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三晋大地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82) ---- [原创]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82&id=17223) |
-- 作者:贫农 -- 发布时间:2009/4/11 16:58:00 -- [原创] 从“走西口”看“杀虎口” 历史上,在与蒙古地区通商的交通要道上,自古就有“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之说,西口则是今山西右玉县的“杀虎口”。“杀 虎口”古称“杀胡口”,地处山西西北端的古长城脚下,与内蒙和林格尔接壤。自古依为拱卫京师的屏障,边防的军事要塞。是北方游牧民族南拢中原的入口,也是中原历代封建王朝出兵征战的必由之路,历代王朝都在这里屯兵扼守。“杀胡口”以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周伐猃狁,秦击匈奴,唐征突厥,契丹,宋战辽金,明抗鞑靼,演绎着无数战争史画。直至清朝,清政府为缓和蒙汉关系,采取柔和政策,将“杀胡口”改为“杀虎口”沿用至今。当时的“杀虎口”就像长城上的一颗明珠 灿烂辉煌。“杀虎口”即是西征清军理所当然的大本营,又是长城边关重要的税卡,形成了北方最大的边贸集镇,晋商著名的“大盛魁”发祥地就在“杀虎口”。清政府曾在此设有户部抽分署,中军都司,千总署等八大衙门,且衙门官吏都是朝廷命官。可见当时“杀虎口”之重要和荣耀。直到民国初年京包铁路修通后,作为边贸重镇的“杀虎口”才逐渐衰落下来淡出人们视野。走西口是内地人民进入蒙古地区谋生,经商发展的代名词,它的历史文化意义就在于加快了游牧民族地区文明形态的改变和进步,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的典型地区。 知青朋友,有时间真应该去“杀虎口”看看,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亲身领略一下草原文化,长城文化,古堡文化,晋商文化,西口文化的魅力。自驾车:北京至大同360公里,全程高速。大同往西南走109国道,经左云到右玉85公里,右玉县城向西北35公里到“杀虎口”。一路都是景。
|
-- 作者:汾酒传香 -- 发布时间:2009/4/11 21:57:00 --
谢谢贫农的精彩指点!有机会一定得去! |
-- 作者:贫农 -- 发布时间:2009/4/12 9:54:00 -- 真不好意思,贫农是电脑新手,刚玩没两天,这是我敲的第一篇文章,见笑了。精彩照片很多,不会上传,等我整明白了慢慢传上。请谅解。 |
-- 作者:贫农 -- 发布时间:2009/4/14 14:27:00 --
|
-- 作者:贫农 -- 发布时间:2009/4/14 14:31:00 -- http://b18.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76fb26cbe1a1072d5883d4e4932cd9b44f9875e54b47e30a92a06d2a5dbebdbc44048515db38bf82e81c6e80461034142430dfd21bdc931b1eb228c5b1e65322b4e8cd853d80856f4a19e847e3afb2283b777329 |
-- 作者:太行风 -- 发布时间:2009/4/15 17:21:00 -- 能否让我先睹为快? |
-- 作者:太行风 -- 发布时间:2009/4/15 17:25:00 -- 你什么时候去的?言语一声我也可以和你相跟去呀! |
-- 作者:沧桑壁崖 -- 发布时间:2009/4/15 17:27:00 -- 一点疑问? 注意到没有,电视剧中提到的杀虎口时说是晋中地区,这有些南辕北辙了吧? |
-- 作者:太行风 -- 发布时间:2009/4/15 17:42:00 -- 杀虎口绝不在晋中!应在晋蒙交界处。只不过电视剧时空转换太快,把走西口的距离大大缩短了,没有把当年走西口路上的艰辛表现出来,这也是这部戏的遗憾之一! |
-- 作者:沧桑壁崖 -- 发布时间:2009/4/16 10:02:00 -- 以下是引用太行风在15/4/2009 PM 5:42:37的发言: “走西口”剧中并没有描述杀虎口在晋中。“杀虎口”剧有明确表达杀虎口在晋中,我所谓南辕北辙指的是这里。
杀虎口绝不在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