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原创]我的知青生涯(2)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24578) |
-- 作者:扎兰屯人 -- 发布时间:2009/8/14 8:04:00 -- [原创]我的知青生涯(2) 三、忆苦会 晚上,大队为我们举办了忆苦会。忆苦会在二队的队部进行,全村的社员都来了。“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地主鞭子抽在了我的身,……”一阵凄凉、悲苍的忆苦歌以后,有人给我们每人送来一碗掺着野菜熬的苞米面粥,说这是忆苦饭。吃过忆苦饭后又召开了批斗会。村里的十多名青年人押着十几个人站在会场中央。他们这些人就是队里的地主、富农、坏分子什么的。这些人一进屋,会场内顿时响起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打倒地、富、反、坏、右!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义愤填膺的口号声。最后大队的负责人讲了几句话,忆苦会便结束了。 第二天一大早,听社员说村里头死了三个人,都是自杀的。有俩人还是一对姓车的夫妇,男的上了吊,女的投了井。据说这两人是地主和地主婆。还有一个姓什么我记不清了,只听社员说他年轻时曾给张作霖当过马弁,这个人也上了吊。他们为什么自杀,社员们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是畏罪自杀。有人说是因为挨批斗后面子上不好看,今后在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咳,管他呢!那时革命的我们认为死的人反正都是坏人,多死几个也无所谓。 四、学铲地 两天过后我们就要下地干活了。这天吃过早饭,刚一出屋,迎面两位四、五十多岁的社员向我们走来,其中一位自我介绍说他姓邵,是一队的生产队长。他指着另外一位社员说,他姓张,以后就由他教给你们干活儿。农历六月正是夏锄的季节。生产队里早已经给我们买好了锄头,孙木匠带着他的徒弟房守文已经给我们装好了锄杠。双手握着崭新的锄头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我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我们将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实现扎根农村、建设边疆的诺言。 队里指派的教我们铲地的张姓社员是一位老贫农,我们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张大叔。张大叔有四十来岁,个子不高,常年辛勤的劳作使他的背有些弯。一张东北农民特有的质朴的脸,眼睛始终眯缝着,言语不多,脸上永远挂着慈祥的笑容。走在张大叔的身后,我们唱着、说笑着向干活的地方走去。这里的天真蓝啊。蓝蓝天空飘着几片白云。远处的蓝天下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近处的山坡上种满了庄稼。苞米苗、高粱苗已经长到二尺来高了。 我们要铲的地种的是土豆。地离村子不远,就在村东的山岗上。张大叔领着我们来到地边,话也不说,拎着锄头就下了地。只见他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挥舞着锄头锄起草来。随着双手的挥动,锄头在垅台上前后左右翻飞,锄头过后杂草纷纷倒下了,露出了土豆秧。我们也学着张大叔的样子锄了起来。开始以为挺容易,可手里的锄头就是不听使唤,一不小心就铲断了土豆秧。锄了一会儿大家都感到有些累了。有的女同学干脆脸朝后背朝前倒着铲了起来。东北的庄稼地可真长啊,一根垅足足有二、三里地长,啥时才能铲到头哇?!抬头看看张大叔仍在不紧不慢的锄着,我捶捶酸痛的脊背又低头锄了起来。 内蒙的天真怪,刚才还响晴薄日,也不知从哪里飘来一朵云彩,遮住了太阳。几声闷雷过后便噼里啪啦地下起雨来。由于大家都没有带雨具,身上全湿透了。抬头看看张大叔仍在不紧不慢地锄着,我们也打消了往村里跑的念头。一阵风过后吹跑了乌云,太阳又露出了笑脸。雨过地皮湿,在湿漉漉的地里锄草那可不容易,没锄几下,锄板上便糊满了泥。因为没有刮泥的工具,只得用手往下抠。好不容易熬到收工,大家都累得精疲力竭,而张大叔却丝毫看不出累来,说笑着,领着我们大步向村里走去。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日复一日。每天我们扛着锄头迷迷瞪瞪的上山,筋疲力尽的收工。觉仿佛总是不够睡的,在大田里锄草就盼着赶紧锄到地头,那时就可以休息一会儿了,赶紧找一个草比较茂盛的地方,扔掉锄头,顺势一躺就是一觉。又该干活了,打头的不知要叫多少次才能叫醒我们。极不情愿的从地上爬起来,揉揉惺忪的睡眼,赶紧拎着锄头又下了地。夏锄时节我们就盼着老天爷下雨,因为一下雨就不用出工,就可以美美的躺在舒适的火炕上睡懒觉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们到这里已经有两个多月了。真想家啊,有的女生因为想家经常在睡梦中哭醒。我们与亲人们的联系就是靠书信,那时我们每天就盼着邮递员进村。邮递员成了最受我们欢迎的人。爸爸、妈妈的信,哥哥、姐姐的信,亲戚朋友的信,同学的信给了我们精神上最大的慰藉。儿行千里母担忧,亲人们一直在牵肠挂肚的挂念着我们。我们也时时刻刻思念家乡的亲人。 两个多月过去了,小米饭、苞米餷子粥、熬土豆滋养了我们。日复一日辛勤的劳作使我们初步掌握了一些农活的要领。由于我们对农活不太熟悉,队里只把我们当大半拉子使。繁重的体力劳动锻炼了我们的体魄,太阳晒黑了我们的脸庞,胳膊也变得粗壮了。那时我们已经学会了做饭。辞退了给我们做饭的李大叔。一日三餐分别由我们自己轮流做。男女搭配,自由结合,两个人一星期。好在饭很简单,主食是苞米餷子粥、小米饭、贴玉米饼子、焀土豆。菜吗,就是炒土豆丝、炒土豆片、熬土豆块。做饭时我们最怵头的就是挑水。因为我们住的地方离村西的那口老井有半里多路,老井很深,据说有十几丈深。打水要用手摇动井口的辘辘,用柳罐把水从深深的井底提上来。看着黑洞洞的井口我们都怕滑到井里。夏天还好一点,一到冬天井沿上结满了冰那就更滑了。有时好不容易刚刚摇上来一桶水,脚底下一滑,水全泼到了地上。只得再从井底往上提。打好水再挑回住的地方要走上坡路。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我们以前哪里挑过水呀,把装满水的桶挑在肩上,一步三摇地往坡上走,等一担水挑到了家里,水桶里的水也就只剩下半桶了。 九月中旬公社要来一批知青,听说也是我们五十四中的同学。我们听说后赶紧结伴走了十几里山路到牤牛沟去迎接他们。赶到公社时风尘仆仆的他们刚刚下车,还没来得及收拾行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学相见、家乡亲人的相见格外亲切。新来的这批人年龄都比我们大,全是初三和高中的同学,一共有四、五十人。加上我们第一批到的这些人,牤牛沟公社有天津五十四中的学生共八十多人。这些人后来被分配到前进、和平、和金星大队了。(待续) |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8/14 8:13:00 -- 那时候各种批斗会层出不穷,“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吗。不管什么事,那怕是天旱呢,也得先抓“阶级斗争”。 |
-- 作者:红蝙蝠 -- 发布时间:2009/8/14 8:43:00 -- 好在饭很简单,主食是苞米餷子粥、小米饭、贴玉米饼子、焀土豆。菜吗,就是炒土豆丝、炒土豆片、熬土豆块。 现在想吃这些,要开车跑很远的农家院才能如愿。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8/14 14:24:00 -- 下乡先经再教育, 忆苦思甜不忘记, 然后学习干农活, 日出而作日落息。 |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8/14 15:13:00 -- 一个城里长大的学生,农活和农村生活都要从零开始,哪怕是挑水做饭,铲地割地这样最普通的事情。 |
-- 作者:回首 -- 发布时间:2009/8/14 19:44:00 -- 第二天一大早,听社员说村里头死了三个人,都是自杀的。有俩人还是一对姓车的夫妇,男的上了吊,女的投了井。据说这两人是地主和地主婆。还有一个姓什么我记不清了,只听社员说他年轻时曾给张作霖当过马弁,这个人也上了吊。 罪过! |
-- 作者:海亮五三 -- 发布时间:2009/8/14 20:20:00 -- 楼主的文章生活气息浓厚,特有知青味,写的是平淡的知青生活,读来却很有意趣。 |
-- 作者:布尔古德 -- 发布时间:2009/8/14 21:29:00 -- 楼主的文章写的很真实,对那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反思。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8/15 9:53:00 -- 楼主插队的生活、劳动和我们完全一样啊,就好像楼主的文章是在写我们。只有一点不同,我们那疙瘩不搞任何政治活动,用当地人的话说“不整耐些用不着的”。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8/15 10:31:00 -- 盼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