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行路难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25093)

--  作者:曼老
--  发布时间:2009/8/21 17:10:00
--  行路难

行路难

本帖最后于 2009-8-21 16:01 编辑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从黎明农场去打洛的路太难走了,那是真正的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而且经常有危险出现。一天四团的上海知青“老扁豆”、四川的女知青丁桂兰、昆明女知青余泽鸿同乘一辆从黎明农场开往打洛的拖拉机,返回打洛连队。“老扁豆”病愈刚出院,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的警服,脖子上挂着一个军用挎包,里面装着刚在场部医院门前买的鸭蛋。他双手托着挎包,嘴里还哼着小调。丁桂兰和余泽鸿聊着天,四川话与昆明话交替着带着浓浓的乡音,拖拉机摇摇晃晃的上了山路,一路颠簸摇摆,车上坐满了回打洛的人,大多数是知青。因为在黎明农场就有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昆明等各地的多名知青呢。在一个急拐弯又是下坡时,行进中的拖拉机突然翻了车!灵活的人跳出了车箱,动作慢的翻在了一边!天啊,好在没出人命,真悬!这时丁桂兰抹了一脸的泥水,哭着说:“朗各楞个倒霉噻”,泽鸿也大声喊着“整那样嘛”!再看最倒霉的“老扁豆”兄弟,他不仅受了伤,而且,洁白的上衣和脸上还挂满了鸭蛋汤,一付惨相!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鸭蛋汤带着哭腔说“我他妈刚出院,又受伤了,还得回医院去”。这时,正巧有打洛农场的巡线员经过此地,他们迅速爬上电线杆,用自己的设备与农场取得了联系,农场方面迅速派来车辆,把伤员送到医院,又把其它人员送回打洛农场,此事才告一段。这是我听当事人曾经讲过的一段故事,如今人们去打洛再也不用为“扬灰路”“水泥路”发愁了,高等级公路从景洪一直铺到中缅边境,行车时间也大大缩短,从昆明到景洪也用不了二十四小时。但是,当年行路难的苦日子让我们记忆至今。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8/22 10:42:00
--  
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黑天危险路!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8/23 13:21:00
--  

当年交通真不便,

来往路上特艰难,

只有拖拉机在跑,

一旦车翻人危险。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8/24 7:52:00
--  
  行路难,还得行,这就是当年知青的处境。
--  作者:午夜兰馨
--  发布时间:2009/8/24 21:24:00
--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09-8-24 7:52:00的发言:
  行路难,还得行,这就是当年知青的处境。

   就是这样,难走也得行。我插队那里周围都是河流,没有船是寸步难行的。


--  作者:梧桐树
--  发布时间:2009/8/24 21:39:00
--  

          我插队的山区。从小队到公社,要爬两座山。如果要到县城,则需要走50里地。都是乱石路,十分难行。

          这种状况,延续了数十年。去年村里才修了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