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昆仑山主
-- 发布时间:2012/12/13 16:34:00
--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十九
《难以忘却的岁月》之十九
人要有个好心性
人说在哪里随哪里,大家都三叔二大爷地称呼,我便随着村里人的叫法,岁数大点的就称叔或婶子二大娘,不知不觉的把自己也融入到了村民之中。
三队有位很仁厚的社员叫米庆仁,大我二十多岁,我总是称他庆仁哥。他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还跨过鸭绿江去过朝鲜战场。虽不是战功显赫,倒也历尽艰险。像他这样经历的人,建国后到了该享受革命成果的时候,他竟弃戎回家种田来了。当时国家也没有正式的复员政策,没有复员费给他,只给了他几担小米就完事了。我经常以庆仁哥做榜样,他有那样光辉的经历从不自傲,在生产队那艰苦的环境里,默默地劳作,无牢骚、无怨言,无奢望,不张不狂,以平常人的心态,干着那最平凡的事情。一家人和和睦睦勤勤俭俭。庆仁哥与世无争,那老嫂子也心态平和,夫唱妇随倒也其乐无穷。
庆仁自幼丧父,有一姐,是老母亲辛辛苦苦把他们拉扯大。他是个孝子,革命胜利了,为的是不再让老母亲替他担惊受怕,甘愿回家种那几亩薄田。这就是他的追求,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也是常人难以理解难以参透的,我想这正是他那伟大之处。
与庆仁哥相比我得在农村好好干,不是说年少吃苦不算苦吗!现在想来在农村才是磨练心性,消除心魔的好地方。想来庆仁哥应该是个心性很高的人。人说:心静者高,高者俯瞰世界;心和者仁,仁者包容万物;心慈者深,深者耳顺人悦;心慧者爱,爱者笑看天下!庆仁哥属哪种心境的人呢?看来以上的心境他皆兼之。
心性是能主导人生行为的,想使之更为合体,那就得加强修养,抑制不了自我行为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米庄村有位既有文化头脑又灵活的老人,叫米学臧,是米姓辈分最高的一位,曾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郯城县的抗日大队长,可谓风光一时。当时的县长姓傅人称“傅豁子”,不知他是否真有豁?!是米学臧的领导。部队南下时“傅豁子”去了南方。我们下乡时据说这位抗日战争时期的县长已升为了省级领导,而精明过人的米大爷,却还在米庄,而且成了一位不受欢迎的人。他一生做了很多“傻事”,抗日战争时期县大队让他去招兵买马,他却拿着钱去吃喝嫖赌,因为他不务正业,最终脱离部队。后来在村里也也不务正业,最终被打成坏分子。他有那么好的人生机遇却抓不住,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追其原因,出在心性上,心太浮燥以至葬送个人前程。
我自幼在外闯荡,无父母管教,虽称不上是江湖中人士,也谓走南闯北,总算还能把持自我没出意外,就算万幸了。这与我天生心性善良、老实有关。人只有过来后才能悟到些人生哲理,事后能悟到也算不错,哪有多少先知先觉之辈。宁可一生平平淡淡一事无成,只要顺顺利利的就是福啊。
回忆过去往往感慨颇多,这感慨是岁月积累的人生体会,从中能产生灵感。灵感就是生活积累的反应,是真知灼见。我是有很多人生体会的,怀旧的心思也越来越重,尤其想念故人,想念故土。古老的郯城就是我的故土,我曾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了二十二年。那山山水水、那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浸透过我的汗水。我忘不了那美丽的地方,忘不了那张张朴实可亲的面庞。有太多的回忆需要我写,也应该将那段难忘的经历留在世间。我怎么也写不全写不完的。写到这里才真的感到力不从心,我已搁笔两个月了。对于一个很少写文章的我来说,写回忆录谈何容易。有时写着写着就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因一个庆仁大哥竟扯出了那么多话题。反正是写回忆、记叙过去,就想到哪里说哪里吧。
以前曾经有人劝我写自传,认为我阅历丰富有写头,写出来一定精彩。这是朋友们高估了我,但对我来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我深知那点文化底子,不敢做那自不量力的事。去年值我六十五岁,公司的事已全部放给孩子们做,这老不老小不小的年纪,总得有点事干呀!我又给自己设了一条难攀的路。六十五岁才开始习文,倒也有意思。这条路既然 “走”开了,那就“走”下去吧。人无回头路,马无回头草。写下去就有思想收获,会有意想不到的思想收获,就像人生的路一样,坚持走下去就有光明,就有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