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三晋大地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82)
----  张嵩父老乡亲真诚欢迎北京知识青年再回张嵩第二故乡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82&id=29767)

--  作者:感悟人生
--  发布时间:2009/10/28 14:53:00
--  张嵩父老乡亲真诚欢迎北京知识青年再回张嵩第二故乡

张嵩父老乡亲真诚欢迎

北京知识青年再回张嵩第二故乡

 

乔丰收      张建民

    

      八载春花秋实,三千风雨兼程。三十个从毛主席身边来到张嵩的北京娃,犹如一缕佛面春风,村庄、田野、学校,处处飘荡着好听的京腔京韵;农家、场院、巷道处处洋溢着欢快的面庞笑容。知青们离别了亲人,张嵩人就成了你们的亲人;知青们告别了故乡,张嵩村就成了你们的家乡;知青们告别了爹娘,张嵩村的父老乡亲就是你们的爹娘。白面馍馍,小米稀粥,萝卜白菜晒面酱,红薯高梁小杂粮;住进家户,睡上土坑,同吃同住同劳动,煤油灯下聊家常。犁耧耱耙,春种秋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成八瓣;洪水泛滥,果园成溏,土墙坏屋倒塌,跳进水里装水泵。平田整地、引黄水渠、田间地头,无处不洒下你们的汗水,你们在这里奉献了人生最美好的八年青春。

      当年,乡亲们敲锣打鼓,知青们是那么轰轰烈烈的来了;八年间在沉寂失落中,又是那么悄无声息的走了,三十多年来一直少有音讯。当年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知青,如今都步入花甲之年了吧。知青们当老师时教的学生,如今已到不惑之年,相聚时常常念叨起知青老师;乡亲们说起知青如数家珍,绘声绘色,沉缅于往日的岁月中。说起当年的知青,许多乡亲在三十多年后都能叫出你们的名子:

      原在张嵩村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30人)

      一队:薛纪强  伊大蕴  常秀栾  胡文昆

      二队:关继龙  冯彝会  权文敏

      三队:陈尉昆  支保顺  李明霞

      四队:恽  异  关世杰

      五队:李培基  范小兰  范小峰

      六队:宋  满  宋  琦  刘  琪  张克权

      七队:(之后有人调整又去了那里)

      八队:朱昆年  霍丽珠  张文华

      九队:林均因  吴玉芬  张松祥

      十队:于蕴洁  汤世平  汤田君

      十一队:夏集励  赵维智

      从你们六八年下乡至今四十一年,张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已今非昔比。运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张嵩又是运城的最中心,这里有着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上的“三相张家”的根就在张嵩5队;明代重臣乔应甲也是张嵩村北社人,乔阁老文化已申报国家级保护,他所著《半九亭集》已从民间发掘出来,书中共有对联4680多条,该书的问世引起了全国楹联界的极大关注,2007年12月中国楹联协会主席刘育新亲往张嵩进行了考证,亲笔题写“清正廉明,江山砥柱;深洪博大,学海鲲鹏。”尊称乔应甲为“中华联圣”。2008年12月20日,全国楹联界20多位专家聚集张嵩村举行了乔阁老楹联文化研讨会。

      我们今天发展了,我们今天富裕了,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你们,不会忘记四十一年前的三十名北京插队知识青年,你们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今天我们仍然想念你们,回来吧,知青朋友们,张嵩村的父老乡亲想念你们!到张嵩村来走一走、看一看,把你们的新知识、新观念带过来,把你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带过来,为你们的第二故乡腾飞再当一次助推火箭!

      岁月燃情,魂牵依旧河东地;年华喝彩,梦萦还是张嵩情。回来吧,知识青年朋友们!瞅一瞅熟悉的院落,踩一踩熟悉的土地,听一听耳熟的乡音,进一进住过的房子,看一看熟悉的乡亲,吃一吃农家的饭菜,吼一吼蒲州的梆子,找一找当年的影子。张嵩村的父老乡亲们真诚地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四十一年后再一次踏上这片充满生机、充满深情、充满希望的黄土地!

 

                         张嵩村党支部书记   乔 丰 收

                        

                         张嵩村村委会主任   张 建 

 

                                 二00九年九月二十日

 


--  作者:汾酒传香
--  发布时间:2009/10/29 17:35:00
--  

“我们今天发展了,我们今天富裕了,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你们,不会忘记四十一年前的三十名北京插队知识青年,你们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今天我们仍然想念你们,回来吧,知青朋友们,张嵩村的父老乡亲想念你们!”

 

   这就是当年插队知青们留给山西农村广阔天地的历史印记!

以新的生机和新的理念融入了农村,改变了农村,成熟了自己!


--  作者:感悟人生
--  发布时间:2009/10/29 22:26:00
--  

 

    汾酒之香“以新的生机和新的理念融入了农村,改变了农村,成熟了自己!”


    说的极是,这次从澳洲飞回来知青在和我聊天中说道:“在那里我曾经遇到过很多从

 

没有遇到过的困难,但是我一想知青那么艰苦的岁月我都过来了,这些算什么,后来我

 

挺了过来”。是啊,只要有知青岁月这碗酒垫底,生活中就没有喝不了的酒!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09/10/30 12:03:00
--  

运城---张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张嵩.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09/10/30 12:10: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感悟人生
--  发布时间:2009/10/31 21:26:00
--  

对极啦!!!这里应当是运城市的中心地带,距市中心20公里。


--  作者:感悟人生
--  发布时间:2009/11/6 14:31:00
--  
  美 好 的 圆 梦          深 情 的 感 谢

 

      昨天晚上收到北京知青朱昆年发到我邮箱里的电子信件,又生许多的感动:只要有梦就能成真,只要有情就会感动。

 

      已经回来好几天了,大家仍然沉浸在欢乐的回味中.乡亲们太热情了,张嵩变化太大了,山西太美了!为了这次活动,你和村两委做了大量的准备和细致周密的安排,真不是一个谢字就能表达的.虽有许多话想说说,可是----回想满心全是戏,话到临头却无言.以后慢慢聊吧!请转达我和回村知青对张主任、乔书记和乡亲们的问候!

      把我在村重阳联欢会上代表知青的发言稿附上.
                                                                                        朱 昆 年

 

                        乡亲们,我们回来了!

 

      当我们听到村两委代表乡亲们的热情邀请——[张嵩父老乡亲真诚欢迎北京知青再回第二故乡----张嵩的乡亲们仍然想念当内的知青,而且说起知青如数家珍,绘声绘色,常常沉缅于往日的岁月中,许多乡亲还能叫出你们的名字------]这些话语让我们激动不已思绪万千。过去的一幕幕又浮现在我们眼前:张嵩村、张嵩的父老乡亲、张嵩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都是我们40年来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情节。

      我们深深的记得,40年前当我们走下北京开到运城的火车,坐在马车上伴着夜色走进张嵩村时,看到在街巷的两旁、在高高低低的土墙下,或蹲或站拥挤着一排排的人群,思绪复杂的我们透过忽明忽暗烟斗的红光看到乡亲们一张张亲切、质朴、友善、关怀的面孔在用无言的注目礼欢迎我们的时候,我们被真诚的接纳了。从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了张嵩人;

      我们深深的记得,乡亲们把亲手织好的各色土布送到我们的手里,让我们感到如同生活在自己家里亲人的身边;

      我们深深的记得,在田间和地头,乡亲们与我们热情的拉家常、问寒问暖把带来的红薯和馍馍塞到我们手里,让我们忘记了劳累和离别家乡的苦闷;

      我们深深的记得,每当麦收时节,我们经常落在了割麦队伍后边而焦急的向前张望时,总有好心的社员在我们前边帮助割出一段空地;

      我们深深的记得,每当我们返家探亲时,队里和乡亲们的亲切送别和声声嘱托,让我们顿生依依惜别之情;

      我们深深的记得,我们和张嵩人民共同生活的每一天

      我们不会忘记,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张嵩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之中,而由于我们的到来给乡亲们的生活增加了负担、给各级领导的工作带来了麻烦,然而你们以宽宏的胸怀热情的接纳了我们而毫无怨言。我们的青春年华是在张嵩度过的,8载春花秋实我们和张嵩人民一起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同劳动。张嵩的条条街巷有我们的足迹、张嵩的一草一木浸润过我们的汗水、张嵩的土地上记录着我们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斗转星移,40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大都过了花甲之年,根根白发记载着岁月的洗礼,道道皱纹雕刻着时代的记忆。然而,每当我们相聚在一起回忆起过去,谈论起张嵩的人和事时,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又成了青年。是啊,我们的青春在张嵩,张嵩有我们青春的印迹,这一段特殊的生活是我们生命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段。张嵩是乔阁老的故乡,有着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蕴,存落着大量的中华文明文化的瑰宝。尽管那时处在动乱年代,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张嵩人民还是潜移默化的传承给了我们大量的文明文化的精神财富,我们带着这些财富走向成熟、走出张嵩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北京,当面对城市生活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当一次又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的时候,我们的脚步是坚实的、心态是平静的。 因为我们有张嵩乡亲们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

      下边小诗一首送给张嵩人民

                                                 甘苦常从极处回   咸酸未必是盐梅  

                                                 张嵩回首四十年   笑谈红黄蓝白黑

      谢谢!             

                                                                          2009年10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