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盖棺难定论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19379)
|
-- 作者:兔子念经
-- 发布时间:2009/5/21 0:45:00
-- 盖棺难定论
启功先生逝世已有几年了,这位以文化学术立身,对中国书法艺术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文化名人,开始面临后世对他的评价了。
我喜欢启功先生,在自己的学书历程中,他对我有很深的影响。他在书论方面的大多数观点我都是接受的,只有一小部分我与他的看法不同,但那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景仰和爱戴。
归纳一下,我喜欢启功先生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启功的九世祖是中国皇帝雍正,按理说他属于正宗的皇家贵胄。到启功放爷爷那辈,家道就衰落了,启功一点皇亲国戚的光也没有沾过。他一生反对在他名字前加爱新觉罗这个姓,也反对姓金。
而时下有些满清后裔文人,又纷纷捡起爱新觉罗这个姓,来加大自己身上的光环。
二、启功先生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他自学成才,所骛多方,皆能名家。他是靠自己的学问,硬碰硬当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
三、启功先生在很多知识分子文化本位沦丧的当下,保持书生本色,未因身居高位而敛财暴富。
他最为引人瞩目的一次和经济有关的书法活动,是将自己卖字所得的巨款,全数用为纪念恩师陈垣的“励耘奖学金”。这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他老人家“古风犹存”了。
四、启功的学术著作活泼可读,涉笔成趣,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诗词家。他的幽默自嘲不仅撑持了艰难岁月里的生活情趣,也为当代文坛提供了吟诵之篇。
五、启功的书法清雅秀劲,达到了书家毕生追求自成一格的终极目的。可以肯定地说,他的书法遗作,必将象历代书法大家一样,成为后世一代一代的书家,汲取营养的法碑名贴。
启功老逝世时,溢辞可谓高矣,向社会发布的悼词称他为“国学大师”、“书法大师”等等。 启功生前,是不接受这些称谓的。其应对之法是“顾左右而言他”,他说:“三百年以来就没有什么书法家。”此言不仅大杀“大师”鼓噪之风景,而且透出了他的冷静。 纵观启功先生一生,他的主要活动和影响是在书画学术方面,其主要著作《启功丛稿》,所论亦多在兹。 现在,对启功老是“书法大师”这一称谓,似多无异声。但他是否是“国学大师”,学术界持谨慎评论,甚至有反对意见,理由如下: 一、启功先生作为一位书画家兼鉴定家,曾在文革前的专著中对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进行过口诛笔伐,除却“阶级斗争”语言外,公正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学术论据不多。但也有学者指出,在那个年代,屈服于政治高压,表明自己进步,写一些批判死人的文章,也是无奈之举。郭老不也写过《李白与杜甫》,对杜甫这样的诗圣,进行过批判吗?
二、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兰亭序》真伪之争中,启功先生本来是写了文章,支持《兰亭序》是王羲之所写这一观点的。但他迫于康生、郭沫若的压力,改口支持《兰亭序》非王羲之所写。文革后,启功先生对此虽作过说明,后悔不已,但学术界有人认为,被冠以“国学大师”称谓的人,应有陈寅恪那样的风格,在同样的高压和利诱之下,要始终保持人格的庄严,捍卫学术的纯粹。
三、宋代米芾,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是经过时间淘渌淡定的著名大书画家。但启功先生曾撰文,认为“米芾根本不会作画”,所持论据也无任何说服力。
因启功先生的以上表现,反对者明确表示,对他不能冠以“国学大师”的称号。
本人才疏学浅,启功老逝世后,围绕对他评价的争论,孰是孰非,我无态可表。但也看到,作为一位中国的文化名人,不论其生前名声和地位如何,最后都要面临历史对其进行严肃、苛刻的审查。
所以,现在对启功老是否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人虽被盖棺,“名”却无定论。
(完)
|
-- 作者:轻舟
-- 发布时间:2009/5/21 6:19:00
--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文革也说个四个伟大,能有此而否定他吗?!
|
-- 作者:兔子念经
-- 发布时间:2009/5/21 8:38:00
--
就是,欲为政,不说永不翻案那样的话,能让你过关吗?这些事都属于文王被囚羑里,假事纣王之无奈耶。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5/21 8:55:00
--
是不是“国学大师”,不能只看其观点是不是为众人所津津乐道吧?偶尔有个别不同认识也是允许嘛。再把政治上的东西弄过来讨论就更乱套了。
|
-- 作者:兔子念经
-- 发布时间:2009/5/21 9:46:00
--
龙行,国学定义现在一直在争论,主要是划分时代的界限在那里,搞不清楚。
|
-- 作者:海喜
-- 发布时间:2009/5/21 10:22:00
--
【不论其生前名声和地位如何,最后都要面临历史对其进行严肃,苛刻的审判】这话最正确!耐人三思!
|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5/21 11:47:00
--
如果单是学术上面还好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吗,大不了百家争鸣就是了。怕就怕和政治挂钩,那真的就看需要了。文革结束,有多少定论即使是盖棺了。不也得推倒从来么?
|
-- 作者:散淡闲人
-- 发布时间:2009/5/21 13:04:00
--
就是“定论”了,难道就真符实情了吗?两千多年了,秦始皇到底如何?
该由谁去做定论呢,不过是某些人的看法而已。
|
-- 作者:兔子念经
-- 发布时间:2009/5/21 15:20:00
--
海喜姐姐,那叫历史的法眼。
千帆过说的对。
闲人,我看历史人物用几几开好。那样,还说不清楚,就说不清楚去吧。
|
-- 作者:怡然
-- 发布时间:2009/5/21 16:00:00
--
既盖棺,就让逝者安息吧。至于“名”,也只是生者的一说而已,且任他人论去吧。历史不也是人写的吗?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