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锯末与拌子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22304) |
-- 作者:大山脚下 -- 发布时间:2009/7/13 9:18:00 -- 锯末与拌子 连队的电锯台下面有一个深坑,切割木料后的锯末都积聚在坑里。 切割原木的边角料则称为“拌子”,北京人叫“劈柴”。 每天收工前,锯工的活计就是把坑里的锯末清理出来,并且把锯 台旁的拌子收拾利索了。 锯末是工业原料,可以制作胶合板,制作工业酒精。 连队的锯末少,值不得拉出去卖钱,只能自用了。 锯末最好的用途是烧炕。把火引着了,上面压上锯末,温火慢慢地烧, 炕头一晚上都是热烘烘的。 锯末的另一个用途是清洁卫生。 北大荒的冬天太冷,窗外总有一层冰霜。屋里暖烘烘的,窗上总是 湿漉漉的。一些机关单位,在室内的窗下加一块档板,里面放些锯末。 窗上的水流到锯末里,每天清理一遍,窗台就不积水了。 冬天,西北风刮着,再严实的门窗也会进尘土。 把锯末弄湿了,撒在地上,再用扫帚扫地,不起灰尘,地面跟用 墩布撴过一样,还带着一股清香。 如果家里养鸡鸭猪狗,锯末是再好不过的垫圈之物。 至于拌子,则是最现成的烧柴。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 整天说“斗私批修”,谁还能没点儿私字? 家属房自留地的铁锹、锄头,谁家是自己花钱买的? 鹤岗地区有一句不好听的话: “天下谁人不是贼?下了班还带块煤!” 这话说得有些过分。但是,那年头儿吃大锅饭,公私不分的事情是有的。 老农场的人们,公和私分得很清楚。 松树屯的职工和小孩子都知道,场院是国库,绝不能动一丝一毫。 连队的电锯场,从来没有丢过拌子,也没有人私自拿过锯末。 种子实验室的技术员们都是知识分子,那地方也需要干净。 他们拿一些锯末,都要事先打招呼,闹得锯工们都有些烦了。 敢到锯场拣拌子的只有老李头子。他是宿舍管理员,管烧炕,理直气壮。 锯末堆成了山,鸡舍、酒坊拉走一些,剩下的都归连队,准备做房顶的填料。 这是松树屯,七十年代初的事情。 |
-- 作者:设字209 -- 发布时间:2009/7/13 9:22:00 -- 又读到大山兄的好文笔. |
-- 作者:海喜 -- 发布时间:2009/7/13 10:58:00 -- 楼主说的锯末和柈子在我们当地也是同样的用法,不过现在再也见不到这些东西了。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7/13 11:53:00 -- 别说锯末没有用, 柈子更是有功能, 职工自觉分公私, 思想不是一般红。 |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7/13 14:34:00 -- 锯末与柈子虽然微不足道,却用处多多。可贵的是老农场的职工和家属从未有人私自动用。那是一个真情年代啊。 |
-- 作者:感恩 -- 发布时间:2009/7/13 17:36:00 -- 遥远又亲切的故事! |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7/14 9:58:00 -- 以下是引用感恩在2009-7-13 17:36:00的发言:
遥远又亲切的故事! 那当然,感恩妹妹的父亲当年就是连队木工,她的毛头叔叔就是他父亲的徒弟。相信这些都是她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