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漠秋月
-- 发布时间:2008/11/12 10:54:00
-- 逝去的岁月(三十二)水淹乌不浪口
河套北部的阴山山脉属于内陆干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200毫米左右。虽然年年都下雨,但由于雨下的很小,一般形不成山洪。我在乌不浪口的三年中,看见的唯一一次山洪是在1972年夏。那是个星期天,石灰窑放假。
那天清早天就阴沉沉的。远处的四意堂村影影绰绰,时隐时现,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天空阴云密布,铅灰色的云层把河套平原紧紧地盖在下边。冰冷潮湿的北风阵阵袭来,吹的人索索发抖。本想约上几个人到四意堂去玩。看这架式,一场雨是躲不过去了,只好呆在家里。几个人闲的无聊,在屋里打起扑克来。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一阵急雨过后,耳边传来隆隆的响声。声音沉闷而厚重,连绵不断,由远而近,越来越大。有人突然喊了起来:“河槽发大水了,快来看哪。”我们几个扔下牌,拔腿朝河槽跑去。平时宽阔荒芜的河槽里已是浊浪滔滔,一片汪洋。洪水咆哮着从山里汹涌而出,混黄的水面上泛起一片片白色的泡沫,一个个快速转动的旋涡把水中漂浮的枯枝败叶一会儿托出水面,一会儿又拽入水底。洪水搅动着、翻滚着,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发出“呜呜”的轰鸣声。
我被眼前景象惊呆了。长这麽大,从来没见过山洪是什麽样子。看着眼前的洪水,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
忽然,有人指着远处喊道:“木头!那有几根木头。快,下去捞木头去。”说时迟那时快,几个农工脱鞋摔袜,奋勇地跳进水中。
虽然水流很急,但水倒不深,还不及人的腰部。下到水中的人们被湍急的洪水冲的站立不稳,随时都有被冲倒的可能。一旦被水冲倒,后果不堪设想。我站在岸边焦急地大声呼喊:“危险,快回来。”几个人像是没听见似的,迎着洪峰,朝那几根木头艰难地挪动着身躯。那几根木头在洪水中忽上忽下,时隐时现,向下游漂来。
一个身高马大的农工最先捞到一根木头。他借着水势,把木头顺流推到了岸边。岸上的人们连拉带拽捞了上来。这是一根四米多长的大坨,木头的两端已经有点腐朽,但看上去还能用。另几个人经过一番拼搏,捞上来两根松木檩子。后来这几根木头被农工拉回团里盖凉房了。
洪水来的快,去得也快。个把小时后,洪水退了。河槽里一片狼藉,烂树枝子、动物的尸骸和一堆堆的牛羊粪便到处都是。
据当地人讲,山洪过后,冲到四意堂大队地里的牲畜粪便足有半尺多厚。为了不把庄稼压死,村里不得不组织人力把粪便清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