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7) ---- 莫言旧居行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7&id=102521) |
-- 作者:望见马克 -- 发布时间:2014/5/4 21:51:00 -- 莫言旧居行 莫言旧居行
去冬路过高密市,专程去了趟东北乡,参观了莫言的旧居,碰见了他二哥。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颇多,使我不得不写下来。 一 参观高密市一中的莫言展馆后,我赶到东北乡莫言旧居,那时日头西落。负责接待的莫言二哥管谟欣(下称:管二哥)已经劳累一天了,依然不辞辛苦接待了我们。感动! 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参观的、购书的、买纪念品的和等着接待的。时间这么晚了小院还这么热闹,是我没想到的。而且后面还陆续有小汽车的鸣笛声,和院外走来的男女老少的欢笑声。 随行的陈圣是当地年轻作家,给我介绍:自打莫言获奖后,这个小院子,这个小村落,这条通往高密的公路,这个连接四方八面的高密市就人流如注。春节大年初一,这里也是络绎不绝,源源不断。到了九月份高粱红的时候,这里人们更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多的时候五六百人,少的时候也得两三百人,有来自香港的、台湾的,还有英国的、法国的,院子里都站满了人。说到这里,小陈脸上现出欣喜,骄傲。这是东北乡的骄傲,是高密人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随着莫言热上升,这种状况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旧居大院门旁写着“莫言旧居”表明这个建筑物的属性,四周没有其它衬托。一排红瓦黄墙的土房,便是莫言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旧居的泥墙上嵌着一块刻有“莫言旧居”的大理石。五间老屋的破损处有用新泥修葺的痕迹,最西头房间里还摆着农具。莫言青年时期用过的碗、书橱、箱包等存放在最东边的房间里。厢房里,摆在炕上的小桌沾满了灰尘,靠墙的柜子上还摆着一台老式收音机和几张大红的“福”字。莫言获奖几年了,小院没有扩建,仍旧是土墙、农舍,残旧的屋瓦、狭长的村路,空旷的高粱地,以及泥土弥漫的芬芳。 旧居有管二哥接待来宾。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就把他妻子、女儿叫来帮忙。屋内一人,给参观的客人讲解介绍。院里的人,负责售卖莫言的书籍和纪念品等。 走进莫言旧居,我和管二哥握手致意。刚刚给客人讲完莫言的故事他嘴干舌燥,顾不上喝口水阴阴嗓子,又继续。我和他是同龄人,他所说的莫言的经历我既能听懂,又能理解,还能和他交流沟通。可能基于这点,管二哥对我更亲热一些。管谟欣说:“我现在每天都得来旧居开门,村里邻居说我都成为‘专职导游’了。有时来晚了,就会有游客打听着找到我家去。不管自己手头有什么事,我都会尽快过来为他们讲解。”他认为,客人们从不同的地方来此地一趟不容易,不能慢待人家。 在离开院落时候,管二哥赠送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其实我并不是最远)两本书,我当然不能无功受禄。他还为我签字署名并且合影留作纪念。其他客人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走出院子时候,黑色天幕就要慢慢落下,还有人闯进院里。迎面碰上来人,顺便问了句:“从哪里来的?”“济南的。”“河北省的。”“河南的。”人们操着地方口音回答。 莫言从这里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这里又吸引着全国、全世界各地的客人。这里见证了一代文学大家的成长。莫言的旧居是那么的吸引人!人们争相参观的热情和踊跃购书的场景,深深刻在我的心里。(待续) |
-- 作者:黑土阡陌 -- 发布时间:2014/5/4 22:58:00 -- 莫言,一位成功的作家人士,他的作品也深得读者的厚爱。 |
-- 作者:闲人一个 -- 发布时间:2014/5/5 9:09:00 -- 早想去莫言的老家看看,但是杂事太多始终没有成行,今天看了马克老兄的莫言故居游,咱也沾点大作家的文气,谢谢老兄!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4/5/7 8:10:00 -- 自从莫言得诺奖, 老家于是接待忙, 各地朋友去参观, 家人服务很紧张。 |
-- 作者:金火鸟 -- 发布时间:2014/5/8 14:13:00 -- 拜读,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