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原创]红村纪事(三十六)两地情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71040)

--  作者:山光水色
--  发布时间:2011/12/30 0:06:00
--  [原创]红村纪事(三十六)两地情

 

两地情

 

知青上山下乡, 牵动着千百万个家庭, 牵动着千百万个父母的心。

 

知青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庭奔赴农村边疆,然而, 据我所知, 几乎没有父母到知青儿女插队或兵团的所在地看望过, 这同现在孩子到外地城市上大学, 父母一般都要陪同前往形成巨大反差。其实, 这不怪知青父母, 不是他们不想, 而是不能。 一是当时他们一般都还在工作, 子女往往也多, 根本抽不出时间;二是路费问题, 没钱或为了节省开支。当然,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当时人民群众对党对政府是很信任的, 而我们也不像现在的年青人这样骄生惯养, 是经历风雨、见过世面的, 父母相对较为放心。

 

我们插队的地方, 距家乡不过2百公里左右, 现在走高速公路, 半天就可到达。当时要先到县城, 然后转车到公社, 再翻山越岭到大队, 得花一整天时间, 在县城还要买得到车票。但比起到边疆、跨省插队和到兵团的知青,毕竟算近的, 然而, 从始至终, 没有一人的父母来看望过。

 

没来不等于不牵挂, 放心不等于不关心。除了书信中体现出的关怀外, 每一次回家, 我都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牵挂之心, 我也因能向他们较为详细地介绍我们(当然也包括其子女)的情况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客人。

 

每次回家, 我到家后洗去一路上因搭货车蒙上的尘土, 接着就是尽快到每一位同伴家里, 捎去他们寄给家里的信, 因为我理解家长们思念儿女的心情。记得上山后我第一次回家时, 母亲一见到我, 就流泪了。她从上到下打量看我, 又笑看说, 你长胖了。是呀, 上山初期, 粮食定量供应, 还有几块钱补贴, 大家既来之, 则安之,无忧无虑, 加上参加劳动锻炼, 许多人都长胖了、长壮了。几个月下来, 我的体重增加了十多斤。母亲因此倍感欣慰


--  作者:山光水色
--  发布时间:2011/12/30 0:09:00
--  

每到一家,同伴的父母都不会让我马上离开, 总要问东问西, 让我坐下来慢慢聊。家庭不同 , 家长们的性格也不同, 如小T的父亲是右派, 他父母说话一向小心翼翼;女同伴小H父母是归国华侨, 父亲在电影院工作, 谈话就很直率, 敢于发表一些对局势的看法(后来她全家到香港定居)。他们共同之处是都关心着我们的生活, 诸如吃的粮食够不够、都吃什么菜、都干什么活、有没有招工消息等等, 并且总希望我们能互相关照。当然, 如同给家里写信, 我通常都是报喜不报忧, 向他们讲些舒心的事。6位同伴的家走一趟, 往往要分几次,花至少一天时间。

 

而当要返回红村前, 还得再跑一趟, 去取家长们写的信及寄的东西。虽然家长们都知道我们集体户实行共产, 寄去的食品都将充公, 但每家还是想方设法地拿出些东西, 如咸鱼、虾皮、 海带, 甚至固体酱油等让我带走, 都是山区所没有的。家庭条件好些的多拿些, 家庭条件较差的少拿些, 从没人计较。这些东西虽不贵重, 我总觉得沉甸甸的, 因为它们承载着父母的一片心意。

 

别的同伴回家, 也像我一样要每家跑两趟。

 

反之, 每当一位同伴回家后返回, 一到集体户就立刻被大家所包围, 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看家里捎来的信, 听他讲讲家里的情况, 翻翻他带来了什么可改善我们生活的东西, 总之, 要折腾老半天才平息下来。

 

两地情, 连结着1700多万知青和他们的家庭。 可怜知青父母心, 可叹知青思家情!


--  作者:山光水色
--  发布时间:2011/12/30 0:18: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0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1971年春节我们回家乡时的合影,当时集体户的同伴已走1人,剩6人。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1/12/30 8:29:00
--  

无比牵挂两地情,

父母知青心连心,

战友团结如一家,

勤奋传书递佳音。


--  作者:山光水色
--  发布时间:2011/12/30 14:28:00
--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1-12-30 8:29:00的发言:

无比牵挂两地情,

父母知青心连心,

战友团结如一家,

勤奋传书递佳音。

 谢谢龙版点评,祝元旦快乐!


--  作者:自强不息
--  发布时间:2011/12/31 8:21:00
--  

“两地情, 连结着1700多万知青和他们的家庭。 可怜知青父母心, 可叹知青思家情!

 

 拜读山光水色兄的文章,感慨万千。转眼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的我们已经步入晚年。尽管曾经历坎坷;有过蹉跎;有过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尝过,但曾经的沧桑,从来没有让我们一蹶不起。笑对人生,我们的晚年会更加绚丽!

 衷心祝福天下知青朋友和他们的家庭和和美美、健健康康、新年快乐!


--  作者:山光水色
--  发布时间:2011/12/31 12:58:00
--  
以下是引用自强不息在2011-12-31 8:21:00的发言:

“两地情, 连结着1700多万知青和他们的家庭。 可怜知青父母心, 可叹知青思家情!

 

 拜读山光水色兄的文章,感慨万千。转眼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的我们已经步入晚年。尽管曾经历坎坷;有过蹉跎;有过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尝过,但曾经的沧桑,从来没有让我们一蹶不起。笑对人生,我们的晚年会更加绚丽!

 衷心祝福天下知青朋友和他们的家庭和和美美、健健康康、新年快乐!

 谢谢自强不息老弟的点评和祝福!也祝老弟一家新年平安、快乐、幸福!

 是的,笑对人生,我们的晚年会更加绚丽!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11/12/31 18:49:00
--  

     一代知青与当年的生活已经渐行渐远,而那时的两地情却在记忆中愈来愈浓。因为我们已经早就为人父为人母了,有的已经见到隔辈人了,有了对孩子的舐犊之情,我们对当年父母对我们的牵挂才有切身的感受.


--  作者:山光水色
--  发布时间:2011/12/31 21:07:00
--  
以下是引用烛光在2011-12-31 17:27:00的发言:

 欢迎烛光朋友,新年好!


--  作者:山光水色
--  发布时间:2011/12/31 21:16:00
--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1-12-31 18:49:00的发言:

     一代知青与当年的生活已经渐行渐远,而那时的两地情却在记忆中愈来愈浓。因为我们已经早就为人父为人母了,有的已经见到隔辈人了,有了对孩子的舐犊之情,我们对当年父母对我们的牵挂才有切身的感受.

千版点评很中肯。

祝新年快乐!祝《纪实文学》栏目在新的一年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