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再见了青春岁月系列(下乡回忆录之九)炎帝陵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89059)
|
-- 作者:老井1
-- 发布时间:2013/2/20 12:13:00
-- 再见了青春岁月系列(下乡回忆录之九)炎帝陵
炎帝陵
(下乡回忆录·十)
炎帝陵离我下的生产队不到三华里,与我们公社隔河相望。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炎陵县炎陵村太和山前,始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据史书载当不晚于五代前。宋太祖时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在陵前建庙,清代康熙、道光年间均立过墓碑。陵前立有道光年间镌有"炎帝神农氏之墓"碑文的墓碑。一九五O年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年战火,炎帝陵规模越来越小。一九五四年,炎帝陵毁于香客香火。 听了老乡的传说,我带着崇敬的心情抽空去看看。眼前的炎帝陵,只剩残垣短壁,一片凄凉。几十间屋基还能看出当年的香火是多么的旺盛,可现在是庭生野草,狐兔出没。唯一令人敬畏的陵道上的十多棵几人合抱不下的青松还在,它们成了历史的见证,惯看历史的兴衰。老乡对我说过,五八年大炼钢铁,有人锯过陵前的大松树,一个个都病得东倒西歪,从此再没人敢动这些“神树”,它们才躲过一劫。没人修缮的陵墓,藏在灌木丛中,你不注意就难以发现。我站在炎帝陵前暗自伤神,中华史祖,在文革中竟是如此境遇?难道谁都忘了祖先? 一九八六年,中央、省、地、县开始大兴土木重新修缮。重修后的陵殿模仿皇家园林似的建筑,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 一九九八年,“知青联谊会”时我们去拜竭过一次。我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渊远流长。不忘史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终于了却了我的一番心愿。
|
-- 作者:老井1
-- 发布时间:2013/2/20 12:17:00
--
|
-- 作者:老井1
-- 发布时间:2013/2/20 12:35:00
--

|
-- 作者:老井1
-- 发布时间:2013/2/20 12:36:00
--
|
-- 作者:老井1
-- 发布时间:2013/2/20 12:38:00
--
|
-- 作者:塔松
-- 发布时间:2013/2/20 23:05:00
--
不忘史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3/2/21 8:34:00
--
隔河就是炎帝陵,
断壁残垣甚凋零,
如今国家重建起,
了却心中一段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