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7) ---- 家住文联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7&id=21562) |
-- 作者:大灰兔 -- 发布时间:2009/7/1 13:14:00 -- 家住文联 写在中国文联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家住文联 父亲在文联工作,我在文联大院长大。 自打57年从北京来到河南,父亲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文联工作。大院里住着的都是些文化人,他们大都不显山露水,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知名度,毕竟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国内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小时候没有感觉到文联大院有什么好,只是可以比同龄人多看很多电影,有机会看到一般人不易看到的话剧,歌剧,舞剧和各种演出,在当时,这足以令其他的孩子们艳羡不已。长大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住在文联大院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的环境,在成长的道路上令我受益匪浅。 在文联,几乎家家都有很多的书,大人的书整齐的放在书柜里,孩子们的书散落在屋中的各个角落。我们互相借书看,有时还会偷偷的拿大人的书看。在我九岁的时候,有天在父亲的书桌上看到一本厚厚的书,封面上许多人相拥在一起,书名叫《青春之歌》,我偷偷翻开看了两眼,立刻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大人们说“这是大人的书,小孩子不要看”,可我觉得它就像是一个人在给你讲故事,和儿童的书籍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让我们看呢?这是我所接触到的第一本成人的读物。和院子里的孩子们聊天时得知,他们大都有过同样的经历,我们都沉浸在读书带给我们的愉悦中。文革中,文联的图书馆和资料室的书被洗劫一空,我们家里的书和我们儿时画的画儿也被抄走,那些画是妈妈从我们四五岁时开始精心保存下来的呀,现在想起,还会觉得那场面是多么的令人心痛!文革后期一部分抄来的书堆方在院子里的一间仓库里,孩子们发现后从窗户爬进去偷偷地把书拿出来看,那里面不乏经典之作,我们把偷出来的书交换着看,大家欣喜不已!那个年代,能看本课外书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大院里的孩子在文革时也像大人一样分成了两派。互相吵架时都会把对方的父母捎上。有个小孩的父亲写的第一人称的小说里有些爱情的描写,那种事在当年为人们所不齿。作品中的“我”每次看到他的意中人总遏制不住激情想去亲吻她。孩子们认定那个“我”就是那个小孩他爸爸,吵架时就骂他“你爸爸是流氓,写的不要脸书,还想亲人家女孩,真不要脸!”对方当然以牙还牙“你爸爸是反革命,比流氓还流氓!”现在想起当年孩子们幼稚的举动,真觉得好笑! 我们姊妹几个从小都喜欢画画,父母都不是画家,这种喜好不知来自谁,也许和生长在文联不无关系。成年后,我姐姐和小妹妹都成了美术工作者,我很遗憾没能从事这个职业,只能自己瞎画着玩儿。 文联大院里的叔叔阿姨们大都治学严谨,为人敦厚谦和。小时候常见父亲书桌上摆满编辑部的稿件,上面有许多编辑批改的文字,有一个人的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难忘。那是位平日里话语不多的叔叔,他创作的儿歌和他的人一样质朴,我至今还记得一首:“拖拉机,真威风,瞪着两只大眼睛。穿的啥?一身红,从哪来?洛阳城,它的名叫东方红。”他总是用毛笔改稿子,字写得又大又整齐,父亲说起他时表情严峻,称他是“最认真负责的同志”,在这些叔叔阿姨身上,我看到了老一代的文化工作者孜孜不倦做事严谨爱岗敬业的可贵品质,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日后做人的准则。 文革时父亲经常被拉出去揪斗,有时回来身上沾满脚印,父亲会轻描淡写的说,“他们踢了我两脚”,我知道这样的事绝非文联的叔叔阿姨们所为。他们开批斗会时从不恶语相加,更不会动手打人,而是拿着批判的稿子宣读。这情景在那个疯狂混乱,人们都丧失理智的年代实属罕见。同那些在批斗过程中胳膊向后高高的举起“架飞机”,脖子上挂上重物备受折磨的走资派相比,父亲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挨斗,是否也能算是一种幸福呢?每每提及此事,父亲唏嘘不已,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上哪里去找文联这样的同志们!”他不无感慨。文革后期拨乱反正后,文联已被撤销,父亲到文化厅工作了数年。虽然都是文化系统,但父亲对文联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在文联重建后,立刻回到了他工作多年的老地方,同那些老同事们在一起,他的生活充满了快乐。离休后父亲本可以住到省委干休所,那里的居住条件远远超过文联宿舍,但父亲始终眷恋着文联大院,仍住在那里。后来在父亲身患癌症的日子里,文联大院的叔叔阿姨们给了他无尽的关爱和帮助,这些温暖一直陪伴着父亲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 在中国文联迎来他六十岁生日的今天,文联大院父亲的老同事们好多都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世的叔叔阿姨们也都已两鬓如霜。站在大院高高的法桐树浓密的树荫下,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这里有太多的回忆让我难忘。斗转星移,我们亲爱的祖国今年也将迎来她的六十岁华诞,想起远在天国的父亲,他离开我们已二十年整,如若他还在世,看到他为之辛勤工作一生的文联正在以全新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明天,该会是多么的欣慰!作为和文联同步成长的孩子,我又是多么庆幸能生在这样一个令我一生都感到温暖的文联大院里呀! 2009.6 |
-- 作者:穆怀书 -- 发布时间:2009/7/1 15:04:00 -- 又读灰兔姐姐的佳作!特别喜欢兔姐的素描和儿时的那些一般孩子所没有的才华。拜读《家住文联》一文,心里好像堵了一个大疙瘩。伯父受的那个罪,作为小辈十分难受。但愿那景不再重演,不再折腾了!如今文联的发展不可比拟。在纪念文联六十周年之际,九泉下的伯父也欣慰了! |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09/7/1 19:26:00 -- 文革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应该是差不多的,我家的书也都被抄走,不过我也看过偷来的书。看楼主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7/2 10:20:00 -- 幼时环境最亲切, 更兼丰富收益鲜, 怀念父辈经历事, 六十华诞作纪念。 |
-- 作者:大灰兔 -- 发布时间:2009/7/3 16:03:00 -- 谢谢各位版主关注和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