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趣闻(六):亲历科尔沁蒙古人婚礼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943)

--  作者:玛拉沁
--  发布时间:2008/7/4 11:55:00
--  趣闻(六):亲历科尔沁蒙古人婚礼



 

   亲历科尔沁蒙古人婚礼
    在内蒙古广阔的地域,科尔沁蒙古族 主要居住在内蒙古东南部的盟旗。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们三个知青被按排到紧靠西拉沐伦河南岸的马杰生产队。有幸参加了一场没有鞭炮但原汁原味的蒙古族牧民 婚礼(现在的城里蒙族青年结婚,放鞭炮,坐轿车,穿西装,戴婚纱,外表与汉族分不出来了。有趣的是居然用唢呐这一汉族农家的乐器来吹奏敖包相会等蒙族民歌借以显示是蒙族婚庆,是与时俱进还是无奈之举?说不清。也许文化这概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那是我们刚到小队没几天,队长鲍喜就来叫我第二天去他家喝喜酒。次日一早,我记得从箱子里找出两条上海带来的崭新枕巾和一盒饼干 (那个年代似乎还不大讲究送钱,再者送几圆钱足矣。)就以知青特有的方式前去贺喜了。

   老远就看见鲍喜老两口等候在院外,“塔赛白努!”(蒙语:您们好)我们用刚学会的蒙语主动与队长老两口打招呼,“赛,赛!”队长老伴手捧我送去的礼物高举到头顶一下,然后引领我们进里屋上炕里就坐(这需要盘腿,我勉强维持)然后端上切好的奶豆腐,炒米,奶茶。这些纯天然的食品只能品尝,点到为止 ,因为后面新的客人源源不断来到,所以象征性的吃点就下炕,也想松松腿。外间屋新郎(刚从内蒙骑兵部队复员,汉话讲得比他爹流利)正在换装,在亲友帮助下戴上系着红条的狐狸皮帽(象扬子荣),穿上新蒙古袍,足蹬精致崭新的蒙古靴(手工布艺制作)英气焕发。从棚圈牵出长鬃公马和白色母马,这时贺喜的人群逐一增多,前来的各路好汉,有的炫耀自己的马鞍,有的梳理欣赏坐骑的毛色,有的干脆骑上走两步,充分显露出这个马背民族骁勇善战之个性 。尤其那匹桀骜不训的公马到了新郎倌胯下仅仅蹦了2、3圈就臣服了,不愧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时辰到,新郎一手牵着母马(当地蒙古人习惯留给新娘骑)一个旋转骑上公马 ,其余亲友骑上各自的宝马浩浩荡荡跟随新郎扬长而去(前往女方家迎亲)。
   老两口久立院外目送着迎亲队伍远去。趁着等候的功夫,重又回到炕上,南方与北方,蒙族与汉族,城市与牧区等等充满好奇的对话在双方都是夹生的普通话中展开(就是没有涉及文革,也许文革对这偏远的牧区小生产队有点鞭长莫及)。不经意间,远处传来“隆隆”马蹄声,老两口赶紧起身整理衣装 迎接新媳妇的到来。摆酒上宴,席间,新郎新娘一,一挨个敬酒,轮到我,咱好奇的模仿牧民,先用手指沾点酒弹向天和地,再一饮而尽。那一天,我在一片蒙语声中融入到贫下中牧的喜酒当中去了,说着“拜依太 ”(蒙语:再见),但不知啥时候撤离的......


--  作者:真情年代
--  发布时间:2008/7/4 12:04:00
--  
古朴又传统的蒙族婚礼。如果说起婚礼真是各地大不同,以后我们把各地的婚礼都介绍一下看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08/7/4 12:38:00
--  
看楼主的帖子才明白:看来蒙古族也有住炕的,不全是蒙古包吗?我印象中的蒙古族人全是蒙古包,住地上,谢谢楼主。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7/4 14:57:00
--  
楼主下乡的地方不是纯农业区就是半农半牧区。所以社员住房子,自然就会有炕了。
楼主的描写让我有一种绝对熟悉的感觉!
谢谢了!

--  作者:悠然
--  发布时间:2008/7/4 15:37:00
--  

要是有照片就好了,可惜那会没条件哦!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7/11 9:14:00
--  
对了,草原上蒙古族乡亲结婚,还有一个特别麻烦的事要做:在男方把新娘接回来以后,新娘在向亲友敬酒前要把从娘家穿来的全套衣服都彻底在换成婆家给准备好的衣服。所以,每次迎亲队伍回来后总需要大家猛等一气才能开始酒宴的。
不知楼主你们那里是否也是如此啊?

--  作者:玛拉沁
--  发布时间:2008/7/18 15:51:00
--  

那时候咱刚到生产队,小伙子也不懂牧民的婚礼规距,只顾看那些青年牧工骑马在屋外显摆"走两步"玩了.哈哈!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7/21 9:24:00
--  
蒙古民族的习俗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地区差别的。但总体上大致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