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闲话320大毛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24764)

--  作者:大山脚下
--  发布时间:2009/8/17 0:18:00
--  闲话320大毛
兵团战士的工资为32元,也就是320大毛。
解放初的工资参考了解放前的银元工资,所以,我们的工资是32块大洋。
这么说,行吗?

骆驼祥子拉洋车,从前门火车站到朝阳门,能挣两毛。
两毛钱是多少呢,就是46个铜板。
银元和铜板不是百进位制,一直在变动。总的来说,铜板一路贬值。
30年代,一块大洋能换230个铜板。老北京,两个铜板能买一个烧饼。
五个铜板能买一碗馄饨,在上海能买一碗阳春面。
如果祥子拉“包月”,也就是有固定的雇主,一个月能挣50多块大洋。
30年代,闯关东的人们,平均工资为20到30块大洋。
有的人,工资高于平均值,跟祥子挣一样多的钱。

60年代初,也就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老农场恢复了许多旧的制度。
计件工资,月薪日记,再加上各种福利,一级农工的月收入,可以达到40多元。

文革中,上海“一月风暴”发表了反对“经济主义”的宣言。
什么是“经济主义”呢,谁也说不清楚,人们也懒得去翻那些故纸堆。
但是,这件事情对北大荒发生了影响。
月薪日记和计件工资没有了,很多劳保待遇和福利减少了。

一些连队的司务长和保管员坚持农场条例,福利待遇就保留了。
比方说,夜班饭里要有肉,至少要有鸡蛋,因为有夜班补助。
连队盖房子,瓦匠要发手套。冬天修水利,抬筐要发垫肩。
种水稻,农工要发高腰雨靴,等等,这些都是老农场的条例规定的。

一些管理人员不知道老条例,便破旧立新,思想革命化了。
这些事情,不能责怪某个领导,某一个人,那个时代就是这样。
当年,17连种水稻,人们光着脚下水田。34连打田埂,每人一双雨靴。
有福利是好事,没有福利,也没有耽误种庄稼。这就是那时候的年青人。

320大毛是什么?写出来,很多,很多。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8/17 0:27:00
--  
 有福利是好事,没有福利,也没有耽误种庄稼。这就是那时候的年青人。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8/17 10:11:00
--  
楼主细述福利规,
其中变化堪回味,
经济主义是个啥,
没人能够清楚归。

--  作者:红蝙蝠
--  发布时间:2009/8/17 15:09:00
--  
320大毛不少了。是我那时干一年,分红的全部。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8/17 15:11:00
--  
  比起插队来,320大毛也让人羡慕,那是多少老插可望不可即的啊?
--  作者:土左情深
--  发布时间:2009/8/17 18:14:00
--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09-8-17 15:11:00的发言:
  比起插队来,320大毛也让人羡慕,那是多少老插可望不可即的啊?
同感!
--  作者:异卉
--  发布时间:2009/8/17 18:20:00
--  
是啊,我们学校只有红卫兵才可以去兵团,我们只能去插队当农民。一年也就分了300大毛。
--  作者:大山脚下
--  发布时间:2009/8/17 20:55:0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都闹经济危机,货币贬值。
很多欧洲国家都用麻袋装着纸币买东西。
国民党发行法币、金元券、银元券,物价飞涨,社会混乱。
所以,人们仍然把银元当作标准货币。
现在,电视剧里经常播放30年代的故事,人们应该懂一点银元。

解放前,北京有很多私立学校,穷人念不起,不说学费,伙食费就很贵。
汇文、育英那样的学校,每月伙食费为7块大洋。
如果念清华、辅仁,伙食费要10块大洋。北大的伙食费便宜一些,8块大洋。

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工资为8块大洋,刚好是北大的饭钱。
鼓楼附近的烟袋斜街有一个包子铺,比较有名气。
毛泽东曾经跟警卫员田云玉回忆道:
“以前我在北平工作的时候,只有八元钱。到街上买过一次包子,那包子好吃极了。”
毛泽东说的就是烟袋斜街的包子。

工资和物价只是参考数据,经济学要复杂得多。
骆驼祥子想买一辆洋车,需要攒120块大洋。
那时候买一辆自行车,需要150块大洋,为啥那么贵呢?自行车是洋货。
最早造洋车和自行车的是天津三条石。造洋车是铜活儿,比较简单。
自行车有车链子,那时候属于高科技。
30年代,工业品、进口货昂贵,农产品和劳动力便宜。
从前门到朝阳门,坐洋车花两毛钱,也就是46个铜板。
坐电车从东四到西四则要花32个铜板。祥子的脚力不值钱。

辛亥革命前后,天津的物价比北京低得多。
天津狗不理包子发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薄利多销。
早先,狗不理包子的销售实行投币制,一个铜板能买三个包子。
粮食和肉都便宜,包子铺赚的钱也不多。
当毛泽东在烟袋斜街吃包子的时候,周恩来也在南开中学吃包子。



--  作者:梵殊
--  发布时间:2009/8/17 21:44:00
--  
    当年我在内蒙插队,最低工值每天一角九分钱,最高六角来钱,八年平均也就三角钱。一年不休息,顶多一百来块钱。扣完口粮、菜款,也就够一张到天津的火车票钱。和兵团战士没法比呀。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8/18 9:20:00
--  
以下是引用大山脚下在2009-8-17 20:55:00的发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都闹经济危机,货币贬值。
很多欧洲国家都用麻袋装着纸币买东西。
国民党发行法币、金元券、银元券,物价飞涨,社会混乱。
所以,人们仍然把银元当作标准货币。
现在,电视剧里经常播放30年代的故事,人们应该懂一点银元。

解放前,北京有很多私立学校,穷人念不起,不说学费,伙食费就很贵。
汇文、育英那样的学校,每月伙食费为7块大洋。
如果念清华、辅仁,伙食费要10块大洋。北大的伙食费便宜一些,8块大洋。

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工资为8块大洋,刚好是北大的饭钱。
鼓楼附近的烟袋斜街有一个包子铺,比较有名气。
毛泽东曾经跟警卫员田云玉回忆道:
“以前我在北平工作的时候,只有八元钱。到街上买过一次包子,那包子好吃极了。”
毛泽东说的就是烟袋斜街的包子。

工资和物价只是参考数据,经济学要复杂得多。
骆驼祥子想买一辆洋车,需要攒120块大洋。
那时候买一辆自行车,需要150块大洋,为啥那么贵呢?自行车是洋货。
最早造洋车和自行车的是天津三条石。造洋车是铜活儿,比较简单。
自行车有车链子,那时候属于高科技。
30年代,工业品、进口货昂贵,农产品和劳动力便宜。
从前门到朝阳门,坐洋车花两毛钱,也就是46个铜板。
坐电车从东四到西四则要花32个铜板。祥子的脚力不值钱。

辛亥革命前后,天津的物价比北京低得多。
天津狗不理包子发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薄利多销。
早先,狗不理包子的销售实行投币制,一个铜板能买三个包子。
粮食和肉都便宜,包子铺赚的钱也不多。
当毛泽东在烟袋斜街吃包子的时候,周恩来也在南开中学吃包子。


哈!
楼主这些知识都是哪淘来的?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