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7)
----  [原创]《望阙胜景心内安》——拜谒白居易陵墓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7&id=20881)

--  作者:北路居士
--  发布时间:2009/6/18 21:21:00
--  [原创]《望阙胜景心内安》——拜谒白居易陵墓
 

                
                 望阙胜景心内安

                   ——拜谒白居易陵墓

摄影、文北路居士

 

香山寺的旁边,另辟一门。白墙灰瓦,小小的门楼。门楼上写着“白园”二字。白墙上写着白园简介。看后得知,这是大诗人白居易的陵墓。

    步入门口,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只见苍松翠柏、绿竹杂树,满眼的翠绿。一条山溪,潺潺有声。几汪洼水,更显得翠绿中的优美。步入其中,犹如进入了一条翠谷。往前望去,果然有一巨石,巨石上写着“青谷”二字。在绿色的掩映中,前方有一圆亭,含含蓄蓄,时隐时现。让人感到误入了神仙世界。一条弯曲的石阶,蜿蜒而上,布满爬山虎的石阶两边点缀着一石、一物的风景。转过弯去,那圆亭露了出来,几盏红灯,几把竹椅,显得优雅别致。这座朴素的圆形建筑叫“听伊亭”,据说是此亭系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奕、饮酒、品茗、论诗之处。在这小亭之上,一边听着伊河水潺潺,一边吟诗。实是乐哉。

再行,在山林间出现了几间房屋。高高的树上悬挂着类似锦旗一样的幌子“香山茶社”。在绿树成荫中,几桌几椅到显得幽静。再往上走便是“乐天堂”。只见三间瓦房镶嵌在绿树丛中,清泉流于舍下,翠柏掩映屋上。门口有两副对联。一副写的是:“为生民忧直言极谏;得山水乐饮酒赋诗”。另一副写的是:“西湖筑白堤,龙门开八节滩,倡乐府,诗讽谕,志在兼济天下;履道凿园池,香山卧石楼,援丝竹,赋青山,乐于独善其身”

步入屋中,在山石之上,雕塑着白居易的坐像。看那白居易,一身洁白,悠闲自得。好一派潇洒之气。四周摆放着有白居易故居出土的文物。碗、壶等物件。还有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6年,享年74岁。其先祖祖祖辈辈居住在山西太原,后迁往陕西渭南。又因祖父辈皆在河南做官,故出生在今河南新郑城外郭宅寺。白居易天资聪明,出生六个月既认识“之”与“无”两字,五岁学做诗文,九岁谙熟声韵。十六随便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绝句。28岁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为官期间,曾“罢校书郎”、并多次上书“反对宦官掌兵权”指出朝廷弊端。又要求朝廷严惩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继而又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侍郎,太子少傅。晚年,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结社,捐款修寺,自号香山居士。74岁卒于洛阳,葬于香山。

     看完白居易的简介,心中对这位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王朝的官吏产生了敬佩之情。他敢于直谏,不畏强权,值得我们借鉴。

顺着石阶小道,蜿蜒而上,便是墓园。一座圆形的墓冢前立着“唐少傅白公之墓”碑。我不由的赞叹,这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眠之地。墓冢周围苍松环立,翠柏成行,庄严肃穆。墓冢旁,有一座大的的墓碑记。相接下来便是集中陈列着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写的诗词碑刻以及描绘诗意的瓷砖壁画,作品大多为赞颂白居易文功政绩的诗词和有关国家人士拜访陵墓所留下的纪念碑。

墓冢坐落在琵琶峰巅,背靠龙门东山主峦,前面是陡峭的土坡,坡下边是宽宽的伊河。有人说,这是诗人生前喜欢伊阙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的。

     墓碑的对面,是墓陵的牌坊。那墓陵的牌坊上刻着“望阙”二字,两边刻着对联:“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原来,这墓陵的牌坊表达了白居易的心思“望阙胜景心内安”。这香山居士一千多年就在这里静静地望阙着这香山胜景。

过了墓陵门是数十级石阶。顺石阶而下便是白亭,那白亭上写着“雨添山气色;风借水精神”。可见,这里处处表现着一种白居易生前的愿望。太阳已经快要落山。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开了白园。 

有人说,有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人死了,他还活着。白居易不是如此吗?他虽然死了一千多年。但他还活着。他还活在人们心中。每当人们朗诵起:“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想到了白居易。白居易伟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1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36.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07.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37.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0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0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08.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2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4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46.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427.jpg:


--  作者:沙海归舟
--  发布时间:2009/6/18 21:28:00
--  
拜读北路又一篇图文并茂的游记。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09/6/18 22:48:00
--  

   白园幽静清凉,入园就觉精神一爽,满目绿荫,流水声、琴声入耳,看了楼主的介绍,仿佛又回到白园。


--  作者:穆怀书
--  发布时间:2009/6/18 22:53:00
--  
原来龙门石窟周边还有那么多古典史记。北路好友一路走访,这让我们长了很多知识。
--  作者:北路居士
--  发布时间:2009/6/23 20:36:00
--  
以下是引用沙海归舟在2009-6-18 21:28:00的发言:
拜读北路又一篇图文并茂的游记。

谢谢沙海的支持!谢谢!


--  作者:墨黛
--  发布时间:2009/6/23 22:39:00
--  
图文并茂
--  作者:怡然
--  发布时间:2009/6/24 9:10:00
--  
随北路老师的文字,游览名胜,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  作者:紫云
--  发布时间:2009/6/24 17:28:00
--  

有人说,有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人死了,他还活着。白居易不是如此吗?他虽然死了一千多年。但他还活着。他还活在人们心中。每当人们朗诵起:“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想到了白居易。白居易伟哉!经典!经典!



--  作者:兔子念经
--  发布时间:2009/6/24 17:47:00
--  

北路,白居易恐怕是中国古代大诗人里,最幸运,能富贵到头的诗人。

引起非议的是他太好女色,到了晚年,还是每一两年就换新的小女孩,可谓一辈子纳妾买新不已。

但是回过头一想,没有这些年轻异性的伴陪,他恐怕也没那么高的激情来写诗。我不非议他这些事,因为那首著名的《琵琶行》,弄不好也是他与异性交往,在激情中的产物。

你注意,他在《琵琶行》和《长恨歌》中对琵琶女和杨贵妃那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一个接触女人少的人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我有一个自称是白氏后裔的朋友,特为他有这位风流老祖而自豪。他跟我说,白崇禧将军也是白氏后裔,同样也是一位一生风流到死的将军。


--  作者:布衣者
--  发布时间:2009/6/27 22:29:00
--  
         白居易当年金榜提名,皇上曲江赐饮,然后雁塔题名,经历了十年寒窗,如今终于出人头地,难免得意忘形,狂妄的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他以后的风流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