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7) ---- 请“火花塞”见识下人民日报社主办过的“人民书城/佳作连载”网页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7&id=20815) |
-- 作者:郑德鸿 -- 发布时间:2009/6/17 20:53:00 -- 请“火花塞”见识下人民日报社主办过的“人民书城/佳作连载”网页 请“火花塞”见识下人民日报社主办过的“人民书城/佳作连载”网页 “火花塞”网友在今天我的贴子《与“火花塞”谈关于我对〈洛杉矶的中国女人〉的“装修” 》 (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7&Id=20550)回帖说:“忽悠,接着忽悠,又一个全国牙防组的故事。” “是否经典,不是网站说了算,而是能否经得起时间检验。您的大作和哪家出版社有出版意向?人不能靠评点名人来引发公众关注。” 对于“火花塞”的疑问,我想也不足怪。你可能是上网的网龄短,不太知道早在十年前,人民日报社主办过文学网站“人民书城”,这是中国最权威的文学网站。我写的小说《那里并不遥远》就曾登载在该网站的“佳作连载”栏目。后来,由于改版,该栏目现已不存在,但这历史留痕,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人民书城/佳作连载 ![]() ![]() 人民书城/佳作连载局部 ![]() ![]() 郑德鸿:〈那里并不遥远〉 ![]() ![]() 郑德鸿:〈那里并不遥远〉局部 ![]() ![]() |
-- 作者:郑德鸿 -- 发布时间:2009/6/17 21:04:00 -- 文 学 | 论 坛 | 人 物 | 资 源 特 别 推 荐 学卷》 推 荐 阅 读 嘉 宾 访 谈 王国兰:《等待玫瑰》 ) mail:book@peopledaily.com.cn |
-- 作者:郑德鸿 -- 发布时间:2009/6/17 21:14:00 -- 文 学 | 论 坛 | 人 物 | 资 源 特 别 推 荐 推 荐 阅 读 嘉 宾 访 谈 欢迎投稿 远》 郑德鸿:《那里并不遥远》 《那里并不遥远》目录 关于我们 本站导航 购书服务 广告服务 mail:book@peopledaily.com.cn |
-- 作者:穆怀书 -- 发布时间:2009/6/18 9:36:00 -- 以文会友,真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诚心相待,相互了解,互敬互谅,陶冶情操。对楼主以诚相待的坦荡心怀表示钦佩! |
-- 作者:郑德鸿 -- 发布时间:2009/6/18 20:27:00 -- 请“火花塞”再见识下《中外经典视听图书馆》 “火花塞”网友在今天我的贴子《与“火花塞”谈关于我对〈洛杉矶的中国女人〉的“装修” 》 (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7&Id=20550&page=1&star=2)回贴说,“不是我网龄短,看来全中国没有一个象样的编辑。您应该作全国文联主席。这么好的作品硬是没有伯乐发现送到出版社出版,,而只能历史留痕。我只知道您经常戏说时下所谓优秀作品,有那么多时间去践踏他人的花园,为什么不花点时间让自已的花园花朵盛开。” “火花塞”网友可能真是太不懂中国行情了,才会说出这么没有见识的话来。在中国,出一部书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是“名人大家”,没有“关系”,出版社是不会去为一部小说出书的。更何况,出版社也要考虑能否赚钱,如果赚不到钱,那出版社喝西北风去?当然,如果作者自费出书,花上几万元,这路子倒是有。 我在创作《那里并不遥远》这部小说时,就抱定一个宗旨:要么不写,要写就一定写好!功夫不负苦心人,这部小说在网上发表后,即被多家网站转载,究竟有多少家转载,我根本不清楚,但能得到广泛的承认,就是对我的最大褒奖。特别是最权威的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书城”。将该小说收录于“佳作连载”栏目,使之与世界名著及国内名家代表作相互辉映。并且,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只要一打开“人民书城”,最显要的位置便是“佳作连载:那里并不遥远——郑德鸿”。 2003年,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该小说被由中国国情网、中国教育发展网、国家文化网、国家中西部网等大型国家级网站机构组成的专家、学者联合编审,由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提供艺术指导,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监制,并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供版权保护,北京联合光华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大型数字光盘《中外经典视听图书馆》收录,成为唯一在网上发表而没有出书的经典著作。而后,又先后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的《21世纪经典视听图书馆》及学苑音像出版社的《经典多媒体图书馆》、《世纪经典视听图书馆》、《世界经典图书馆》收录。另外还有一些出版社也出了相似的光盘。 作为作者,我不敢说我写得怎么好,但作为知青,我却感到无比荣幸,也为知青挣得了面子。毕竟,这是这些经典著作中唯一描写知青的小说,如果没有入选,那将是一代知青的遗憾。 由于这部小说是在网上公开发表,任何人都可以随时下载来看,这就使得这部小说如果印成纸质书,销售会相对较差。作为出版社,当然要考虑经济效益的。所以,这部小说到今天还没印成纸质书。但作为中央级出版社的学苑音像出版社,以及其它出版社收录这部小说,应该不仅仅如“火花塞”所说“硬是没有伯乐发现送到出版社出版,,而只能历史留痕”吧。 如果“火花塞”舍得花钱的话,可以去买一套光盘回家见识一下,开开眼界。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就能买到。要是不会搜索的话,找人帮忙下,实在还是没能买到,我可帮你买呀。 最后再告诉“火花塞”一下,《中外经典视听图书馆》是由中国国情网、中国教育发展网、国家文化网、国家中西部网等大型国家级网站机构组成的专家、学者联合编审。 郑德鸿 2009-6-18 |
-- 作者:郑德鸿 -- 发布时间:2009/6/20 8:59:00 -- 是骡子是马,请“火花塞”拉出来溜溜 “火花塞”网友今天在我的贴子《与“火花塞”谈关于我对〈洛杉矶的中国女人〉的“装修” 》 (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7&Id=20550&page=1&star=2)回贴说,“中国看来真是黑透了,所有的市售书都是"名人大家"或"关系"的结果。说出了这么没见识的话,看来只有网络编辑才是伯乐。出版社的都是睁眼瞎。那经典的四大名著,光盘版早己有之,出版社竟然还要年年出书,太没有经济眼光了。” 昨天我在回复“火花塞”网友时说: “‘火花塞’网友可能真是太不懂中国行情了,才会说出这么没有见识的话来。在中国,出一部书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是“名人大家”,没有“关系”,出版社是不会去为一部小说出书的。更何况,出版社也要考虑能否赚钱,如果赚不到钱,那出版社喝西北风去?当然,如果作者自费出书,花上几万元,这路子倒是有。” 我不知道“火花塞”网友是不是真的不懂还是装蒜?或者你也曾在中国大陆出过书不成?如果有出过书的话,是否可以公开告诉下你出书是通过什么渠道?但如果是自费出书的话,就不用再解释了。倒是很想看看你的书,或者哪怕是一篇短文。可否也拿出来晒晒,让大家也开开眼界? 中国的出版社决不会是“睁眼瞎”。四大名著光盘版确实是早就有了,网上也可免费下载。出版社还会继续出版四大名著,是因为在电脑上读与捧着书读,是有着不同的感觉。而且,作为古典文学,有相当一部分人买后,是作为学术研究或当教材用的,中学生是当课外必读书,纸质书在这种情况下,是比在电脑上看要省事得多。当然,并不排除有人买后是当收藏,并不一定是全看懂,说不定“火花寒”网友家里也摆着这些书。所以,出版社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这点,“火花寒”网友实在不用杞人忧天,不必担心“出版社竟然还要年年出书,太没有经济眼光了。” 至于“火花寒”网友说,“您的大作昨天下载了部分想见识一下,开开眼界。捏着鼻子看了两章就实在忍无可忍了,看来出版社的编辑还是有眼光的。否则早喝西北风去了。” 真谢谢“火花寒”网友捧场。“捏着鼻子看了两章就实在忍无可忍了”,那不知你平时喜欢什么样的书?但你毕竟还是“看了两章”,能否说下看后的感受?也让大家见识一下你的“风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另外教你一个方法,以后看书要戴上空气呼吸器,不然人只要超出一定时间不呼吸,会呜呼哀哉的。 顺便告诉你一下,你的这回贴,标点符号用错了! 我代斧一下。 原文: 您的大作昨天下载了部分想见识一下,开开眼界.捏着鼻子看了两章就实在忍无可忍了,看来出版社的编辑还是有眼光的.否则早喝西北风去了. 改后: 您的大作昨天下载了部分,想见识一下,开开眼界。捏着鼻子看了两章,就实在忍无可忍了。看来出版社的编辑还是有眼光的,否则早喝西北风去了。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你聊天,还望多多赐教。呵呵! 郑德鸿 2009-6-19 |
-- 作者:北路居士 -- 发布时间:2009/6/20 14:14:00 -- 钦佩老兄!不过,大夏天的,少生气为好!问好德鸿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