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7) ---- [原创]尘封的记忆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7&id=4157) |
-- 作者:小豆子 -- 发布时间:2008/9/1 15:19:00 -- [原创]尘封的记忆 打开尘封的记忆,晒一晒自己的过去。 剥录当年的知青写于74年6月24日的日记一则; 今天是五月节,上午放假半天。昨晚xxx的父亲来了并且带来了一点鱼,今天能吃上鱼了,而且还买了四斤猪肉。今年的端阳节在此过节的只有三人,王,张与我,其他人都回家了。今年这个节日是我到生产队以来,心情最为沉重的一个节日。吃喝什么都觉得心里好象塞住了什么似的,特别难受。 四年多来,我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什么呢?知识青年的下场是什么呢?大批的青年将来如何安排呢?难道真的在农村生活一辈子吗? 就在这节日里,我想起了我慈祥的母亲那布满皱纹的忧愁的脸,仿佛看到了她那被泪水浸红了的眼睛。做儿子的是多么想念亲自己,疼自己,爱护自己的母亲啊!然而做母亲的又是多么想念自己用双手一点点抚养成人的儿子哪!骨肉亲情是人类,人生的最为深厚的感情吧!骨肉分离这又是多么的难受啊!真所谓;死别固然惨注人心,生离对感情的撕裂也是痛苦万分。 端阳题记杂笔 一 禾叶未黄逢端阳,异乡灯下倍思娘。 他乡流落年四载,母子双思泪满襟。 二 沙坨国里人心波,正气不足邪气多。 此地生活实难过,何时离此死亦明。 三 惯于深夜思佳时,流落异地鬓将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田头挥舞队长笔。 钱财礼物不上贡,母子完聚是何期? 吟罢低眉心自忧,四顾室内只自身。 四 佳节重逢非佳节,亲人远离非亲人? 古来佳节人欣喜,偏我佳节心自忧。 写于一九七四年端阳节深夜十点三十分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9/2 8:26:00 -- 楼主大才!七四年的诗就写得那么感动人! 看来楼主是真的在那时候已经感觉压抑到几乎极点了,所以会被挤压出对于过节的感叹,对于下乡生活的呐喊,对于慈母成分的怀念。 向楼主问候了! |
-- 作者:孙书权 -- 发布时间:2008/9/2 9:08:00 -- 非常珍贵的日记,等将来建立知青纪念馆可以放在那里展览。文字不多,非常真实地反映了那时的苦闷,对前途的忧虑,带有普遍性。当知青这小小的雨滴渗入中国农村那广阔的贫瘠的土地里,我们才知道知青面对的是你的力量不可改变的世界,豪言壮语并不能改变这里的一草一木。苦闷彷徨是当时大多知青的精神状态。你面对大山大喊大叫,只有回声,没人理睬你。你曾有过的理想豪情都变成了可笑的东西。这时的知青也就更多地在思考,也是逐渐走向成熟的开始。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9/2 9:27:00 -- 以下是引用孙书权在2008-9-2 9:08:40的发言:
非常珍贵的日记,等将来建立知青纪念馆可以放在那里展览。文字不多,非常真实地反映了那时的苦闷,对前途的忧虑,带有普遍性。当知青这小小的雨滴渗入中国农村那广阔的贫瘠的土地里,我们才知道知青面对的是你的力量不可改变的世界,豪言壮语并不能改变这里的一草一木。苦闷彷徨是当时大多知青的精神状态。你面对大山大喊大叫,只有回声,没人理睬你。你曾有过的理想豪情都变成了可笑的东西。这时的知青也就更多地在思考,也是逐渐走向成熟的开始。 睿智的评价! |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08/9/2 14:39:00 -- 这是思考的记录,珍贵! |
-- 作者:小豆子 -- 发布时间:2008/9/3 17:38:00 -- 谢谢龙行天下的夸奖!“大才”担之有愧,实话实说才是真的,正如孙书权所说,当时“你面对大山大喊大叫,没有回音,没人理睬你”。一切的苦楚只有借助于日记,默默的倾诉自己的心声。还好,现在有了知青网这个平台,可以把我们的喜怒哀乐一股脑的发泄出来,丢掉了思想包袱我们又可以轻装上阵了! 哈哈!谢谢大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