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十八(一)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85546) |
-- 作者:昆仑山主 -- 发布时间:2012/12/3 15:36:00 --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十八(一) 《难以忘却的岁月》之十八 忘不了的三队社员(一) 十里公社共从英庄调来十五名知青,只有一位当生产队会计的,其他都在生产队劳动,顶多干点为生产队记记工分的活,没按照当会计的说法安排。 我所在的生产队太穷了,全队只有三辆破胶皮车;三、四头瘦牛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像要绊倒;一辆破旧不堪的原始牛拉木轮破大车闲在那里,车轮已铁锈斑斑不堪入目,那车架被雨淋的已破旧不堪。社员们都不愿出工干活,队长喊半天才找来几个人,还有的没带工具。队里的生产搞不上去,人心散了。这是在“四清”工作组驻村的时候就这样,是我意想不到的事,看了这种情况后真让我心灰意冷。时间不长米庄生产搞的最好的第三生产队接纳了我,我至今忘不了三队的社员们。 三队的社员比较齐心,因为有位叫米庆环的大哥是队里的顶梁柱。他身材高大魁梧,不善言谈,但谈吐幽默,刚正不阿,在队里说话非常有份量,是大家敬佩的人。 庆环哥有位受人尊敬的母亲。但凡事业有成之士大都有位贤母,庆环哥早年丧父,其母支撑家庭,拉扯他和妹妹几个成人,在米庄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有次庆环哥请我去他家吃饺子,我见他正和嫂子忙着包饺子,老太太便和我在一旁拉家常。老人家无闲言碎语,所吐句句珠玑,使我对她毕恭毕敬。 见包的饺子个头很大,我说好大的饺子啊!庆环哥说大饺子有吃头。我想一个大老爷们儿不但在队里能干,在家里也是把操家好手。那嫂子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且婆媳和睦,教子有方。真象人说的那样: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要好就好一家啊!嫂子爱说爱笑。有次我对她说: “不只俺庆环哥好,嫂子也好。” “俺不好!你把好都“掖”起来了。” 她挖苦我说。 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 想想我那年轻时,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人不饿。和社员们有说有笑的,倒也痛快,见别人那么能干,自己也不甘示弱。我天天按时出工,按时收工。社员们家里都有办饭的,我得自己来做。收工后先把锅里添上水,灶里续上火,然后用葫芦瓢在锅里三下五除二的把大米淘好了,盖好锅盖,不一会锅就烧开了,再把多着的米水舀出一碗喝,一会儿喷香的大米饭就闷好了。我就着社员们送给我的黑咸菜,狼吞虎咽的把两碗米饭一下肚,接着就刷锅洗碗,扛工具随社员们下湖,从不误事。 时间长了,和社员们的关系也处好了,有时在社场里和社员们干那休闲些的活时,社员们让我给他们讲故事。无非就是讲些我从《三言》及《聊斋》上看的传奇,博大家高兴。 队里也有一位善讲故事的社员,我记着他讲的一段是说两个人都精读《三国》,这位说: “凡《三国》上的提问没难倒我的。” 那位说:“别说大话,你说赤壁之战,周瑜火烧了曹操多少人马?” 这位笑着说:“谁都知道,八十三万呀!” “不对吧!我说八十一万!” “有书为证,不信,我拿书给你看。” “行!我等着。” 这位急呼呼如流星赶月般奔家中,冲开大门直奔堂屋。此时老婆正和孩子躺在地上乘凉,他老先生没注意,一脚就踩在了孩子身上,老婆大叫: “踩着孩子了!” 他说:“孩子算啥,我的两万人马不能好端端地埋没了。” 拿到书后急匆匆返回,对那位说: “你看这不明明写着八十三万人马吗!” 那位说:“你往后看,因那徐庶已看透庞统的火烧战船之计,求庞统教他脱身之策,庞让他在军中广散西凉马腾趁曹攻吴来犯许昌之谣。曹操最怕许昌出事,问谁能去防马腾,徐庶趁机领了两万人马脱身去了。所以那八十三万人马剩下八十一万。” 那位如此一说,这位如梦方醒,无言以对。忽想起那被踩着的孩子还不知死活,急奔家中去了。 这笑话是讽刺那做事痴迷者。 他还讲有人爱说顺话,两人结伴外出作客,同伴在酒桌上说: “我钓鱼能钓上鸭蛋来。” 满桌哗然。 这时说顺话的忙打圆场: “是真的啊!我见了。是这么回事,鸭子在河边把蛋下在了草鞋里了,草鞋掉在河里被他鱼钩勾上来了,那鸭蛋还在草鞋里装着。” 经他这一圆场引得满席的人大笑不止。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2/12/3 20:43:00 -- 原队实在太贫寒, 三队富饶生活欢, 全因有个好当家, 生活舒适方欢颜。 |
-- 作者:昆仑山主 -- 发布时间:2012/12/5 10:19:00 -- 向龙版主问好! |
-- 作者:塔松 -- 发布时间:2012/12/15 10:52:00 -- 咱们知青人最大的收获就是只要有粮都会做饭饿不着自己。正中了那句俗话,人不逼人,事逼人。有山靠山,没山独立,一下子就成长了一大节。是无奈,也是收获。 |
-- 作者:昆仑山主 -- 发布时间:2012/12/15 20:24:00 -- 向塔松版主问好,感谢您对文章的点评,我们知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不甘落后的人,在农村都有很大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