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7) ---- [原创]高楼隐忧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7&id=9808) |
-- 作者:谦言婉语 -- 发布时间:2008/12/4 23:34:00 -- [原创]高楼隐忧 每天都要在路上走,也就每天都在观赏这城市的风景。城市里的风景不外是路中央的绿化隔离带,路两边的树,新近矗立起来的建筑物...... 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而城市里的建筑物似乎比季节和植物变化的要快。几日不从一个地方经过,再去那里,可能就会有一座新的建筑物拔地而起。行驶在路上,尽收眼底的都是那一座座高大,豪华的楼房;从城市的最高处看下去,遍地楼房入眼帘。 这处处大同小异的高楼,对很多人来讲,是司空见惯,也是似曾相识。因为这几乎成为了所有城市共有的“风景”。二十几年前,第一次从南至北地旅游一番。沿途所经之处,不看那特有的地方植物,不听地方口音,只撩一眼那里的建筑物,也可以大致猜出身处何处:是秀美的江南,是比邻港澳的花都,还是粗犷豪迈的胶东半岛? 曾几何时,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城市改造的不断升级;随着危旧房屋的大量拆迁,城市的面目变的整齐划一了,这整齐划一的标志便是处处高楼。从南到北,处处是现代化的“标志”。 三年前,曾到过云南边陲,参观新建的傣家特有的“竹楼”。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竹楼”是否也会发展演化成为钢筋水泥的外壳呢? 建国之初,建筑大师梁思成曾就古城的保护与建设提出过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三十几年后人们才在痛心疾首,追悔莫及之余,有了一些清醒和理智........历史会不会重演呢? 高楼似乎只是为美化城市而建:壮观的门面,豪华的装饰,常使人刮目相看。而身处这现代化的高楼内,又使人不由怀念起过去那并不十分讲究的老式办公楼:虽老旧,但实用;虽不现代,但开窗通风十分自如;虽条件与如今不可同日而语,但上下方便,一张乒乓球台,会聚起众多体育爱好者...... 现代化的楼房里,多了些拘谨,少了些随意;多了些严肃,少了些活泼;多了些“坐功”,少了些活动;多了些....... 现代化的楼房,多了些整齐划一,多了些“亚健康”的人…… |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08/12/6 9:16:00 -- 现代化的建筑外观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新奇,可内部却好像越来越封闭,越来越隔绝。这是否来自现代人的心灵的隔膜?楼主提出的隐忧真值得思考。 |
-- 作者:谦言婉语 -- 发布时间:2008/12/6 20:23:00 -- 以下是引用闯北走南在2008-12-6 9:16:33的发言:
现代化的建筑外观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新奇,可内部却好像越来越封闭,越来越隔绝。这是否来自现代人的心灵的隔膜?楼主提出的隐忧真值得思考。 谢谢!是的,楼房越盖越高,却阻断了很多美好的想象…… |
-- 作者:孙书权 -- 发布时间:2008/12/8 15:36:00 -- 我还留恋以前的四合院,从精神层面看,那种结构更便于人情的交流.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12/10 15:00:00 -- 高楼进化是非多, 关键还是人心隔, 如今防御超诚信, 交往之中怎谐和。 |
-- 作者:小豆子 -- 发布时间:2008/12/10 22:36:00 -- 哈哈! 现在人与人之间是打嗝,放屁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 作者:穆怀书 -- 发布时间:2008/12/11 11:52:00 -- 我望着林立的高楼大厦,无不感慨祖国城市建设的飞跃发展。前几年,我打听说原来住的老院,已经成了楼群花园。我特地来到这楼群之间,寻找已无踪迹的四合院。它原来是一位穆姓的私宅。三套中式四合院和一座三层小洋楼合壁的大宅院。灰方砖的影壁,还有出自老艺人刻砖刘之手的《西厢记》全本的镂空砖雕。还在脑海记忆犹深。 拜读谦言婉语楼主《高楼隐忧》颇有同感,我感慨高楼大厦,我更怀念那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四合院。 |
-- 作者:谦言婉语 -- 发布时间:2008/12/17 18:09:00 -- 以下是引用孙书权在2008-12-8 15:36:33的发言:
我还留恋以前的四合院,从精神层面看,那种结构更便于人情的交流. 是的,四合院的景物、四合院的人情都令人怀想…… |
-- 作者:谦言婉语 -- 发布时间:2008/12/17 18:10:00 --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08-12-10 15:00:24的发言:
高楼进化是非多, 关键还是人心隔, 如今防御超诚信, 交往之中怎谐和。 呵呵,是的。钢筋水泥阻断了很多…… |
-- 作者:谦言婉语 -- 发布时间:2008/12/17 18:10:00 -- 以下是引用小豆子在2008-12-10 22:36:35的发言:
哈哈! 现在人与人之间是打嗝,放屁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呵呵,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