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回首39年前的出征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478)
|
-- 作者:玛拉沁
-- 发布时间:2008/6/23 5:51:00
-- 回首39年前的出征
回首39年前的出征 39年前的1969年3月22日,是我们南市区(首批赴昭盟)知青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我告别了生养之地-----上海,告别了熟悉的校园,教室和同学,告别了依赖父母的学生时代,告别了历经八.一三抗战,49年解放,56年公私合营以及贴过大字报又贴上红喜报的家门,告别了曾经有过的梦想和理想,告别了街头巷尾参插着苏北南京话,苏州无锡话和绍兴宁波话等交错纷争的市井生活,告别了耳熟能详的沪上越剧评弹文化圈,告别了(常去的)福州路旧书店,告别了迷茫有加的申城文革风云。。。充满着对未来模糊的憧憬和希望,从南市区工人体育场集合整队,驱车前往上海彭浦东站挤上了北上的火车。约10点过后,一声汽笛,在一片互道珍重的哭喊声中列车驶离了站台,渐渐地,大上海淹没在地平线,进入了我的脑海,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40年挥之不去。列车上,稍些安定后才发现一车厢同舟共济的(除一位陆炳华外)几乎全是新面孔插友。两天后(3月24日)的傍晚,北上的专列在“提篮小妹。。。拾煤渣。。。担水”等革命样板戏之主旋律的陪伴下途经天津,辽西锦州到达赤峰,长途疲惫的我们一踏上塞外的雪地便受到了人高马大的高跷队伍夹道欢迎。 由此,内蒙古自治区向我们揭开了她的面纱,昭乌达盟也从地理课本走近了现实,随着时间的磨合走进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走进了沪蒙两地的鸿雁书信,走进了上海那头知青父母的牵挂,走进了我们的灵魂。四十年来,在这里我们驻足流连,与这片土地同呼吸共命运结下了不解之缘。
|
-- 作者:风语无声
-- 发布时间:2008/6/23 8:02:00
--
楼主辛苦!
|
-- 作者:聆听
-- 发布时间:2008/6/23 9:41:00
--
我也是69年离开北京奔赴黑土地的,39年前的出征场面仍旧历历在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3 9:41:38编辑过]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6/23 9:43:00
--
当年离家童稚心, 思想烙印特别清, 悲欢离合过早遇, 至今想来仍心惊。 幸得第二故乡美, 高跷欢迎让人醉, 从此扎根北国地, 半生奋斗未回归。 ----楼主好样的!向楼主致敬!
|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08/6/23 9:54:00
--
我是69年8月离开北京奔赴北大荒,没想到39年一去不复返,在外地和回北京都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外地人”。
|
-- 作者:天津九零
-- 发布时间:2008/6/29 21:51: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标题-60.jpg:

|
-- 作者:真情年代
-- 发布时间:2008/6/29 22:45:00
--
难忘的回忆!向楼主问好!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7/4 8:51:00
--
内蒙古自治区的昭乌达盟现在叫赤峰市了。 文革中曾一度划归辽宁省。所以楼主得以去那里插队。而在我的内蒙古知青共大里(见小说栏拙作)就没有了这里知青的身影。
|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08/8/24 13:50:00
--
以下是引用苏宁高保青宁在2008-8-24 13:39:25的发言:
悲欢离合别家乡.大漠荒地度年华.三十九载回头看.夕阳伴随彩虹还.
|
-- 作者:悠然
-- 发布时间:2008/8/30 14:26:00
--
难忘的出征!是悲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