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天涯孤客
-- 发布时间:2009/1/19 8:19:00
-- 借 酒 浇 愁 愁 更 愁—知青喝酒的小故事(续)
(续前) 酒入愁肠
学会喝酒,但并不是为了借酒浇愁,通常都是为了给枯燥的生活添点乐趣,所以,平日即使有不开心的事,也不会特意去喝酒。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刚巧遇上台风,虽然影响不大,但引来阵阵的台风雨,室外不能去,满天灰蒙蒙,心情不佳,我们几个广州知青只是弄了点面粉,煎了些“薄餐”充当月饼来吃,吃完早早上床睡觉,没喝酒,但在床上乡思如泉涌,于是胡诌了几句诗:
南风萧瑟掀草房,时值中秋无月光,
躲进陋舍啃煎饼,俯首垂泪思故乡;
极目窗外群山灰,人生归程两茫茫,
低头吟罢无写处,大被蒙头进梦乡。
但后来的一个事情却让我无法和伙伴们诉说,只能借酒浇愁。
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知青中开始有人借助招生、招工等离开。先走的都是佼佼者,我们只有羡慕的份。然而,很快的知青回城变为一股潮流,知青们开始为争取早日回城而努力,途径各式各样,办法各显神通。到七六年,知青已经走了不少,但自己还在翘首盼望之中。回想起来那时自己真的很天真,相信当年招生、招工那套经过群众推选,领导审批的把戏。我在队里群众基础较好,每次机会,都获得了高票推选,但每次都不明不白地被筛了下来。其中一个可以解释的原因,是我和二哥同到红卫队,虽然我后来到了红星队,但两队相距很近,人员也是一个队分出来的,所以人们对我两兄弟都很熟悉,按道理应该让年纪大的先走。这年初,二哥招生回城上学了,应该这方面已不会造成障碍,但是这第三次的机会,名单送上去后,迟迟未得回音,各种传闻不胫而走,伙伴们已发话,你这第三次如果依然走不了,下次就换别人了。
面对这人生的茫茫前路,不得不去想。那段时间真是寝食不安,晚上躺在床上浮想联翩,通宵达旦,白天神思恍惚,胸中就像堵着什么东西,呼吸都不能顺畅。以前有什么事和伙伴们说说,借点什么发泄一下,就没事了,可这次跟伙伴们说什么呢?只能更增添烦恼。这天下午,我背上大号“腰篓”上山采药,实际上腰篓里藏了一瓶川藭酒,一包水果糖。这时候我哪有心思去采药。来到一处山涧,这里有一块平坦的大石头,坐上去,拿出酒和糖,开始了我的借酒浇愁。
山涧里非常安静,潺潺流水声加上小鸟啾啾的鸣声,本来是非常幽美惬意的,但我心正烦,只是凭借安静的环境来试图安抚这颗躁动的心。阳光透过树冠的空隙照射下来,照在涧水上,水蜻蜓们在阳光下翩翩翔舞,翅膀折射出绚丽的色彩,美丽极了!但我却无心欣赏:这些小东西再美丽又有什么用,它们的生命是那么短暂,而如果我这次不能回城,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如果不能回,我的一生还有几十年,难道就这样在这大山岭里度过?那将是个什么情景?酒不知不觉喝了大半瓶,人已昏昏沉沉,干脆躺在大石上面睡着了!
一阵风吹来,把我吹醒了,只觉得胃里一阵翻腾,呕吐起来。呕吐物随着涧水流走,很快就无影无踪,吐完的我也清醒了,一看天色已晚,太阳已经下山,心想不管怎样,现在还不是破罐子破摔的时候,我还应该继续努力,继续争取。我用涧水漱了口,洗了脸,赶紧回队部,一路上还随意採了些草药。回到队部,伙伴们还关心的问怎么那么晚才回来。
很幸运,不久我终于等到了招工单位的录取通知,于七七年元月登上了回穗的海轮。这段借酒浇愁的往事很少在知青伙伴中讲,只是埋在了记忆的深处,今天写出来,也作为对知青生涯的一个深深的怀念!
2008年1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