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7) ---- 蛊毒[小说]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7&id=51943) |
-- 作者:春风2008 -- 发布时间:2010/12/7 18:55:00 -- 蛊毒[小说] 前言 好长时间没上论坛了,我的一本拙作也已完成,现挂上[散文小说],供大家欣赏,写得不好,请大家指点。希望你欢喜。多多给我评述噢,不胜感谢。 ![]() ![]() 蛊毒 文/学读 内容提要 这是发生在湘西苗族地区的故事,改革初期,支边大学生王建农被分配到边陲山区一个穷困的地方,他用 自己的知识,吃苦耐劳,带领大家走向致福的道路。在下去的几年里认识了美丽漂亮的苗族姑娘阿娜妮,结下 了深厚的感情。因王建农工作出色,后被调到北京工作。苗族姑娘阿娜妮对王建农的感情真诚,由于传统的爱 情观念,对他施放了苗族的蛊毒,希望他早日回来。由于误解而没有按时回来的王建农,深受蛊毒病魔折磨, 为了治好这病,王建农又回到了阿娜妮的身边,但是…… |
-- 作者:春风2008 -- 发布时间:2010/12/7 20:33:00 -- 第一章 相识途中师僧情 共叙藏史话佛缘 火车疾驰着,进入湘西,看着窗外秀丽山水,李老师不免感慨起来: “真是山清水秀啊!” 同卧铺车厢一个乘客接上话来:”人杰地灵啊!” 李老师回过头朝接话者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剃了个光头的僧人。他穿了一件黄布衣衫,很是显眼,真乃布衣和尚一个。不知是“真”和尚不? 在旅行中,当不认识的在一起,只要一个人发话,必然有人答话,以解孤单寂寞,不管他是谁。现在是一个和尚接上话,那对李老师可是求之不得,于是和他攀谈起来。 这次去四川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几天的会议除了学术报告就是讨论,整天脑子满满的,涨涨的。现在好了,坐在车上,不用动脑了,但心里倒是有点空空了。 上车以后,过了几个车站后就想找人聊天,可惜没有对象。上车的不是睡觉,就是没有吃饱的—在吃另食呢,没有一个“闲人”,只好作罢。只有这个和尚在打坐,不理睬任何人,好象与世隔绝一样。现在他接话上来那有不答理之理。 “师傅,到哪里啊?” “噢,到长沙!” “是吗,湖南是个好地方啊,你看外面多美啊!” 一阵沉寂。和尚好象话不多,但眼睛朝李老师瞟了几眼。脸上的表情也从原来的严肃变得和善起来。 “师傅,从哪里来呢?” “从西藏,” 当李老师听到和尚是从西藏过来,兴致马上来了。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几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宣传的和听到的多了。加上开始通火车了,全国已兴起了到西藏旅游和朝拜热潮。特别是那美妙动听的歌曲,更加使人向往,想到这里,李老师耳边就好象响起了韩红的“天路”,又响起了容中尔甲的“高原红”,以及次真降措“太阳升起的地方”…… “师傅,您哪里来啊?”和尚的一句问话把李老师的思路拉了回来。 “在成都开会呢,” “师傅,可是教师?”和尚的一句问话又把李老师问得迷惑起来。 “咦?这和尚怎知我是老师?”李老师心里一阵纳闷儿,这和尚不简单。他如何知道?待我细细问来,一句问话更加引起了李老师对和尚的兴趣。 “师傅,怎知我是教师?” 和尚避而不答,原来眯着的眼睛,睁开来。李老师这时才发现和尚两眼炯炯有神,一道眼光过来,李老师感到一股热流弥漫全身。再仔细观察和尚的脸,“好一张弥勒佛面!”, 这使李老师大吃一惊。刚才好象不是这样的啊。李老师仔细打量起他来。宽宽的额头,圆圆的脸,慈眉善眼,有点像演西游记里的那个如来,就是耳朵小了一点,不过,皮肤很是光泽。如果有头发,那肯定是一个帅气有福象的男子。 “师傅,何故到西藏啊?” 交谈之中,得知和尚是满腹经纶的一位僧人。或者说也是一个”驴友”,听他说他已经周游了四大佛教圣地了,这次是他约了全国各地的佛教信徒到西藏去朝拜了。 “好一个徐霞客式的和尚。”李老师对这位师傅顿时肃然起敬。因为李老师也是一个爱好旅游的人。对徐霞客的文章更是崇拜崇拜之至,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嘿,今天可碰上“真人“了。 他们从我国藏语系佛教于七世纪中开始谈起。并讲起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藏王,从和尚交谈中,得知西藏松赞干布藏王有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在藏名尺尊公主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迎请莲华生由印度入藏,折服了原来盛行的本教,佛教于是得到了发展和弘扬。看看这个和尚细声慢语,知识渊博,真可是厚貌深文,高深莫测。 随后他们又从佛教谈到了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活佛系统,又从前藏谈到到后藏。 从和尚嘴里李老师学到了知识和听到了有趣神秘的故事。李老师感觉到自己好象变成了学生,这个和尚成了一个老师一样。他那慢条斯理的口气,就象一个男中音轻吞慢吐在唱歌一样,通文达理的讲述,真像一个教师。 …… 李老师朝窗外望去,景色也越来越美,听“和尚”说进入了少数民族的地区了。 “听说这里人很美啊?”和尚听到李老师的一句话,嘴边露出一丝微笑。但也看出他的眉头皱了一下。 “是啊,可当心啊!”大家会意的一起笑了。 “不过,这里倒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听故事么,每个人都欢喜的,不管你是大人或小孩,何况李老师从‘和尚’的谈吐中,觉得这师傅可不是一般的‘和尚’啊,肚子里很有货啊。 “能否讲来听听啊?”李老师象一个小孩子一样期盼着。 “好,我就讲一个蛊毒”的故事,” “什么‘惑毒’啊?”弄得李老师这个大学教师如堕五里雾中。 “不是。是蛊毒,虫子下面一个皿字” “蛊毒吗,是一种药么?” 和尚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是!不过现在没有了,已经断绝了。” 李老师就象一个求知的小学生,赶忙起身给和尚倒上水,恭恭敬敬地等待和尚的下文。 |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10/12/7 22:52:00 -- 开头就下了一个扣,好,期待下文。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0/12/8 10:26:00 -- 人在旅途排寂寞, 教师僧侣交谈多, 开始讲述真故事, 定是一篇好小说。 欢迎春风友的大作发表!请在此用盖楼方式一一道来!谢谢了! |
-- 作者:春风2008 -- 发布时间:2010/12/8 18:01:00 -- 第二章 毕业分配何去向 女友许诺宽他心 90年代初,首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毕业,在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全国32所高校里贴出一个布告: 布告 由19XX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报名工作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启动后。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全国32所高校面向该州招收硕士研究生91人。现已全部毕业。根据录取时的考生与该州签订定向协议书,毕业后,该批硕士研究生全部回州工作,且服务年限不得少于3年。表现好者抽调国务院各部委工作。特此通告。 XX大学人事处 19XX年09月10日
湘西自治州是湖南省惟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该州十分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这批毕业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王建农和外语系的陈乐乐刚从图书馆往食堂走去,看到公告栏围着一批人。他们也朝前凑上去,陈乐乐个子不高挤到前面去看了,近1.8米高的王建农站在后面看。等陈乐乐挤出来时,已不见王建农的身影。 “真是的,等也不等人家一下。”陈乐乐嘟呶着小嘴,辫子一甩,朝食堂走去。 王建农就是待陪生中的一个,他看了这布告后,心里可象开了锅的水一样翻腾起来。他是个湖南农村来的人,他在家里排行老四,前三个都是姐姐,看来不生出一个男的是不罢休的。因为只有一个男孩,家里省吃俭用,都让着他。人也长得很高大。好在他也比较争气,运气也不错,考上大学不说,后又被选拔培养成研究生。转眼间现在快毕业了。 王建农看了布告后,心里乱了起来,去还是不去。本来想毕业后托陈乐乐的父亲在北京找一个理想的工作。现在这一布告打乱了他的如意盘算。 这里得交代一下,陈乐乐是他的女朋友,她父亲是外交部的一个老干部。听说是司局长什么的。门路可广着呢。现在可好了,自己是代陪生,那只能下去了,离开心爱的女朋友不说,还要回到农村,他从小生活在农村,他知道农村的艰苦,读书的目的本来也是想跳出农村。现在要到更加艰苦的湘西,那是更加不想去了。但是不去是肯定不行,原先在读书时签过协议,现在可咋办? 在学校图书馆的后面是一个小竹林,陈乐乐早就到了,陈乐乐低头看了一下手表,已是9.50分了,平时在星期六早上8点钟王建农早就来了。每次都给带来学校门口小滩上四个烧 饼。热乎乎的两人枪着吃。现在还不见他身影。干吗去了?。陈乐乐手捧着外语书,看了几眼又抬头怅望一下,心里在嘀咕着。 敢情王建农是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以至于走到陈乐乐的身后,她都没发现。等王建农把书包丢向石凳子,声音着实使她惊吓了一跳,猛回头,却看到了王建农一双手里递过来的烧饼。 “吓死我了,您到哪儿了?”一口京腔非常地道。 王建农坐在凳子上一阵沉默,过了一会长叹一声。 “怎么了?”陈乐乐关切地问道。 “去湘西的事啊,”王建农抬头朝陈乐乐看去,眼睛里期待着回答。 “去罢,也只两三年,很快的……,”陈乐乐边说边吃,她是一个快嘴,但看到他眼睛里的一丝愁绪,不由地停了下来。 “不是说,表现好的会很快抽上来吗?”看来陈乐乐到是和她的名字一样,很乐观啊。 “说是这么说,但时间这么长,到时就不知道怎么样了。”他知道国家的政策变化很快。谁知道以后形势会怎么样啊? 一阵沉默,陈乐乐到嘴的话又咽了下去,但想了一想还是讲了出来: “你不是党员吗?还是学生会的副主席呢,你不下去,谁下去?” 一句话呛得王建农刚想说的话又憋了回去。 “我……!” “你难道是怕我不等你吗?”陈乐乐温柔地朝他身边靠了靠,一只手拉起了王建农的大手。 “不会的,等着你回来,到时候回不来,我怎么也得求我爸把你调回来。”说着头朝他的肩膀靠去。”我现在大三,再读两年研究生,刚好你回来,到那时我们……” 王建农没有言语,只是使劲地握了一下她的手,使得陈乐乐大叫起来。另一只手搂着陈乐乐的肩膀向自己怀里紧了一下。 |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10/12/8 21:35:00 -- 看样子乐乐是个善良的女孩子。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0/12/9 10:49:00 -- 毕业分配定去向, 不能留京心发慌, 女友给他做工作, 两年分离有戏唱。 |
-- 作者:春风2008 -- 发布时间:2010/12/9 18:30:00 -- 第三章 苗家女子苦难情 祖孙相依命靠天 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和扶贫有一个地方,是湘西的沱江边上有一个小村,常年清澈婉约的沱江流过它,水清见底,鱼儿可数,长长的水草随着水流轻轻地飘着荡着。两岸吊脚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别具建筑艺术特色。勤劳的人家蹲在沱江边浣纱捶衣、洗菜淘米,沱江水倒映出朴素勤劳人们的身影。小桥边几只引颈高歌的肥鹅正活泼地追逐嬉戏,此情此景,犹如走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小村离凤凰古城大约60公里,过了山江镇不远就是得夯村了。那是一个僻远的山村苗寨,景色虽好,但还是一个很穷的贫困地方,听说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老家离这里就不远。 得夯村这几天热闹起来了,听说省里有人要来扶贫,不知啥时候来。各家各户都议论这事。能分到自己家就好了,听说有补助款,分到的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再说苗家人可是一个热情朴实的民族,另外能认识一个城里的人那可是值得自豪的事。另外最主要是,住在你家里,他可以帮助你啊,谁不想富裕啊。 村里住着一对穷苦的人家,只有二人,是一老一少,孙女和奶奶二个人,自从父母亲在一次车祸去世之后,玛汝戴帕和奶奶一起过日子,说起失去双亲,那是十多年前的一次过节的事了。 “赶秋”是花垣苗族比较隆重的节庆。苗语叫“赶秋场”。每年立秋这一天逢哪一个地方赶场,那个地方就是这一年的秋场,苗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涌来,这便叫“赶秋”。此时,还是庄稼成熟、丰收在望时节,故有庆丰年之意。年长者,闲情逸致,优哉游哉,年轻者,三、五成群,寻朋会友,谈情说爱。其他人则利用“赶秋”这一天,做生意买卖,渴望生意兴隆。所以,这一天的”赶秋”人山人海,热闹非常。玛汝戴帕父母亲一家这天早早起来了,虽然做了父母,玛汝戴帕父亲和母亲还是和年轻人一样,要去“赶秋”,几个年轻人准备坐同村岩尤的拖拉机去,大家挤挤嚷嚷上了车,同一个村的年轻人就有二三十个人坐在上面,节日的气氛完全冲淡了交通安全意识。结果在下山转弯时,拖拉机翻到了沟里,一场喜庆变成了一场灾难。死去5人,伤10多人。不幸的是玛汝戴帕父亲和母亲全都遇难。从此,家里就剩下了奶奶和幼小的玛汝戴帕。 艰苦的生活伴随着玛汝戴帕的成长,虽然乡政府对她们这一老一小帮助和照顾,但家里还是非常穷困。在大队合算制时还好一点,有队里的照顾,后来到土地承包后,那生活就更苦了,家里没有一个男人,所有的体力活都落在这一老一少的头上。艰苦的生活磨练着祖孙二代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玛汝戴帕出落成一个山里的美丽风凰,人长得漂亮不说,在奶奶的教诲之下,从小就开始跟奶奶学习苗族刺绣,学唱苗歌。小玛汝戴帕歌声甜美,刺绣更是远近闻名的能手,如锦鸡配芙蓉,鸡美叶葱茏;黄雀配菊花,美妙人人夸;老鼠躲在葡萄下,人人不会把它打;鸳鸯配水仙,双双都灵艳;鹅鸭戏荷花,分明是幅画;倒虾在水茸里窜,不准捉来只准看;螃蟹蹲在岩石上,美妙世无双;喜鹊在梅花树上叫,令你笑颜上眉梢……。她的绣出来的枕头和床单或者衣物,一件件不仅寓意深长,且精妙绝伦。这些东西拿去卖几个钱以补贴家用。这在当时还没开放的山寨和贫困的家庭已经是很不错了。 玛汝戴帕姑娘从小性格内向,小时候父母过早的去世,使她心里承担着世人所没有的痛苦和悲伤,就是碰到特别高兴的事,也只是露出两个小酒窝,含羞地抿嘴一笑。 这几天清早,喜鹊就在门口的大树上喳喳叫,奶奶在堂屋门口挑拣玉米,她朝树望去,自言自语的说: “多少日子没有听到喜鹊叫了,自从你爹妈走后就没有再听到过啊,唉……”,人说:“先知先觉预知术喜鹊呜叫吉凶兆”,苗民族的风俗也和汉人一样。喜鹊叫总认为是好事,奶奶好象感觉到了什么,喜鹊叫她觉得很吉祥。 玛汝戴帕拿着砍柴刀准备进山,家里的柴禾已不多了,要砍点回来,家里没有男人, 所有这些粗话都是玛汝戴帕自己干。自从包产到户以后,原来的生产队是现在的村,队里分给玛汝戴帕和她奶共几亩田、几分的山地和山林。奶奶和孙女相依为命,开始奶奶带着孙女上山砍柴种地,现在玛汝戴帕长大了,一切的农家活都由这个姑娘干。 柴要到自己的山上砍。好在离自己的分到山也不太远,阿娜依从门后抄起扁担走了出去。 “卜果(奶奶),我上山了!” “阿娜妮,早点回来啊。”奶奶从小就叫玛汝戴帕这个名,其实娜妮在苗语里是芍药花的意思。芍药花是苗族人最喜爱的一种花,生命力强,可以观赏,还可用于做药材。奶奶给自己的孙女取了这个名字,就知其含义所在。其实“阿娜妮”在苗民族里取这名字有好多,和汉人一样,取凤呀、狗呀最多,意思就是好养。生命力强就好养罢,当然,文化人取名就讲究了,那有更深的含义,“名副其实”就会应证你一生的命运。 随着玛汝戴帕的走远,一阵清脆的歌声传来。 天上起云云起花, 包谷林里种豆荚, 豆荚缠坏包谷树, 娇妹缠坏后生家。
阿妹门前一重坡, 别人走少郎走多, 铁打草鞋穿烂了, 不是为你为哪个? …… |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10/12/9 21:49:00 -- 苦难中长大的苗女,等待她的不知是福是祸。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0/12/10 9:01:00 -- 主角人物渐出场, 依次介绍背景忙, 祖孙遇到喜鹊叫, 扶贫落到她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