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五
-- 发布时间:2009/1/8 14:15:00
-- 文化大革命的故事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兵团
——文化大革命的故事
小麦 (注:小麦是谷雨的女儿、大灰兔和小五的外甥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妈只有12岁,小学刚毕业。
那时,工人不生产,农民不种地,学生不上课。那,人都干什么去了?妈说,“干革命”,“大串联”!妈整天不是在家里玩,就是上街看大字报,看大辩论,看飞机撒传单。每天都有武斗,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白天晚上,高音喇叭里传出激越高亢的口号:“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二七公社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还有毛主席语录歌、革命样板戏,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那时的人,个个跟斗鸡似的,伸着脖子,扎着架子,见面几句话说不拢,先是红头涨脸,再就打作一团。这些现在看起来滑稽可笑的行为当时却被冠名为“革命行动”(笑死我了)。我问妈那时也像这般斗鸡样?她说那时年纪还小,逃过此劫。
后来,复课闹革命了,妈勉强上了两年初中,毛主席巨手一挥,千百万青年便走出学校到农村当了农民。这就是伟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据说,这样可以防止中国的第二代第三代成为修正主义苗子,可以防止中国复辟资本主义。
71年初,初中毕业的妈妈没有下乡,而是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内蒙,妈待了将近7年,妈的青春是在那里渡过的,她的吃苦耐劳、她的单纯、她的热情、她的率真、她最好的朋友,都是内蒙兵团给她的,她浓浓的兵团情结,至今冥顽不化。
从66年到76年,整整10年,文化大革命才结束,77年,妈从内蒙调了回来。
我是1989年出生的,虽然离那个年代不是太远,但听妈说起“大串联”“大字报”“斗私批修”“样板戏”这些文化大革命的专用名词,也好像听天书。只是看到家里珍藏的毛主席纪念章,妈唱的奇怪的语录歌,还有妈在兵团战天斗地的照片,才觉得确有其事,但很难理解这些事情。
(本文是小麦初中时的周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