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难忘的年三十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36613)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10/2/14 20:31:00
--  
  散淡人新年好!欢迎来到纪实板块。许多年过去了,依然难忘当年的年三十。相信这里的许多朋友都有同感。
--  作者:梧桐树
--  发布时间:2010/2/14 20:47:00
--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0-2-14 20:31:00的发言:
  散淡人新年好!欢迎来到纪实板块。许多年过去了,依然难忘当年的年三十。相信这里的许多朋友都有同感。

                近几年的事。老记不住。几十年前的事。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刻骨铭心。


--  作者:林逸
--  发布时间:2010/2/14 22:27:00
--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0-2-14 20:31:00的发言:
  散淡人新年好!欢迎来到纪实板块。许多年过去了,依然难忘当年的年三十。相信这里的许多朋友都有同感。

  和谐生活,共同分享人间的喜悦,难忘年三十,难忘今宵——。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0/2/15 12:04:00
--  

难忘当年过除夕,

深山老林伐木去,

打来野狗自享受,

救出捣木立功奇。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0/2/15 12:07:00
--  

跟一个草原过年的帖子以凑趣。

 

我们是1968年下乡的。第一个春节是69年过的了。那时候内蒙古到处在大挖所谓有内人党,整个草原上几乎是一片白色恐怖。然后接着又被各种各样的的影响控制了几年,一直没有能够好好体验过牧人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

直到1974年的那个春节,草原上有了生机。我才有幸真正地观察到了牧人们欢乐春节的滋味。

大约是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牧人们一般是11月份大雪封山前就全部搬进了冬营盘(山沟里)。稍加安顿后,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备起过年来。

那时候,公社的供销社是最忙的。牧民们的所有年货,首先都要从这里购得。首先是各种各样的酒,当然基本都是白酒了,那时候牧民不喝啤酒,除了买来的白酒就是自酿的奶酒了。然后就是各种杂七杂八的干果;水果也有买的,但苹果小得没小孩的拳头大,还冻得硬梆梆的,所以并不大受欢迎。各种糖(包括城市里似乎只有喝咖啡时才放的方糖和成袋的白糖)往往是销售一空。

家里人也在忙,主要是和面炸果子,就是类似城门里江米条的面点,每家一做往往就是一大面袋子;至于各种奶食品是早就准备好了的,有奶豆腐(分为酸、甜等不同的品味,并且或块或片地已经切好)、奶油(提纯的奶油和当地特有的酸油)、奶皮子(鲜牛奶煮沸晾凉后上面凝结起来的一层油质最高的片状物),富裕的牧民家还备有最美味的奶食嚼口(一种类似炼乳的甜香奶食);肉是当年冬天现杀的羊肉,冻在冬天已经用不着的、家家必备的水箱里,已经切成了大块,只等着往大锅里扔了。

还忙一件事,就是做新袍子。女主人几乎从春天就开始做了。蒙古皮袍做得非常讲究,除了要精心挑选质地最好的皮张和面料(一般是绸的或缎的)外,滚边的讲究更大,很多人都得从供销社挑选着买回来,自己会做的已经不多了。

再就是精心喂养春节期间要用的马匹了。由于心疼马匹,入冬后的牧民一般只骑生产队给配置的骆驼,但过节骑马则是家庭富裕的象征,所以很多家总要留几匹马到春节期间用。草原的马平时都是群养着,只是让它们在吃大自然草场的草,只有到冬天要骑的时候,才有牧民愿意喂它们一些精饲料。

过节时,一般的牧民都是骑了马到处串门(我们那里叫串包(指蒙古包)),由于家家都是白酒当先招待,往往走不了几家,串包的人就在马上东倒西歪了,但一般是不会从马上掉下来的。所以我总怀疑那些人是不是真的醉了。

小孩子们最有意思,提前准备一个大大的口袋(也有的是书包),他们也到各家去拜年,收获则是那些酒以外的一切:如干果、果子、各种的糖......那里一般不必准备什么压岁的红包,基本上都是实物相赠。

到不了初五,一般的男牧民已经大醉得只能躺在某家的蒙古包里呼呼大睡了......孩子们和他们的女性家长则从这时才抽出空来,慢慢享用着前些天的收获。大约都够享用一个月的。

我那几年在生产队的队办小学当老师,教授汉文班的全部课程和蒙文班的汉语文(相当于内地学生学外语)及小三门(音体美)。特别是我当时能够用蒙语给社员讲全本的《西游记》,所以走到哪都特别受欢迎。光是那几个汉族学生家长家都走不过来。幸亏我从不沾酒,所以总能吃得无比满足,也从来不会影响自己的师道尊严(指酒后失态)


--  作者:梧桐树
--  发布时间:2010/2/15 18:59:00
--  

          我那几年在生产队的队办小学当老师,教授汉文班的全部课程和蒙文班的汉语文(相当于内地学生学外语)及小三门(音体美)。特别是我当时能够用蒙语给社员讲全本的《西游记》,所以走到哪都特别受欢迎。光是那几个汉族学生家长家都走不过来。幸亏我从不沾酒,所以总能吃得无比满足,也从来不会影响自己的师道尊严”。

          

           龙兄的魅力,延续到如今。祝兄虎年大吉!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海喜
--  发布时间:2010/2/17 8:38:00
--  
楼上的主文跟贴都感动着我,老知青在一起讲老话真好,美好的回忆!
--  作者:异卉
--  发布时间:2010/2/17 9:47:00
--  
是啊,主贴和跟贴都那么精彩!那些鲜活的生活的场景如同电影一样浮现出来,那村那人那狗那林子,那些苦涩和甜蜜......。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0/2/17 10:35:00
--  

难忘那年的年三十!

散淡君,过年好!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10/2/17 10:40:00
--  
以下是引用异卉在2010-2-17 9:47:00的发言:
是啊,主贴和跟贴都那么精彩!那些鲜活的生活的场景如同电影一样浮现出来,那村那人那狗那林子,那些苦涩和甜蜜......。

  严重同意异卉的结论。过年了,大家会不由自主的回忆起那年那月那人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