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东大甸子的第一对恋人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12037) |
-- 作者:大山脚下 -- 发布时间:2009/1/8 14:23:00 -- 东大甸子的第一对恋人 1969年,34连刚刚组建,青年来自哈尔滨,北京,天津,上海和本场。 小高和炊事班长都是69届毕业生。他们是东大甸子的第一对恋人。 小高和炊事班长住在一个大院里,而且一直是同学。 上山下乡了,家长把他俩叫到跟前,说: “北大荒那么远,你们俩互相照顾着,我们就放心了!” 那意思是:“你们俩相好吧,我们批准了。” 小高被分到打鱼队,炊事班长总是不放心。 有啥不放心的,谁道哩? 就这样,小高回连当了农工。 那时候,小青年没事儿,喜欢玩摔跤,切搓武艺。 架不住旁边的人一个劲的鼓动,小高上了阵。 他一直干力气活儿,推棹,玩捅锹,浑身是劲儿,虽说不会使绊儿, 胳膊力气大,抱着对手的腰,把他扔出去了。 小高很得意,跟炊事班长吹牛,结果,挨了一顿骂。 “不学好,学打架干啥?再闹,我写信告诉你妈!” 有女朋友督促着,小高干活特卖力气,上了机务。 机务有个小刘,跟小高开玩笑: “听说,跟你一个车打夜班,能吃上好的!” 小高眼睛一瞪:“你想撂一跤?” 晚上,小刘打夜班,跟炊事班长告状:“小高要跟我撂跤!” 炊事班长眼皮都不抬,说:“你吃饱了没有?刷碗去!” 小刘受了气,心里能舒服吗? 他在连里宣扬,炊事班长是小高的政治辅导员。 不管怎么说,小高表现真是不错,这都是爱情的力量。 1974年,军队到农场招兵,34连有两个名额。 小高和一个本场子弟应征入伍。 1974年,兵团的知青政策有了新变化,鼓励“大龄青年”结婚。 所谓大龄青年,就是老高中的城市青年,连队给新婚者提供住房。 那时候,连队住房还比较紧张,只能提供土坯房。 炊事班长不算“大龄青年”,但是,她是军人的未婚妻。 当军人的未婚妻不容易,每个星期都要写信,读信。 “你慌啥呀?把字儿写得工整点,别让我看着费劲!” 人家情书里的话,能外传吗? 原来,小高那两笔刷子不咋的,当兵回来,字儿写得帅多了。 想来,他一定是让炊事班长给训教的! 小高没有超期服役,当了两年兵,在鹤岗武装部报到,分配到银行工作。 1976年,兵团的知青政策又有了新变化,当年十六,七岁的青年已经 下乡七年了,变成了“适龄青年”,也可以结婚了。 34连盖了一栋砖瓦房,成为知青们的家属房。 炊事班长和小高开始考虑成家立业了。 问题来了。小高是鹤岗居民户口,炊事班长是东大甸子农村户口。 小高真不错,为了“她”从鹤岗调到新华储蓄所。 怎么说,小高也是城里人了,见过世面。 小高说,家里要摆几件像样的家具。 啥叫像样的家具呀?打对箱子,要用好木料,再来个橱柜。 这两件家具花不了多少钱。 那时候,上等的黄玻璃箱子,连工带料,五十元钱。 弄个橱柜,也就六十元钱。问题是,到哪儿去整好木料呀? 小高找到鹤岗的朋友,人家愿意帮忙,不过,要等些日子。 等来等去,返城风暴开始了。 进了城,找工作,安定下来,已经是1979年了。他们结婚了。 1969,1979,2009,那样漫长, 三言两语,怎能写下四十年的时光?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1/8 16:38:00 -- 双双并肩赴北疆, 女作指导男发扬, 你恩我爱情浓密, 终得结缘离北乡。 |
-- 作者:生产建设兵团 -- 发布时间:2009/1/18 23:49:00 -- 16团的? |
-- 作者:大山脚下 -- 发布时间:2009/1/19 1:30:00 -- 16团34连. |
-- 作者:设字209 -- 发布时间:2009/1/19 1:41:00 -- 东大甸子是美丽的,东大甸子的人更是美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