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相见欢 想家!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61482) |
-- 作者:晓寒 -- 发布时间:2011/6/10 10:33:00 -- 相见欢 想家! 感谢诸位网友看我的作文啊。 我后调来在陕西工作。就认他乡做故乡了。很羡慕你们能调回北京。
想家! ――给我的在陕北京知青朋友 你、我、他——我们。 鲜花、烛光、蛋糕——生日晚宴。 怎么一下子就踏进了生命中的第六十个年轮,仿佛一切还是昨天! 昨天,我们曾经年青。十八九岁,有的才十四五岁,青葱一样的年龄啊,西去列车的一声鸣笛,就扯断了回家的路。 或是已娶妻生子,在这里成家立业;或是事业有成,在这里收获了春花秋实;或是父母已去,北京的家成了空壳,就在这里安身立命,可他乡不是故乡啊,我们想家。 十个春,二十个夏,三十个秋,四十个冬……我们何曾断了想家的念头。 想家,想家。 想家。想家! 想念皇城根下曲里拐弯的胡同;想念胡同口卖豆浆煎饼果子的小铺;想念自家屋后那棵开满槐花的老树;想念天安门广场鸣着哨音的鸽群;想念七姑八姨大爷老舅,想念邻里间一起长大的伙伴…… 白天,想得心疼;夜晚,想得心酸。一句乡音,就碰落了眼角的泪珠,于是,有了你、我、他——我们。 节日里的一声祝福,病床前的一声问候,儿女婚宴上的一杯喜酒,假日里的结伴出游,还有最后时刻送别的热泪和鲜花一束…… 是的,我们也许不曾在同一个中学读过书,不曾在同一个知青点劳动,不曾在同一个单位里共事,甚至不在同一个小区里居住。但“北京知青” 是我们这一生共同的称呼。 远离了父母,远离了故土,就象冬日里屋檐下的麻雀,我们挤着靠着,相互温暖着,共同快乐着。 今天,在我六十岁生日的时候,点燃蜡烛,许下心愿: “左手挽着老伴,右手挽着你们——我的不是亲戚,胜似亲戚,不是同学,胜似同学的朋友,共同走在人生的秋天里,共同慢慢地变老。我真幸福!”
附:与北京知青聚会有感 前日,十几位在陕西插队的北京知青小聚。座中有一同学15岁即插队到陕北。说起这几十年的苦与乐,感慨颇多。归来有作。
雁塔东畔开华宴, 同学招饮相见欢。 杯酒难释心中憾, 少小离家老不还。 屈指辞京四十载, 乡音已改鬓已斑。 人生多少不平路, 翩翩少年今暮年。 梦里几回旧宅院, 旧宅已是人家院。 老街小巷久徘徊, 欲扣门扉心黯然。 再无亲人门迎迓, 爷娘已故姐弟散。 左邻右舍不相识, 笑我口音是长安。 无奈他乡为故乡, 我把长安作故园。 幸得同学常欢聚, 茶酒书卷伴余年。 |
-- 作者:无为无畏 -- 发布时间:2011/6/10 12:37:00 -- 晓寒姐妹,读了你的七言诗,心里酸酸的,作为一个大男子,热泪也盈眶!想想毛主席吧,他把大儿子的身躯和英灵都托付给了朝鲜人民,据说伟人谈起他大儿子的事,曾说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我想,他说这句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人心都是肉长的。与他比一比,游子的心啊,也可得到一些安慰! |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11/6/10 13:33:00 -- 白天,想得心疼;夜晚,想得心酸。一句乡音,就碰落了眼角的泪珠,于是,有了你、我、他——我们。 情真、意切,游子的心情尽在其中。读过,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有首《想家的时候》,送给晓寒吧。想家的时候,就为咱纪实栏目做点事,哪怕是离家这么遥远这么久。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1/6/10 16:16:00 -- 离别故园四十载, 思乡情重意徘徊, 心中酸痛无言表, 只把心意作诗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