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天路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28243) |
-- 作者:大山脚下 -- 发布时间:2009/10/8 19:34:00 -- 天路 太行山上,白云蓝天,郁郁葱葱,整齐梯田。这里是昔阳县。 汽车开到毛家山,停了下来。 “为啥停车?” 今年8月,毛家山到苏家岭的公路才竣工,能跑汽车了。 “下车步行!”有人说。 有公路了,为啥要步行? 自古以来,山西出了很多大官儿。 不管多大的官儿,离乡三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这是为啥呢?有人说,官儿不能在乡亲面前逞威风。 实际情况是,坡陡难行,轿夫生畏,山路崎岖,战马踟蹰。 “咱们也不是官儿呀?”不是官儿,就更要走路了,咱们干啥来了? 大家从北京赶来,就是要看看这条“天路”。 早先,这里是抗日根据地。城里的知识分子来了,走不惯山路。 老乡说:“你们家里没有山,真的是一马平川?” 文化教员说,世界很大,走出太行山,还有平原。打败了小鬼子,修了公路, 你们可以去看看。将来,咱们这里跟苏联一样,有面包,有抽水马桶。 “抽水马桶是甚嘛东西?”老乡问。 文化教员说:“洋楼里才有抽水马桶。” 药林寺有几座洋楼,都是洋教士建的,很漂亮。但是,里面没有抽水马桶。 文化教员说:“咱们这里没有自来水。” “自来水是甚嘛东西?”老乡问。 文化教员抓耳挠腮,说:“你们去问朱总司令吧,他去过法国!” 现在,那几座洋楼已经没有了。洋楼是砖砌的,没有农民的石窑结实。 晋中的很多石窑,都是用岩石砌成的,并不傍山,只是室内呈拱状, 在外面看,是四四方方的建筑。 窑洞的顶子是平的,可以作场院,晒玉米。 山上有几百年前的石窑,仍然很牢固。 70年代,苏家岭人口达到高潮,全村有三百多口人。 现在,村里只有二十多口人,多数是老人。 修一条公路,是山里几代人的幻想。 随着村里人口减少,人们的幻想渐渐淡薄了。 前几年,公路修到了毛家山,才有人问:“啥时候,公路能修到苏家岭?” 修公路并不难。水泥等原材料,都由县里出资。但是,劳动力要自己出。 苏家岭的青壮劳力都进城了,公路的事情也就搁浅了。 山西人家乡感情很重。一些城里人为家乡奔走呼吁。 县交通局照顾老区,共拨款35万元。苏家岭筹得捐款10万元。 45万元,就是三里山路的全部工本费。就这样,公路修好了。 山村变化,日新月异。几年前,我们来到这里,老房东还要挑水做饭。 今年,一些农民家里接了水管,用水泵抽水了。 有人说,井旁边常有一条绿蛇出没。我想去看看。 老乡告诉我,山里人还有些迷信,说那不是蛇,是龙。 到了井边,我没有看到蛇,却看见一个60多岁的老妇人,在井台打水。 原来,用水泵要交钱。有的人家为了省钱,仍然自己挑水。 “啥时候,咱们安装了自来水,就好了!”老乡说。 苏家岭不缺水。毛家山、药林寺吃的都是苏家岭的泉水。 老乡说:“上面有政策,给农村普及自来水,昔阳县的很多村里都安装了管道。 三、五年后,咱们这里,说不定也会有自来水,有抽水马桶,多好啊!” 苏家岭的山上有一块巨石。卫星定位,照片中可以看到这块巨石。 公路修通了。苏家岭人决定,在巨石上刻上两个字:“天路”。 天路,是一条艰辛的路。修好这条路,中华巨龙才能整体地腾飞! |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0/8 20:03:00 -- 黄土高原村村通公路、自来水,我看其意义远远大于青藏铁路。 |
-- 作者:墨黛 -- 发布时间:2009/10/8 21:58:00 -- 文字的省略原来也是一种艺术 !欣赏楼主简洁生动的文字图画所浓缩的时代背景。有感且动人!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10/9 13:49:00 -- 苏家岭峰有天路, 山民最盼修通途, 楼主寓意真深刻, 路通之日全民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