“起不来,没关系!” 于是,第二段的歌词变成这样了: “你不起床,再吹一遍!” 如果吹了好几遍,他们还不起床呢? 歌词就变为: “我不吹了,腮帮肿了!” 再说说熄灯号,曲谱和歌词如下: 1 1│3 5│3 5│3 1│1 -│ 熄灯了,快点睡觉。 这里,曲谱中都是中音,没有高音。 年青人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挺兴奋,睡不着。 于是,司号员再吹第二遍,歌词变为: “睡不着,就接着聊!” 要是有人讲故事,大家都支楞着耳朵听。 司号员只好吹第三遍。歌词为: “别睡了,故事太好!” ------ 兵团应该按时作息。但是,那时常搞“跃进”,起得太早, 他们毕竟是十几岁的青年啊! 那个时候,文艺贫乏,讲故事的机会是很少的,让他们多享受一会儿吧! |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08/12/11 23:00:00 -- 俺现在还没有发主帖的权限,俺发个跟帖,关于吹号的…… 美国股市“集结号”的随想…… 电影《集结号》据说得奖了,可惜俺没有看过,也不好说什么。俺只有一个问题,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用过“集结号”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开始使用军号。如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中就用“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来描绘这悲壮的场面。抗日战争就有“军号嗒嗒嘀吹,来了游击队…”这样的儿歌,歌颂如火如荼的人民战争…… 俺就当过两年生产建设兵团连队的司号员,不过还是正儿八经从63军某部队培训的。军号是西洋的军队联络方式,在近代战争中地位很是重要的。拿破仑说过:“军号是战争之魂”。学号的时候,就听过这样的一个历史故事,话说十九世纪下半叶,土耳其与俄国开战。其中一个战役,土耳其占上风,俄罗斯军队招架不住,正当土耳其军队冲锋拼死搏杀时,突然响起了土耳其的“撤退号”。“军令如山倒”,土耳其军队立马有进攻而为后撤。俄军官兵个个莫名其妙,哈哈,揍是捡了大便宜(这种突然撤退队土耳其是绝对的不利)。这是咋回事?哈哈,原来,俄军中一个司号员(了解土耳其军队的号谱)急中生智,他吹响了土耳其军队的“撤退号”。而这个“撤退号”却成为两军战争态势的转折点…… 俺在部队学习时,学过部分常规号谱,也了解些秘密号谱。咱们军队有“集合号”,却没有“集结号”!“集合号” —— “哩哩、嗒嘀、哩哩、嗒嘀、哩嘀嗒…;哩哩、嗒嘀、哩哩、嗒嘀、哩嘀嗒……”电影《集结号》完全是演义,连这个片名也是美军味道的戏说…… “集结号”是美国军队的“集合号”。现在的有些日子过得挺滋润的中国人,都带着浓浓的美国味道,将“集合号”也改为“集结号”了。哈哈,这回美国可真的吹响了“集结号”!不过不是在军营里、战场上…而是在政府内、金融界…… 美国股市“集结号”向全世界吹响,这好谱俺就挣不明白了……恁,别说,西方国家、日本、俄罗斯、中国,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美国股市“集结号”某些中国人已经把它作为“冲锋号”涅 —— “哩嘀嗒、哩哩哩…哩嘀嗒、哩哩哩……”摆出一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架子。给老美送秋波——秋天的菠菜,送的那个频率嗷嗷快…结果欧美股市狂泻7、8个百分点…… 在现代经济学家引领下,当今的股市和金融,咋就成这个“德性”了呢?吹“集结号”管用吗?事物都是有其规律的。现代经济学家“咣咣的”振振有词的批了“老马”一通;结果捏“涕哩嗒啦”揍走进了“老马”指出的死胡同……这叫啥事?俺就不知道,现代经济学家会不会懂得“害臊”?能不能知道“忏悔”?唯一看到了,这些经济精英上哪旮旯装哑巴啦。 俺想,“集结号”能不能止住股市出血?如果不能,这不是要“一鼓吹,再而衰,三而竭”呢?一个家、一个企业都要计划着过日子,唯独国家可以放水?要的就是全球“一锅粥”那个劲……嗬嗬,学问也忒高点哈?莫非是忽悠那些老实巴交的弱者?掏空他们的口袋?现代资本主义疯狂掠夺后危机,该吹的不是那个“集结号”,而是吹“熄灯号” —— 嗒嗒、嘀哩…嗒嗒、嘀哩…嗒嗒、嘀哩…… 作于2008年10月9日 |
-- 作者:垦牛 -- 发布时间:2008/12/12 7:39:00 -- 在兵团我听惯了军号声声,回家以后还一时不大习惯呢! 那群编演“集结号”的人群有部队生活甚至战争生活的基础和内心感受么? 让西方价值观影响的故事由国人的肤色、服装演绎,没有不走味的! |
-- 作者:王保国 -- 发布时间:2008/12/12 16:45:00 -- 《集结号》的导演冯小刚是个复员军人,但恐怕他早把号谱忘记了.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12/13 10:03:00 -- 当年兵团好正规, 号音管你吃喝睡, 不像俺这草原的, 太阳管着还捣鬼。 |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8/12/13 21:07:00 -- 小红柳网友,支持您的观点。俄土战争的历史故事很有意思,谢谢了。 |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8/12/13 21:12:00 -- 大山脚下网友不愧是高产作家,每天都有新故事,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