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原创]郊游纪行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30176) |
-- 作者:扎兰屯人 -- 发布时间:2009/11/3 14:43:00 -- [原创]郊游纪行 郊游纪行 十一长假我们曾在一起在内蒙插队的十一名同学相约去蓟县郊游,再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 十月六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我就起了床,打开电灯看看墙上的石英钟,刚好五点半,赶紧到卫生间洗漱完毕,就收拾行囊。老伴埋怨我说昨天提前收拾完多好,省得今天赶赶罗罗。顾不上和老伴说话我手忙脚乱的收拾着。其实不是因为我太懒,而是因为昨天家里来了好多亲戚来给我温居,酒喝多了,然后又打了两圈牌,睡得太晚没来得及。从十七岁离津到内蒙呼伦贝尔扎兰屯插队已经四十一年了,虽然七二年调到大港油田工作,但在天津一直没有安家。离开天津整整四十一年了啊,今年我才在天津真正有了自己的家! 身背简单的行囊走出电梯,天已经大亮。看看手表已经六点多了,马路上公交车已经开始运营。车站不远五分钟就到了。现在天津发展得真快,公交车四通八达真方便。等了不大一会儿,“676”就开过来了,上了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东站。站在电梯上走出地下的车站,东站前的广场已经大变样!变得我几乎都认不出来了。广场空旷、整洁、漂亮!海河两岸高楼鳞次栉比,河水碧波荡漾,微风吹来河面上荡起一片涟漪。引来几只洁白的海鸥在河面上时而低飞,时而高翔的在水面上嬉戏。好美的天津!好漂亮的天津!好愉悦的心情! 在入站口窦欣、王桂兰、等几名同学已经先到了,顾不上寒暄大家就上了火车。列车七点二十七分准时发车,窦欣、徐秀英提前买的预售票大家都有座。列车不紧不慢的行进着,我的眼前又不时掠过四十一年前到内蒙时大家在火车上的一幕幕。四十一年了啊,我们从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到两鬓霜染,儿孙绕膝。我们都已经是年近花甲之人了。没有了当年的激情,岁月的流逝我们一个个变得深沉、含蓄,但我们互相之间更多的是关爱,是体贴。人世间哪里有我们知青之间的那份真情! 火车在中午十点左右就开到了蓟县火车站。哦,这就是蓟县么,上次来蓟县还是在四十二年前,那时还是在文革期间,我们学校去学农、支农,帮助农民搞夏收去的蓟县!走出车站,站前的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手举各种农家乐招牌的农民热情的招揽着客人到他家去做客。因为是农闲季节,又赶上是十一长假,过烦了城里喧闹生活的城里人都想到深山里体验一下农村的恬静。 我们所去的农家小院,窦欣事先已联系好,说是在八仙山。登上接我们的中巴车又开了五十多分钟就到了。公路边小院的主人已经等候多时了。主人姓王,大家都叫他王老师。他高挑的身材,黑黝黝的脸庞,有四十多岁。他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在前边引路,领着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农家院。 小院挺宽敞,正房有五间,东西厢房各有四间。房子一看就是新盖的。院子很干净,铺了水泥地。几张圆桌放在院子中央。院子里有三棵柿子树,金黄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墙角几棵葫芦架上挂着几颗还长着绒毛的葫芦。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富裕、殷实、和睦的家庭。改革开放受益最大的是农民,难怪在农村大队或乡里的楼顶上都有这样的大幅标语“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 我们去的人比较多,有十一个人,房主人安排我们住的是正房。东边的一间住的是女生,我们四个男生住的是西边的一间。中间的一间是客厅,一套沙发、一套音响、一台电视、一个茶几摆在客厅里。屋子里还有两个卫生间。 已经是中午了,好客的房东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午饭。饭很丰盛。主食是米饭、花卷、和苞米面饼子。菜么有十来个,都很新鲜。有鱼、有肉、有咸鸭蛋,有炒土豆丝,还有凉拌西红柿,大家吃了个不亦乐乎。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我们就去爬山,去爬那号称蓟县的第一高山—八仙山。临行前听房东介绍了八仙山的来历:说是当年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等八仙在天上云游四海,飞到了蓟县境内看见了八仙山。看见这里山峰峻峭,风景秀美便停留下来落在八仙山的山顶上休息,八仙山也因此而得名。 八仙山景区离我们所住的农家小院不远,只有半里路。买了门票就算进了景区。景区的门口一座用水泥雕塑成树干摸样的门楼赫然耸立在面前,门楼上爬满了藤蔓植物“爬山虎”.深秋季节“爬山虎”的叶子已经变得通红,把门楼点缀的煞是好看。门楼的立柱上铭刻着天津已故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书写的隶书八仙山三个大字,更使景区增添了几分景色。 景区里的路全是水泥路,往里面走一路全是上坡。山坡有的舒缓一些,有的比较陡。好在大家提前都有所准备,轻装简行。我随身只带了一个手提袋,里面有水杯和一个面包,肩上还斜挎着数码照相机的小背包。“到景区里面半程七块,全程十五!”几辆小型旅行车在招揽着客人。听见招呼,几名腿脚不太好的女生上了车。但大多数人没有上车,因为我们就是来爬山的,坐车观赏景区好像就失去了游玩的意义。 暮秋时节,山上的树叶大多数还是绿的,有的已经开始泛黄。中午时分,太阳也失去了夏天的威风,阳光不在那么的灼烤人。金灿灿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惬意。走了没多一会儿身上就冒出了汗。 蓟县山区的山都不高,但是都很陡峭,山上怪石耸立,千奇百怪。人们根据山的形状,想象着给那些怪石起了名字,这里叫“一线天”、那里叫“藏书万卷”。看着景色,联想起山民们起的名字还真有些相像。走了一个多小时,还真的有些累了。山路旁不时有从山上走下来的人,不管认不认识,都相互打着招呼:“加油哇,没多远了!”说是没多远,可走起来感觉还是很远的。太阳渐渐西斜,山沟里渐渐有了一些凉意,我们仍然互相鼓励着向山顶走去…… 我们已经能看见八仙山的山顶了。前面的路已经不再是水泥路,已经变成了台阶。几名女生都放弃了登顶的计划,相约下了山。兰根、克猷、朱奎和我仍然坚持着。其实我也有放弃登顶的想法,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太累了。看着其他几名男生都有不登上八仙山的山顶誓不罢休的样子,耐着面子,我也只好上山了。上山的石阶,一边紧挨着山、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山谷,。石阶很陡,有的地方还有钢管的护栏。爬几十级台阶我们就扶着护栏喘一喘,歇一歇。还是兰根经常锻炼的缘故体质好,总是走在我们的前面。一对小两口带着他们只有三四岁的孩子也在往山顶上爬着。当爸爸的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而当母亲的却搀扶着孩子、鼓励着孩子向上攀登,好伟大的母亲! “还有多远?”我们向刚刚从山上下来的人打听着。“不远了,再有半个小时就到了。”哦,还要半个小时。我左腿的膝盖不知啥时扭了一下,每走一步,腿都钻心的疼,坚持,坚持,再坚持一下!我给自己打着气,鼓着劲。继续向山顶爬着……兰根已经爬到山顶,从山上折返回来了,算这回,他已经是第三次爬八仙山了,这家伙真行!还差几十级台阶就登顶了,我这时也不知从哪来了一股劲,一口气就爬到了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爬到山顶才体会到这句诗的含义!站在山顶极目远望,四面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层层叠叠。离我们比较近的山上长满了树,深秋季节树叶有的还是深绿色,有的已经变黄,有的变成了红色,煞是好看!有人说秋天山上的景色是变幻莫测的,真是一点不假。远处的一个湖泊像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弯弯的河水像彩链在平原上环绕。一个个村庄像是积木搭成的,分散的座落在平原上。江山如画,好美的山水画,我不虚此行! 照了几张相,我和克猷一起下了山。人们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我觉得下山还是要容易一些。几百级台阶我们一口气就走了下来。山脚下兰根已经等候我们多时了,他说爬山时出的汗已经被山里丝丝的凉风吹干,身上已经开始有些发冷。看见我们从山上下来了,也顾不上让我们休息,赶紧站起身和我们一起往山下走。没有了石阶,一路下坡,有时坡很陡不得不跑几步前行。太阳渐渐隐在了大山的背后,只是在上顶上还能看见太阳的光芒,金色的阳光把山和树都映照的金煌煌。我们一边说着话,一边拖着疲惫的双腿沿着陡坡向山下走。天渐渐黑了下来,暮色中我们终于走到了八仙山公园的门口。唉,这回总算快要到家了。 回到王家的农家小院,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四个英雄回来了!” 同学们一阵欢呼。客厅里桌椅、饭菜已经摆放好,就等我们回来一起吃。洗漱完毕我们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享用晚餐。菜还是那几样,只不过中午的鱼变成了蘑菇、土豆炖小鸡,还多了一盘黄瓜蘸酱。窦欣赶紧要了两瓶“挂月王”说是给我们接风洗尘。几口酒下肚,我们爬上山顶的四位个个来了精神。兴高采烈地给大家讲述着我们登顶的过程。讲述着山顶上的美景。 饭后窦欣把一个用纸包裹的东西交给了我,说这是你最想要的,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纸包,一个紫红色金丝绒的很精致的盒子映入眼帘。打开盒盖,盒内装着两枚精致的纪念章,一枚金光闪闪,一枚闪耀着银光。哦,知青纪念章!八月八日是张兰根专程到水上公园替我们买回了这套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的纪念章。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因为只买了三套,兰根、窦欣和我每人一套,“怕露富”赶紧把它装到随身携带的背包里。等回家之后再好好欣赏吧。 客厅里有人已经打开了音响,唱起了卡拉OK。我也走出我们男生睡觉的房间和大家唱了起来。大家纵情地唱着,但唱的最多的还是那草原的歌曲。“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去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云轻轻的飘,带着我的思念。陪你去看草原,阳光多灿烂,陪你去看草原,让爱留在心间。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去看草原。去听那悠扬的歌,去看那远飞的雁。看那慢慢长的路,能把天涯望穿。陪你去看草原,草原花正艳,陪你去看草原,让爱留心间。”是的,让爱,让我们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永留在心间! 唱够了,疯够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都进了屋洗漱、休息、睡觉。躺在床上舒展舒展酸痛的胳膊腿,哎呀,好舒服啊!这里远离了城市里的喧嚣,在这静谧的农家小院,我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也不知睡了多久一阵阵如雷的鼾声把我惊醒,鼾声是从对面床上传过来的,我辗转反侧,过了一会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后半夜睡在我旁边的兰根也打起了呼噜,朱奎和兰根的鼾声相比较,朱奎的低沉一些,兰根的高亢一些。两人的鼾声此起彼伏,好一首鼾声交响曲!睡不着正好想心事,想想我和同学们踏上火车到内蒙去插队,想着在火车头村和同学们在田间,在知青点的一幕幕。想着,想着……望望窗外,天不知不觉已经放亮。反正也睡不着了,干脆起床。走出农家小院,街上勤快的农人已经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劳作。我信步走着,舒展着胳膊腿。一觉醒来全身酸疼。哎呀,得不偿失! 早饭后,说是要到半里多路的山上去采摘苹果。还要上山?摸摸酸痛的双腿,我心里直发怵!身材窈窕,摸样俊俏的农家妹子带领我们往山上走着。有人问她,小姑娘你多大了?她说,还小姑娘呢?我已经三十一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一点也不像,看来山里的水土真养人。往山上每走一步我的腿都钻心的疼。到了果园看见了苹果疼痛仿佛减轻了一些。农家妹子介绍说这里原来都是荒山,承包后,她家平整了土地,清走了石头种上了苹果、枣树和柿子树。果园好大足足有几十亩。金黄色的黄金帅苹果,红绿相间的红富士苹果压弯了枝头。枣树上零星的还挂着枣。我们兴高采烈的摘了苹果,专捡大个的摘,咬一口自己亲手摘的苹果,嗯,好甜!不一会儿每人就摘了一大兜。约过秤付过钱我们提着苹果就下了山。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又到了中午,又要吃午饭了。吃过午饭我们就要乘车返回天津了。张津和几个好友也来到了蓟县,说是去黄崖关看长城,听说我们在八仙山,驱车绕了几十里路来看我们。几个月不见免不了大家又是一阵寒暄。吃过午饭,大家收拾行囊,来时空空的背包都装得满满的。背包内除了苹果,还有核桃、山楂、干蘑菇、野菜等山货。 我们要回天津了,房东王老师一家人和我们都恋恋不舍。年近半百的王老师亲自爬上了他家的柿子树,为我们采摘柿子,说是送给我们留作纪念。柿子好大,每个都有一斤多。手捧金黄的柿子,大家都十分的感激。中巴车开来了,大家肩背手提着行囊上了车,王老师一家人一直送到公路旁。车开了,他仍在挥手相送…… 两天的农家生活结束了,同学们又自奔回自己的家。分手前我们有个约定,今年五零年出生的人恰逢虚岁六十,属兔的同学要给我们属虎的人过六十大寿,时间定在十二月。哦,难得啊,难得同学的这份心,难得同学们的这份情。别看我们不是一奶同胞生,但我们之间的那份情谊,更胜似亲兄弟!同学们的那份深情厚意我将永远永远铭记在心中。 2009年10月扎兰屯人拙笔 |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09/11/3 15:12:00 -- 细细的读完扎兰屯的文章,八仙山风光尽收眼底,感受到文章中散发的浓浓的知青情。难得的相聚,难忘的情谊,这才是老知青应该过的生活。 |
-- 作者:兔子念经 -- 发布时间:2009/11/3 17:26:00 -- 祝扎兰屯虎年吉祥! |
-- 作者:扎兰屯人 -- 发布时间:2009/11/4 11:16:00 -- 谢谢兔兄的祝福!也衷心祝您健康,吉祥!好人一生平安!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11/4 11:44:00 -- 津郊踏秋结伴行, 农家院里忆青春, 爬山采摘多欢乐, 相约年底贺寿情。 |
-- 作者:扎兰屯人 -- 发布时间:2009/11/5 7:59:00 -- 谢谢龙行天下版主的跟帖。也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