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原创】宇薇的噩梦 1--4 全文完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24653) |
-- 作者:天凉好个秋 -- 发布时间:2009/8/15 9:03:00 -- 【原创】宇薇的噩梦 1--4 全文完
宇薇的噩梦
最近天凉参加同学聚会,到会者十几个人,多数是当年的老红卫兵,少数不是。内有一位叫靳宇薇的,见到天凉特别高兴,小声说,听说你今天来,我才来的,要不我都想不来了。她拉着天凉的手,显得分外亲热。一再说,40年了,我真想见到你,咱们得好好聊聊。 天凉和宇薇同是65年入学的同班同学。在学校学习了不到一年的文化知识,文革就开始了。文革前上学时,宇薇是个个头偏高、面庞清秀的女孩。她性格内向、话语极少。一次上生物课,老师提问,水的特征是什么?当时有几个人举手抢答。老师却没叫举手的,低头看了看讲台上的学号表,抬头说,请21号回答。21号正是靳宇薇,她上课很少举手,那天她站起来只回答了2个字,结冰。宇薇的座位离天凉较远,文革初期班里学生斗学生,后期又派别丛生,二人始终接触不多,那天参加聚会的同学不少,为什么宇薇只对天凉情有独钟呢?聚会散去,多数同学都离开了,宇薇拉着天凉说,咱俩再坐会儿,刚才当着老红卫兵有些话不便说,此时人少了,可以敞开怀深聊聊了。 原来,文革初期唯成分论,学生斗学生的往事,深深地刻在了宇薇的心里,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几十年来噩梦伴随着她,时常令她半夜惊醒,一身冷汗。在宇薇的记忆中,天凉是班里受迫害最深的同学之一。宇薇自我感觉比天凉受迫害浅,因此认为,天凉更痛恨文革,与她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宇薇问天凉:你还记不记得,那天红卫兵把你们十几个同学轰到讲台上,让你们面向大家,批斗你们的情景? 天凉没有宇薇记忆好,但也对那天的批斗有印象。那天天凉被轰上讲台后,与上台的其他同学坐成2排,面向大家。天凉看到坐在周围的,多是些家庭出身极不好的同学,心里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在这些同学中间呢?天凉出身职员,父亲虽在解放前夕干过一年多的户籍警,却也谈不上剥削压榨劳动人民,更谈不上血债累累。没等天凉继续往下想,批斗会开始了。对面的红卫兵,开始一个个指名道姓地批判台上的同学。直到批到天凉头上时,她才知道,她的罪行是缘于曾经讲过的一个笑话。 那是66年初的春节,班里开联欢会,让每个同学出一个节目。天凉没什么才华,更不善表演,就给大家讲了2个笑话。其中一个笑话的内容是:一个乡下人进了北京城,早就听人说老北京的豆汁儿好喝,此次慕名而来。进了个小吃店,要了一碗豆汁,喝了一口眉头紧皱,勉强咽下去后招来店员,很客气地小声说:掌柜的,别卖了,您这豆汁基本上都酸了。店员回答:好说您哪,不是基本上酸了,根本上就是酸的……。 就是这个笑话,让天凉扣上了污蔑贫下中农的帽子。红卫兵说,你笑话中说的乡下人指的是谁?不就是贫下中农吗?地主阶级要什么能吃上什么,只有贫下中农才有可能没喝过豆汁。天凉听了无言以对。 待续 |
-- 作者:荣荣 -- 发布时间:2009/8/15 9:08:00 -- 朴实无华的文章,一下就把人们带到了那个年代.请继续! |
-- 作者:午夜兰馨 -- 发布时间:2009/8/15 9:13:00 -- 等待下文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8/15 10:46:00 -- 年幼无知不拘束, 一段笑话成罪足, 如今想来还纳闷, 当年荒唐把人误。 |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8/15 11:10:00 -- 以下是引用荣荣在2009-8-15 9:08:00的发言:
朴实无华的文章,一下就把人们带到了那个年代.请继续! 等待下文。 |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8/15 11:14:00 -- 一句“千万不要忘记”就把昔日的同学划得泾渭分明,见过荒唐的,没见过这么荒唐的。但愿这些永远都是历史了。 |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8/15 13:33:00 --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09-8-15 11:14:00的发言:
一句“千万不要忘记”就把昔日的同学划得泾渭分明,见过荒唐的,没见过这么荒唐的。但愿这些永远都是历史了。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老师就把全班同学的“家庭成分”公布出来,“家庭成分”“好”的参加了红卫兵,压制“家庭成分”“不好”的,学校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8/15 13:41:00 -- 以下是引用莫旗知青在2009-8-15 13:33:00的发言: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老师就把全班同学的“家庭成分”公布出来,“家庭成分”“好”的参加了红卫兵,压制“家庭成分”“不好”的,学校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莫旗,你还算幸运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小学五年级时,我的班主任动则让所谓的出身不好的同学举手,他点数。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么? |
-- 作者:天凉好个秋 -- 发布时间:2009/8/16 8:34:00 --
|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8/16 8:56:00 -- 可怜的宇薇,她不知道,那时的所谓出身不好,如同印度社会的贱民,是永远也改变不了身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