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7)
----  长篇知青小说《风雨紫竹沟》正式出版发行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7&id=66498)

--  作者:华蓥樵夫
--  发布时间:2011/9/25 15:40:00
--  长篇知青小说《风雨紫竹沟》正式出版发行

           长篇知青小说《风雨紫竹沟》正式出版发行


    长篇知青小说《风雨紫竹沟》的作者是四川渠县知青李明春(重庆知青文化研究群里的宕渠五味子),长篇知青小说《风雨紫竹沟》17万字,记写了三个年轻人上山下乡到川东大巴山深处插队落户当知青的经历,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回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0246d0b309h3u988iuju.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62510azj3q22njuzl2nau.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1/9/25 16:17:00
--  

知青又出新作品,

正式出版众欢庆,

插队经历多故事,

大家回味品真情。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11/9/26 6:02:00
--  
      楼主可将此书有关情况(封面、版权页、目录、内容提要、评论文字)发到汾酒传香版主的邮箱里,以便在知青书屋里推荐给大家。
--  作者:华蓥樵夫
--  发布时间:2011/9/27 23:57:00
--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1-9-25 16:17:00的发言:

知青又出新作品,

正式出版众欢庆,

插队经历多故事,

大家回味品真情。

 

谢谢你的贺诗!


--  作者:华蓥樵夫
--  发布时间:2011/10/2 11:07:00
--  
                                                  留在记忆中的那些人和事

                                                

                                                           --读李明春长篇小说《风雨紫竹沟》有感

                                                                                李树平

                                                                               。

 

去年秋天,明春对我说他想写一本关于知青的小说。不久,他就把写好的第一个章节草稿给我看,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随后,他每写完一章我就成了第一读者。他用了两个半月时间完成了全稿,我也“走走停停”看完了他的整个《风雨紫竹沟》。然后联系出版社和印书的过程太长了,真像怀胎十月一样,直到现在才把书拿到手。我把《风雨紫竹沟》从头到尾再读了一遍,对同是知青的我的老领导明春先生更增添了一种敬佩之情。在这里,我就明春的这部新作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吧:

一、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

小说中有的情节看似荒唐和荒谬,但在那个年代里却是一种真实,许多事情都是我们经历过的,至今历历在目。

1、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的落后、物资的缺乏、老百姓生活的贫穷,因此,小说中那些山区农村里那些偷鸡摸狗、顺手牵羊、耍小聪明贪便宜,以及倒手化肥等,在现在看来都是可笑的事,但却是那个时期真实存在的普遍现象。

2、县乡和农村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文化素质低下,方法简单粗暴,感情用事,是大环境使然,也是时代的真实,陈、熊、寇三书记的几件事皆如是。

3、秀才和细妹子偷情被细妹子父亲回家撞上后所捆绑,以及刘幺嫂借种生子的情节令人忍俊不已,哭笑不得,但又真实可信,朴实自然。

4、知青们的一些荒唐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一种压抑下的反抗,是一种被戏弄之人的玩世不恭,也是那时年轻人的一些共性。

因此,这本书的情节具有《儒林外史》的风格。

小说就是讲故事,或是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大故事串连起来的一串小故事,故事情节不管多么离奇,或委婉、或凄美、或起伏跌宕、或千绕百结,但都要立足于真实可信,都应是生活中原型的集中再现。

正因为真实,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编故事的能力和技巧。

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风雨紫竹沟》刻划了一群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工作热情、方法简单、文化不高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如:熊书记、李书记、寇支书等。

2、朴实、善良的山区农民形象:干娃、刘幺嫂、细妹子等。

3、不同境况的知青群体:黎志、秀才、华三、郑天棒、孙梅、史清秀等。

4、为官不仁的贺书记、封建迷信的段阴阳、老实本分的梁主任(秀才父亲)以及信用社、供销社的高主任、余主任和蒲队长等村民形象。

以上的人物群体就演绎出了小说中紫竹沟的全部生活故事,也鲜活在了我们读者中的眼前。让我们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从中能够多多少少发现人物身上也有着自己的身影或某些特征,因此,有一种亲切感,好像作者就讲的我们生产队里的故事,那些人我们都见过,有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三、清新朴实,充满地方风味的讲叙语言

作者把重点放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塑造上,没有刻意去追求语言的华美精妙,其实这也就是一种风格。让我们从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慢慢去品味那种纯朴的乡风、民俗,让喝惯了果汁和咖啡的人们品尝到了一种山泉的清美甘甜。

小说中记写了不少的小诗和民歌,都是那时农村搞阶级斗争和学大寨很流行的一种时尚,《风雨紫竹沟》中的山歌具有我们川东山区农村的地方风味,幽默诙谐,朗朗上口。让人读一遍便能记住,既反映了生活的现实,亦便于传诵。

作者说,这是他的第一部小说,而且又是一部长篇小说。因此,写的过程中充满惶恐,写好后等待出书时也担心人家会认为这像不像一部小说,书拿到手后又怕别人会看不下去,拿去卖废纸。

我拿到书后用一个晚上通读了一遍,我的朋友们也看了,大家都赞不绝口,都说没想到这本书这么精彩,让人爱不释手,有一种拿起来就不能放下并要一口气读完的冲动,看的过程中充满了轻松愉悦的快感。我想,一本小说书写到这个份上还能说不像小说吗?

我也看过不少的小说,看过后能够记住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不多,有的书看过就过了,什么也没有在脑海留下,有的连书名和作者一齐忘记了,而像《风雨紫竹沟》这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不多,也许正是我们也有过那样知青生活经历的原故吧。

我不曾创作过小说,也不是一个文化人,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看不到作品存在着那些问题,不足是肯定有的,但我看不到。不过,我还是要祝愿作者继续努力、多出作品,把肚子里珍藏的那些好东西拿出来我们大家共享。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11/10/2 13:02:00
--  
      知青小说反映的不仅仅是知青自身,更多的是反映了当时的农村和社会现象。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1/10/3 13:00:00
--  

知青自身生活多,

小说真实又灵活,

生动故事多铺垫,

爱不释手自然得。


--  作者:穆怀书
--  发布时间:2011/10/5 8:36:00
--  
祝贺长篇知青小说《风雨紫竹沟》正式出版发行!又一部知青史记展现在面前。



--  作者:天山雄鹰
--  发布时间:2011/11/9 15:50:00
--  
   知青小说,它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值得一读,盼望《风雨紫竹沟》早日见面。
--  作者:枪神
--  发布时间:2011/11/20 21:30:00
--  
 热烈祝贺长篇知青小说《风雨紫竹沟》正式出版发行!请问楼主哪里可以买到或者找谁邮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