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7)
----  [原创]又到端午时节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7&id=61002)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11/6/1 16:27:00
--  [原创]又到端午时节

                         又到端午时节

                                                     (旧稿)

 

  箬叶,绿在乌红木盆里;一篓刚淘的糯米,滴着乳汁呢……哈,吃粽子的端午节又到了!

   多少年来,每当端午前,母亲总要忙几夜,包一大堆各式粽子,分批放进铁锅,猛火煮,文火煨,“卟落落落”、“卟落落落”,袅袅热气夹带阵阵清香,弥漫整个屋子,一直飘入我梦中,引我口水湿枕头。

    母亲是小弄里出名的包粽能手,无论三角粽、元宝粽,还是小脚粽、秤砣粽,每只仅用一张箬叶,裹得棱角分明,结结实实,拳打不变形,脚踢不松散。过去——我说的是过去,如今无此古典风情了——常有刚结婚的新娘子,待出阁的大小姐,登门拜师学艺。母亲眯眯笑着,专教她们包子粽,即米粽每个角上,皆顶一颗红枣,意喻生子女。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端午吃粽的起源,该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端午时节,正值南方稻米产地栽秧忙月,天气热,农活重,客观上要求人们的下田饭食便携易存且保鲜,吃了又耐饥。这时,箬竹芦苇叶青青,恰好用来包黍米,于是,陈粮生出了新鲜味,变出了新花样。

    南朝吴均<续齐谐记>里,载有古楚百姓于每年五月初五,将粽子投进汩罗江,祭祀忧国而死的伟大诗人屈原的习俗。如此,端午粽融入了庄重的爱国主义内涵,怪不得它沉甸甸的。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一批文化人士为纪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倡议每年的端午日为“诗人节”。可叹现在谁还记得“诗人节”,却都知道什么“愚人节”、“情人节”。

    已近子夜,锅内仍“卟落落落”不断吟着。氤氲香雾中,母亲对我道:“你侄子想读硕士,你女儿正考大学,这头锅粽子是专给他们的。每只子里,我都放一粒苏州粽子糖,他们吃了,好顺顺当当状元,秀才!”

    我笑问:“妈,我吃什么粽 ,吃了怎样呢?”

“我为你包进了高邮红心蛋黄,你吃了,要继续心赤胆报国家,捉出更多‘米蛀虫’!”——解说一下:我在纪委工作,习惯称查处腐败分子为“捉蛀虫”。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11/6/1 22:16:00
--  

      老人家的粽子里包着爱,包着希望。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1/6/2 8:34:00
--  

端午包粽老传统,

慈母技精创新中,

最是红心蛋黄意,

忠心报国除害虫。


--  作者:穆怀书
--  发布时间:2011/6/2 23:02:00
--  
读起来很有滋味!欣赏了!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11/6/5 9:35:00
--  

感谢朋友们关注,祝端午节快乐!再附诗一首——

 

 

七律    怀屈原

 

又到家家裹粽时,隔墙谁诵《国殇》辞?

众人皆醉嫉醒者,一世尽忠沉墨池。

丽句化成迁甫韵,英魂散作岳辛骐。

楚宫秦殿颓无瓦,千古香缭屈子祠。

 


--  作者:无为无畏
--  发布时间:2011/6/6 10:26:00
--  
以下是引用闯北走南在2011-6-1 22:16:00的发言:

      老人家的粽子里包着爱,包着希望。

慈母殷切希望儿孙发达,儿子拳拳之心感恩戴德,此人间真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