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冷雪峰
-- 发布时间:2008/11/15 17:06:00
-- (纪实小说)流星
非常抱歉,我把这部小说定格为(纪实小说),从字典和辞海中都没有找到这么个题材的解释。我以为我的这部小说是真实地描述我们那批63年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农场的实际情况。除了人物没有用真实姓名外,虽然有些事情是经过了文笔加工,但是很多经历都是真实的。希望大家谅解。
流星
前言
今年的10月12日是我们第一批北京知识青年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40周年的纪念日。想当年,我们青春年少,看今朝,我们已是两鬓斑白……
40年的坎坷磨练了我们的意志,40年的风风雨雨奉献了我们的青春,北大荒的山山水水饱含了我们的血和汗。我们怎能忘记啊,胸怀壮志地踏上了征程;我们怎能忘记啊,冰天雪地的考验;我们怎能忘记啊,辛勤劳作的汗水把白山黑水撒遍。我们怎能不自豪地称自己是北大荒人呢?我们已经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
为了这40年,写下了这些文字,用来作为纪念吧。
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二日
序
他,在广漠的宇宙中是颗及其微小的尘埃,他默默地在随同无数的如此小小的尘埃一起,在宇宙中运行着,天文工作者们都称呼它们是宇宙中的星星。但是他,不会像很多星星一样被人们所赞美,并命名为什么星宿、什么星座、什么富有童话幻想般的美丽的星。也不会像那些在夜空中陨落在地球上的尘埃,给注意观察的人们留下一丝的光亮,不但被称为美丽的流星,还常常带着人们的美好而虔诚的祝愿消逝在夜空。他却是在太阳照耀下陨落在地球的大气层,并将自己燃烧在的大气层中,他不会被人们所发现,却为自己留下了一闪即逝的光亮。他,是一颗不会被人们发现的来到地球上的宇宙尘埃——流星。
流星所讲的故事,就是这样千千万万个不被人们所发现的来到地球上的流星中的一颗。
第一章 出征
(1) 告别北京
征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车箱里擦肩接踵地来往着,坐车的人在送行人的帮助下都急忙地找寻着自己的座位,并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提包。离开车的时间还有十多分钟,流星安排好随身携带的手提箱和背包便下了车,三姐和弟弟、妹妹们都来送行了。他听着姐姐反反复复的嘱咐,一边应允,一边不断地抬头焦急地注视着天桥的进站口,怎么还不见她的踪影?难道她已经上了车?……
“铃……”
站台的铃声响了,流星和几个身行麻利的小伙子都赶紧与送行的人握手告别,急忙地挤上车来。只有这三节车箱靠站台这面的窗口处,里外都围满了人,车厢的每个窗口都挤着六七张男男女女的脸,还有一些人将头伸向窗外。车上车下的人们都相互招着手,有的欢声笑语相互祝愿着;有的情深意切地在相互嘱托;有的用手帕擦着脸,还在低声抽泣着。流星站在车箱的门口,除了和姐弟们挥手告别,依然跷目以待地注视着天桥的进站口……站台上五六层送行的人都被车站的服务人员挡在了一条白线外。在这一节车箱对面,北京市万里副市长和市政府的一些领导就站在白线边上微笑着向车上的人们挥着手。在欢送的人群后面,有两条红布的横幅,黄纸黑字写着“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最光荣”、“热烈欢送支边青年奔赴北大荒”。
一声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地启动了,车上车下更是挥手频频,站台上不少的人还追随着缓行的列车,边招手边喊着什么。车箱内的人几乎全都挤向了一边,不少的人已经小声哭泣了起来。就在列车驶出站台,再也看不到送行人的身影时,车箱内的抽泣声汇成了洪流,顿时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哭声……
流星,是一名刚跨出学校大门的热血青年,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与同车的战友们一样,怀着美好的理想,勇敢地踏上了支援边疆建设的征途。
他虽然没有痛哭出声,但还是泪痕满面地抽咽着。告别了,可爱的家乡--北京。告别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告别了,兄弟姐妹……
这是值得牢记的时刻——一九六三年十月十二日上午十点四十五分由北京开往哈尔滨的列车把他送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想起父亲的劝阻,想起慈母的眼泪,能不让人心如刀绞吗?!来送行的姐姐、弟弟、妹妹们都红着眼圈……他是踏着亲人们的泪水坚定地迈出这一步的!
列车驶出了站台,送行的人影已消失在朦胧中,隆隆的列车无情地离开了热泪相送的人群,向东北疾驶着,它不但运载着归心似箭的返乡游子、运载着为工作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还要把三百多名北京的知识青年送往祖国的边陲——北大荒。
列车已经行驶过丰台火车站了,车厢内的哭声依然此起彼伏。在这沉闷的气氛中却忽然传来了一阵轻微而优美的口琴声,接着又有四五支口琴吹响了,有节奏地乐曲声越来越响亮,随着口琴演奏的乐曲有人开始了低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