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原创】足迹—理发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74433)

--  作者:自强不息
--  发布时间:2012/3/16 14:42:00
--  【原创】足迹—理发
 

理发

 

知青时代外出打工,记不起哪位老兄出过一谜语:我动你不动,你动你就痛;我动你舒服,你还得拿钱给我用。

常言道,十厂九流烂工地,工友们自然而然就往歪里猜邪里想,往色情上靠,殊不知谜底却是理发。

说起理发,刚下乡那会儿的确让人头疼。只要一坐上农村理发店那古老的理发椅,就不由人不由得不为发型纠结。

不知看过电影《南行记》的朋友对王志文饰演的男主角那头颇具时代特色的发型是否还有印象:除了脑勺上下黑白分明外,头顶耷拉下来的长发与下边剃过的短发交界处形成的棱角十分惹眼,那也许是二十世纪初非常时髦的发型吧?

不过,随着社会变迁,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变化。特别是城市里的小知们,发型的变化随着电吹风及发油、发腊等东东的出现越来越考究。原先发型中的棱角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自然优美的曲线。

即使到了文革时期政治干预发型,哪怕理最寻常的学生头,头上也绝不会出现黑白分明的棱角。

有棱角的发型那时被我们戏称为“马哥头”或“马桶盖”。街上出现这种头式时,便会引起我们的侧目和讥笑。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上山下乡后我们自己却不得不接受让人讥笑的事实:农村理发师傅的作品与二十世纪初流行的发式——马哥头——如出一辙,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理发成了令人纠结的事情。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用争取到手的安置费买了一套理发工具:一把理发推剪和理发专用剪刀。从此我就和知青点的另外两个男生互相理发,再也不去理发店了。

尽管此前谁也没有使用过理发工具,我们居然无师自通,理出的头发还像模像样,彼此都非常满意。

都说熟能生巧,可我们毕竟只有三个人,每人每月仅有一次操练的机会。待两位男同学回家,我更是孤掌难鸣,技痒难熬,队里那些男童的脑勺便成了我操练理发的绝好场地。本来我义务理发完全是出于练手艺的私心,谁知孩子们的家长竟然送来糍粑答谢,反倒弄得我有些难为情了。

不过,队里的男子汉们却从来不要我为他们理发。倒不是不相信我的理发手艺,而是他们历来都由家人用剃刀解决,清一色地刮光头。

后来我们因故分家,我与二位男生形同路人,无人为我理发,我又不甘心上理发店,就请桂花佬的儿子泽坤哥用剃刀将满头乌发全部刮掉。那一刻,我仿佛与乡亲们真的融为一体了。当然,刮光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避免他人对我“重色轻友”的中伤和诽谤。

再后来,我与小孔、小青交往,理发剪又重新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

那套理发工具伴我走完了知青岁月,我把它送给了还在另一个县插队的二弟。

听二弟说,他曾经用这套工具到场坝上为乡亲们理发,倒也解决了不少生活困难。老实说,这一点我远远不如他有经济头脑。之前我也并不是没有动过这种念头,但实在抹不开面子,没有上街卖艺的勇气。


--  作者:山光水色
--  发布时间:2012/3/16 23:52:00
--  

   我们集体户也购置一套理发工具,4个男生自巳理,也〝学雷锋〞,为农民和孩子理,发型比当地的理发匠时髦多了,不过也简单多了,不负责洗头、刮脸、掏耳朵。

   自强不息的二弟敢于〝上街卖艺〞,不仅要有经济头脑,确实还需要勇气。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2/3/17 8:40:00
--  

当年发型可真怪,

常常搞成马桶盖,

买来推剪自己干,

老弟用它把钱赚。


--  作者:千帆过
--  发布时间:2012/3/17 14:15:00
--  
   知青的到来把城市的一些习惯或者说城市文明带到了农村,包括理发的发型。当然前提是自己会理发。
--  作者:闲人一个
--  发布时间:2012/3/17 16:42:00
--  
下乡以后,我们知青都是自己为自己理发了。时间长了,谁都会了。
--  作者:孙伯江
--  发布时间:2012/3/18 15:32:00
--  
我们集体户有13名男知青,生产队用安家费给我们买了一把推子。每到夏天,大家都剃光头。社员们一看见我们就忍俊不禁。尤其大姑娘小媳妇,更忍不住发笑。
--  作者:爱红
--  发布时间:2012/3/18 20:01:00
--  
还是我们女的好,扎辫子,长了就用剪刀在辫梢咔嚓一下就解决了。不过后来要剪“革命化”的头,从那时我们女的全都去镇上理发店剪成了短发,真有意思!
--  作者:百万飞龙
--  发布时间:2012/3/19 9:57:00
--  
 

       小时候我的头发多数都是父亲帮我理的,爸爸的手艺开始不行,后来也理得挺好看了。他不但给我理,也为两个弟弟理,有时还给我妈妈剪头发。家里有一套理发工具,我下乡时他竟然也送我一套,意思是让我自己学理发。

       农村理发师傅水平不高,我们知青同学都是互相帮助自己理发,当然是理得比较现代、时潮的(当时多是留点鬓角的一指发)。我就是那时学的理发,参军入伍后,我成为了编外连队理发员。……


--  作者:自强不息
--  发布时间:2012/3/19 13:55:00
--  
以下是引用山光水色在2012-3-16 23:52:00的发言:

   我们集体户也购置一套理发工具,4个男生自巳理,也〝学雷锋〞,为农民和孩子理,发型比当地的理发匠时髦多了,不过也简单多了,不负责洗头、刮脸、掏耳朵。

   自强不息的二弟敢于〝上街卖艺〞,不仅要有经济头脑,确实还需要勇气。

谢谢山光水色老兄点评留玉!迟复为歉!


--  作者:自强不息
--  发布时间:2012/3/19 13:59:00
--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2-3-17 8:40:00的发言:

当年发型可真怪,

常常搞成马桶盖,

买来推剪自己干,

老弟用它把钱赚。

龙版所言极是!发式的变化有时挺有意思,当年我们不屑一顾的马桶盖,现如今仿佛又时髦起来了。哈哈哈!

谢谢您的精彩点评!迟复为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