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医疗队的故事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11808)
|
-- 作者:大灰兔
-- 发布时间:2009/1/5 13:04:00
-- 医疗队的故事
医疗队的故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早些年参加医疗队 是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的事。我年轻的时候有过好几次这样的经历,虽然很苦,我都不觉得怎么,倒是一些好笑的事让我常常想起。 打预防针 没下医疗队之前,无论如何你也想象不出那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虽然我有过两年多插队的经历。但当你看到赤脚医生的“胆大妄为”时,还会令你惊愕不已! 打预防针的战场就安排在田间地头,赤脚医生大声吆喝着农民过来打针。那些农民好像不想打针,很无奈的走过来,粗壮的庄稼汉子脸上现出羞涩的笑容。只见赤脚医生一个注射器,一个棉球一会儿工夫横扫一大片,棉球变为黑色方才罢休。
“为什么不换针头!不换棉球?!”
赤脚医生头都不抬“没事!庄稼人不像你们城里人,多少年都这样打,没见死一个!”啊!也难怪他们,七十年代初,农村的医疗条件还是相当落后呀。为了存放疫苗他们可是用心良苦,把疫苗放在篮子里,用绳子吊起来放到水井的水面上,只有那温度最低,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很不容易呀。 中午饭 听说过下午两三点钟才开吃的中午饭吗?河南的很多农村都是这种习惯。通常我们早上七点在卫生院的食堂吃饭,然后到各大队巡诊。想想看,到下午两点多甚至三点已过多少小时?可苦了我这天生一副好下水的人,每到这时,饥肠辘辘,痛苦难捱。第一天下队时,当饭终于端上来时,我忍不住“咕咚”咽了一大口口水,还好,他们都没注意。端起一碗面条呼呼下肚,又端起一碗米饭,怎么没有菜呢?直到我把那碗白米饭吃完,也没看见菜的影子。后来我才知道,那碗面条就是菜,让你就着米饭吃的。这已是非常好的饭了,专为医疗队做的,农民可不舍得吃,那些年,吃一碗白米饭是件很奢侈的事呢。 甩籽 医疗队到农村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宣传计划生育。每次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村的妇女更认不得几个字,有些事跟她们讲清楚很困难。她们认为,结婚生子,天经地义,怎么政府还管生孩子的事呢?一次,向一位妇女讲解做绝育手术,结扎的事,她听后一脸凝重,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结扎?那可不中!女人一肚子的籽还没甩完呢,扎上咋甩?那可不中!”甩籽?我眼前浮现出一条游动的鱼,它的身后拖着长长的一串鱼籽,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农民对于人类繁衍朴素的认识,令人啼笑皆非。看来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啊! 压缩饼干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一夜之间使那个城市成了万劫不复的人间地狱!那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医疗队,也是最艰苦的一次医疗队生活。由于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和救援团体一两天内云集唐山,公路被堵死,我们进不去唐山,被分在唐山周边的乐亭县。在震区。我们住的是像农村的瓜棚那样塑料布搭的棚子。半夜经常会被余震惊醒,那感觉就像睡在一辆跋涉在崎岖山路上的拖拉机上,晃得晕了,半天都反映不过来。吃饭时,伴随着隆隆的地声,余震来了,我们蹲在地上吃饭,饭碗都被震歪了,洒了一地。我感到整个地平线都是歪的,头晕晕糊糊的。后来我才知道,整个灾区的人都落下了这个后遗症:头晕。 能喝的水井没剩几个,水很浑。吃的饭极其简单:高粱米,白水煮冬瓜。后来慰问团来时给我们带来一些食品,最令我兴奋的是每人有几包压缩饼干!我从未吃过,只听说不能多吃,若吃多了一喝水会涨死的!我小心翼翼的吃了一块,啊!还挺好吃!那味道就像点心沫做成的。那些天我们什么也吃不着,馋的不得了,再吃一块吧,结果收不住了,吃了四块后,我感倒事情的严重,静静的等待着发胀的那一刻的到来。等了半天竟然什么事也没有,这下我放心了,又连着吃了几块,但我没敢喝水,还是不想被胀死啊!在灾区受了好多苦,我都忘了,只有压缩饼干留给我的记忆,至今难以忘记,可能我这个人太馋了吧。
|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09/1/5 13:35:00
--
欣赏兔姐的文章,喜欢你的好心态,吃得苦全忘了,就忘不了乐开怀。我们这个年龄就是要笑对生活,笑迎未来,笑一笑十年少,让我们越活越年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jpg:

|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6 8:39:00
--
(一) 时代落后经费紧, 赤脚医生照打针, 不换针来不消毒, 现在回想心头沉。 (二) 农村社员家里穷, 对待医生真心诚, 一碗素面当菜肴, 大米干饭可劲盛。 (三) 计划生育是国策, 宣传教育真难做, 只因农民文化低, 啼笑皆非事情多。 (四) 万劫不复大地震, 救死扶伤全上阵, 灰兔医生吃饼干, 抢救伤员不顾身。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1/6 9:18:00
--
医疗小队下乡去, 送医送药文明集, 常遇众多愚昧事, 反映乡村落后奇。
|
-- 作者:大灰兔
-- 发布时间:2009/1/6 12:59:00
--
谢谢莫斑 龙超斑关注! 很羡慕你们写诗的信手拈来,我编半天还编不出来呢。
|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09/1/6 13:17:00
--
羡慕莫哥和龙哥, 七字诗词实在多, 苦思觅想编半天, 编来编去不合辙。 (哈哈哈 顺口溜,让大家一笑。)
|
-- 作者:快乐老头
-- 发布时间:2009/1/6 13:40:00
--
楼主撰文写沧桑, 兼有感悟带荒唐, 不是亲身曾经历, 四段故事好文章。 几句顺口溜,随口而出,看了医疗队的经历,很有亲切感。当年正规一点的医院都有往下派医疗队的任务,深入下去才知道,什么是却医少药。我们当年下去主要任务也是送医送药,也有培训任务和给工人体检,现在还有下去的吗?不知道了。
|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09/1/6 13:45:00
--
快乐老头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和兔姐姐一样,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敬佩!
|
-- 作者:大灰兔
-- 发布时间:2009/1/7 21:39:00
--
谢谢快乐老头 槐乡版主关注! 从七十年代以后,再也不曾派医疗队下乡,只有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医疗队,多半是些非洲国家。 想起参加医疗队的日子,依然觉得那些很快乐的日子。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1/8 9:03:00
--
医疗队下乡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壮举! 完全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不知为什么也被一风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