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冷雪峰
-- 发布时间:2009/1/7 15:27:00
-- 春节回顾
春节回顾
春节快到了,咱们中国人总是把这个节日叫“年”,也就是说快过年了。
我和老伴儿忙着上街购买起了年货。总是忘不了过去的老习惯,每到春节前都要准备很多的年货,什么鸡、鸭、鱼、肉啦;今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又加上了螃蟹、大虾和海参啦;什么米、面、油、茶、还有年糕和芝麻啦;什么瓜、果、糖、酒、还有果汁和饮料啦;什么酱油、老醋、味精、调料啦;此外还要买些新碗、新筷子,就是洗脸用的毛巾也要换新的;孩子们都长成大人了,而且他们的大小衣服柜儿里都是满满的各式各样的衣服,也就不给他们买什么新衣服了……嗨,就好像平时买不到似的,其实这些东西家中都有。不就是中国人的老习惯吗,新年有个新气象,也是图个吉利呗。这也不是我们一家人的事儿,几乎家家如此,人人如此。
头几天大街上的人就多了起来,不论是超市也好,各大商场商店也好,就是农贸市场也都是人山人海的,中国就是人多。学生都放了寒假,外地在北京打工的人也都赶集似的买些年货后准备着回家过大年,就是在职的机关、企业的工人和干部们也都心神不安了,除了议论和准备着过年的各项活动,也有些人会利用种种的借口或是外出的机会跑到商店去购物呢。所以,这几天大街小巷里的大大小小汽车也比平时要多上了三、四倍呢。
说起春节,在我的记忆中也真是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1941年1月28日正是大年初2,在内蒙古的一个小镇子,叫王爷庙(现在叫乌兰浩特市)的一家铁路员工住的茅草房里,呱呱地诞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正因为他的上面是三个姐姐,所以全家人以及亲朋好友都为这男孩儿的诞生欢欣鼓舞,也使得这家人和亲朋好友都更增加了节日的喜庆,尤其是他爷爷和奶奶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我们家有后了……这就是我刚刚诞生的第一个春节(这是我奶奶经常对我说的)。
我不但记事儿比较早的,而且记忆力还不错。上初中二年级过年的时候,因为两个弟弟一定要买二踢脚,因为我们家搬到了一个比较小的院子里,我虽然已经是个大男孩子了,但是我非常怕那二踢脚的声响,我不让买,我们发生了争吵。我爸爸觉得很奇怪,以前过年时自己家条件比较差买不起鞭炮,今年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还不想放鞭炮呢?我对爸爸妈妈提起我小时候的事儿;我记得我们家住在一个由不很高的土围墙围成的很大的院子里,那时也是过大年,我们院子里还有好多的羊,我老伯正扶着我骑大绵羊玩呢,突然从外面掉到我们院子里一个鞭炮炸响了,我骑的大绵羊被吓得蹦了起来,一下子把我摔在了雪地上,也多亏穿得厚实,可也把我吓傻了……所以以后过年时,别人的小孩子都喜欢放鞭炮,我却躲在屋子里……
我爸爸和妈妈听了都很惊讶。而且我还说那个大绵羊的犄角是转圈儿长的时候,他们更吃惊了。他们说那时候我才三岁……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春节)了,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糖果和鱼、肉,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饺子和白米饭,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
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在齐齐哈尔,我们家住在一个大院子的比较低矮的平房里(后来才知道是1945年,我才四岁)我们房子的主人住的是有高大屋脊的大房子,那家好像是宰杀、买卖牛羊的,我小时候还经常看他们宰牛呢,可是只有到过年时,我们才能啃到他们送给我们的牛骨头,喝到牛骨头汤,那可是我们过年时最好吃的东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