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纪实文学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6) ---- 阅读《共和国知青》(一)柴春泽日记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6&id=9876) |
-- 作者:深山修行人 -- 发布时间:2008/12/6 14:13:00 -- 阅读《共和国知青》(一)柴春泽日记 阅读《共和国知青》(一)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11月19日(中午) 地点天津市通达新茒小区 女儿元元本月下旬临产,我向单位请假于9日送妻子刘立新来天津照顾元元。原计划在津一周返回 赤峰,不料天津较赤峰晚供暖至使腰间盘脱出旧病复发,.....本月14日在部队354医院检查、拍片, 刘军医在诊断书上写明:全休两周继续检查治疗......11日。赤峰学院党办主任袁德忠来电说,根据 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建设同志建议要我参与赤峰市党史办组织编写的改革开放三十年赤峰学院部分的修改 工作,并发来《前进的赤峰学院》一文。.... 我在治疗腰病的同时探索着对该文修改,一周后给袁主任发会修改稿----《发展中的赤峰学院》。 正当我力争及早恢复身体返回学校之时,河北区妇幼保健院通知女儿的胎儿脐两周绕颈切羊水较少 需剖腹产.....妻子刘立新连急带累肩周炎复发.....家事形势严峻。怎麽办?还能做到“家事再大也是 小事,单位事再小也是大事吗???”要从实际出发!看来硬着头皮也得向单位领导请假..... 今天收到于立波主编、辽宁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知青》一书。(封面题字:萧宽)首页前言开宗明 义:编撰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 社会”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追溯一代知青历史、挖掘一代知青文化、发展一代知青经济、弘扬一代知 青精神。 今年是中国知青大规模上山下乡40周年,在津治病其间有必要重读一读《共和国知青》这部巨著、或 发扬知青精神战胜疾病、战胜各种困难!!! |
-- 作者:深山修行人 -- 发布时间:2008/12/6 14:14:00 -- 阅读《共和国知青》(二)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11月19日(晚) 地点:天津 《共和国知青》一书“前言”和“出版发行简介” “《共和国知青》编委会是以邢燕子、侯雋(原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顾洪章、 (原国务院首任知青办负责人)、杨华、赵耘、张韧、柴春泽、刘继业、吴献忠、周秉和、徐光 荣为顾问;张毓茂(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为编委会名誉主任; 吴登庸(原中共辽宁省委副秘书长、葫芦岛市委书记、辽宁省政协秘书长)、多静如(原中共沈 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政法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主任。共同组织108名成员经 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编撰出版的。全书由于立波(辽宁省企业文化联合会副主席、辽沈知青上山下 乡40周年活动筹委会主任、秘书长)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书为16开本,75万字,征 集知青历史老照片500张,老领导、老知青典型、知青书法家题词15幅,同时反映了全国著名知青典 型和知青精英的成长史、发展史。当老知青看到这部书时,会把你再次带回40年前那段难忘的蹉跎 岁月...... <共和国知青》坚持追溯一代知青历史、挖掘一代知青文化、发展一代知青经济、弘扬一代知青 精神。这场史无前例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震撼全国,乃至全世界,波及千家万户,牵动当时所有中国 知青家庭家长的心。对知青来讲,上山下乡他们付出了热情、鲜血、泪水、青春、健康乃至生命。他 们可歌、可泣、可爱、可惨、可叹、可悲,知青的悲哀是是一代人的悲哀,是共和国的悲哀,它的教 训应该由全民族来记取。他们有经济上的拮据,有精神上的失落,有肌体上的痛苦,有心灵上的创伤, 他们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生存,他们没有倒下,因为他们知道还有责任,一种对于国家和民族承上启 下的责任。他们别无选择,但没有悔恨,没有埋怨,依然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伴随“文化大革 命”十年的知青运动,反映了1700万知青的悲壮激情。它是一面镜子,折射着共和国一代知青学席、 工作、劳动、生活的身影,反映了这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奋进拼博,求荣发展的蹉跎历史,是一部共 和国难以忘怀的知青历史。 《共和国知青》一书共分五篇,第一篇为知青历史篇。主要记述了知青上山下乡的起因和知青初潮 史,(知青活动兴起),大潮史(知青活动发展)落潮史(知青活动终结)三个知青历史发展阶断以及 上山下乡历程的整体分析和评价。第二篇为知青典型篇。重点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历史阶段知青典型邢 燕子、侯隽、董加耕杨华、徐建春、赵耘、张韧、曲折、周秉和、周秉建柴春泽、吴献忠、刘继业、等 知青典型,真实 客观地展现了他们的成长史。第三篇为火样年华篇。主要编撰新中国一代知青在政治、 经济、文化军队法律教育、卫生、医疗、企业、文艺、新闻、出版等各行各业里的知青精英代表,既有 成功者,也有失败者;既有商场博击的企业家,也有悉心为政的官员,都在不同的岗位为共和国做着贡 献 还有知青故事。第四篇为岁月留痕篇。主要记录和展示新中国一代知青上山下乡的老照片、老日记、 老书信、老诗篇和反映当时知青生活的有关文学作品。特别介绍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69名知青烈士遗照, 第五篇为知青网络篇主要对中国各省市地区的知青网站、知青之家、知青企业、知青旅游景区、知青科 技示范区、知青产品、知青建设项目和全国知青活动信息等做以全面介绍。希望能为广大知青朋友带来 跨世纪的有价值的社会和市场信息。 ”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12/6 15:06:00 -- 问候老柴了! 愿母女平安! |
-- 作者:深山修行人 -- 发布时间:2008/12/7 14:14:00 -- 谢谢!!! |
-- 作者:深山修行人 -- 发布时间:2008/12/7 14:16:00 -- 阅读《共和国知青》(3-4)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11月20日早 地点:天津 邢燕子为《共和国知青》作序一《新中国一代知青的风彩》(邢燕子为中国第一代著名知青,曾五 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堪称全国楷模,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五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三次当选中央委 员“文化大革命”后期参与筹组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全国总工会。曾同时担任天津市市委书记、天津 市政协副主席等十六个职务,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却始终是农民身份)她在序言一中表示:我以一名 老知青、老典型的身份表示祝贺。 周秉和为《共和国知青》作序二《知青--共和国的脊梁》.(周秉和,男,北京人,1951年出生。周 总理的侄儿。1969年1月9日到延安县冯庄公社新庄科大队插队,1972年4月进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 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现为中国 知青网理事长。他表示,作为当年全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我同大家一样。永远难忘那段知青 的蹉跎岁月。 徐光荣为《共和国知青》作序三《火一样的青春》(徐光荣,著名作家,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 辽宁文学院顾问,2005年荣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他说,“知青,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 虽然没当过知青,却与知青有着某种天缘..... 阅读《共和国知青》(四)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11月20日中午 地点:天津 各界朋友为《共和国知青》题词: 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张毓茂“欲栽大木柱长天---书录杨昌济先生 诗句以贺《共和国知青》问世" 原中共辽宁省委副秘书长、葫芦岛市委书记、辽宁省政协秘书长吴登庸"青春无悔贺《共和国知青》问世" 原中共沈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政法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多静如“一代脊粱一代肩知青精 神辈辈传” 原国务院首任知青办负责人,《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主编顾 洪章“《共和国知青》闪耀当年一代人为国分忧、经受风霜、无私奉献的历史光荣” 知青揩模邢燕子题词“共和国知青” 中国垦荒第一人杨华题词:“共和国的脊梁” 原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侯隽题词“勤奋追求人生价值所在,真诚奉献,不竭动力源泉” 知青典型张韧题词:与工农相结合是毕业的信念,八年农民生活是终身的财富” 知青典型赵耘题词:走工农相结合道路,献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贺《共和国知青》出版。 知青典型、现为中国知青网理事长周秉和题词:“难望的知青岁月,一生的精神财富”---为《共和国知青》 题 中国知青网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颂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马运昌题词:“患难曾与共,风雨仍 同舟--贺《共和国知青》出版 知青典型周秉建题词“我们曾经是知青” 知青画家、雕塑家、诗人教授萧宽题词:“中国知青风彩 知青典型、沈阳工业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刘继业为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并贺《共和国知青》 一书出版题词:"千古一令举世惊,纾难经社通乡城。广阔天地真励志,共和中兴赖知青“ 知青典型、辽宁知青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献忠题词:"一段世人瞩目的历史,记录着一代人的多资多彩;一段 刻骨铭心的回忆,描绘了这代人生命的浪漫 让我们以这代人的苦辣酸甜为调料,制作出更多的美味佳爻,滋这代人 延缓衰老,润后代人生机勃勃。” 著名作家、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文学院顾问徐光荣题词:"身历沧桑苦辣甜,青春依就笑灿然回眸共 品峥嵘月,高歌一曲兴酒酣” 中国书法研究院、辽宁省沈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含华轩书画院副院长、中华武林联合会副秘书长张海原题 词:祖国需要继承巩固发扬知青的伟大精神---贺《共和国知青》出版” 辽沈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活动筹委会副主任、中华三元文化讲坛主讲人王跃题“东北知青图”....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12/8 9:31:00 -- 老柴满心是知青! 佩服! |
-- 作者:穆怀书 -- 发布时间:2008/12/8 11:24:00 -- 沉甸甸的《共和国知青》历史巨作,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它是知青历史的见证,共和国沧桑的一页由千万知青铸就。感谢共和国,祖国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挺起肩膀与共和国同行! 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得到这部史作?请教各位。 |
-- 作者:深山修行人 -- 发布时间:2008/12/8 13:09:00 -- 阅读《共和国知青》(5-6)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11月20日晚 地点:天津 《共和国知青》第一篇为知青历史篇。共计五章记述了知青上山下乡的起因和知青初潮史,(知青活动兴起),大 潮史(知青活动发展)落潮史(知青活动终结)三个知青历史发展阶断以及上山下乡历程的整体分析和评价. -------毛泽东提出的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成为倡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理论依据和政治口号。 -------中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起因,是缘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困扰政府的城镇就业问题,初衷是减青城镇 的就业压力。 -------知青上山下乡走入岐途的政治原因,...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知青上山下乡也必然打上了政治烙印, 及至变成一场政治运动。 -------特殊的历史时代塑造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这个特殊的群体。.....正是在这种艰苦磨炼的过程中,他们才逐 步地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比较接近实际的认识。优其是对中国农民的更为真切的了解。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的提高,才产生了 强烈的变革农村的愿望和责任感,....他们才真正懂得珍惜国家和个人今天来之不易的发展和变化,在知青群体中有一笔 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他们的爱国热情、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格,这是社会上对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 ....当然,这些不能成为历史错误的辨解...... -------改革开放以来,从体制上解决知青的就业问题....... 阅读《共和国知青》(六)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11月21日早 地点:天津 : 《共和国知青》第二篇为知青典型篇。依次重点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历史阶段知青典型邢燕子、侯隽、董加耕、杨华、徐建 春、赵耘、张韧、曲折、周秉和、周秉建、柴春泽、吴献忠、刘继业、等知青典型,真实 客观地展现了他们的成长史。 一个时代的记忆----记全国知青楷模邢燕子 作者凌仁楠(邢燕子1940年出生,原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党的 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代表,党的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永远的怀念 作者侯隽(侯隽,北京人,1943年3月出生。全国劳摸、全国人大代表。1962年7月高中毕业后自愿下乡插队, 被称为“特别姑娘”。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天津市团委书记、国务院知青 领导小组副组长等。2007年5月退休前任天津市宝坻区政协主席。 董加耕之路-----记全国知青典型董加耕 作者 孙鹏整理(董加耕1940年2月生。退休前任江苏省盐城县政协副主席、现任盐 都区“关工委”副主任。1961年于江苏盐城市岗中学毕业生回到盐城县葛武公社董伙大队务农,立志建设新农村成为全国知识青 年学习的榜样和著多劳动模范。2007年在各级领导关心下,建在盐都区的“董加耕展览馆”正式开馆。 难忘垦荒岁月 杨华口述 姜成武 马运昌整理(杨华1955年8月30日,响应党中央号召,作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 率领全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祖国北大荒。 总理拉着我的手 徐建春口述谭国庆 金红星整理 (徐建春,原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 周总理永远活在知青心里-----赵耘(赵耘,男,1936年生,1953年就读于天津市第十三中学1957年8月下乡到河北省宁河 县<现天津东丽区》曾任团中央委员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97年退休。 我这个人喜欢新鲜----张韧口述刘小萌撰写(张韧,女,1943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华东师大附中毕业并考取上海戏剧学院 导演系。9月自愿下乡到安微肥西县插队。是安微省青年标兵全国团九大代表、团省委副书记。退休前任文汇新民报业集团纪委书 记等职。 奋斗求索,始终是这代人的主题曲----曲哲口述刘小萌撰写(曲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未较早由北京到内蒙插队的知青带头人 之一。) 伯伯支持我去延安-----周秉和(1969年1月到延安插队1972年4月进入清华大学,学自动化专业,现任中国知青网理事长 水样年华火样情---全--记国知青典型柴春泽 作者孙鹏 从困境中创出知青品牌----吴献忠口述刘小萌撰写(吴献忠,女,1949年6月出生,1968年9月下乡到辽宁省黑山县太和公社 耿屯大队,现任辽宁省知青食品有现公司董事长 在坎坷重塑人生-----刘继业口述刘小萌撰写 (刘继业,男,1946年10月出生,1968年9月21日下乡昌图县四合公社太平大队, 1971年9月回沈阳机车车辆厂,1974年重返农村。现任沈阳工业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12/8 17:44:00 -- 以下是引用穆怀书在2008-12-8 11:24:18的发言:
沉甸甸的《共和国知青》历史巨作,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它是知青历史的见证,共和国沧桑的一页由千万知青铸就。感谢共和国,祖国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挺起肩膀与共和国同行! 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得到这部史作?请教各位。 此书在辽宁签售中。 |
-- 作者:真情年代 -- 发布时间:2008/12/9 13:57:00 -- 谢谢楼主对《共和国知青》一书的介绍!欢迎您的光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