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三晋大地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82)
----  [转帖]三晋风情:三晋家家汾酒香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82&id=32782)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09/12/12 9:08:00
--  [转帖]三晋风情:三晋家家汾酒香
山西人爱吃醋,妇孺皆知。山西人对汾酒兴趣亦浓,像爱吃醋那样迷恋着汾酒。

  山西人以喝汾酒为荣。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祝寿庆功、赠送亲友都用汾酒。山西杏花村汾酒,一年造酒三万三千多吨,其中两万多吨被山西人喝了,全省人均一斤三两。儿童不喝酒,女人喝不多,按全省八百万成年男子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喝汾酒六斤多。笔者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遇到一位“酒仙”,嗜汾酒如命,一天不喝就难受。十年中,他喝掉一吨多汾酒。像这样的“酒仙”、“酒徒”,在三晋大地有不少,据说,有的老人就是抱着汾酒瓶而终的。

  山西人为什么对汾酒这么钟爱?其原因是汾酒酒色纯净,绵柔清香,回甜爽口,饮后余香,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自从一九一五年汾酒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大奖后,至今共得了八十多次大奖。

  除此而外,汾酒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国酿酒史上最悠久的酒。从杏花村遗址出土的青铜酒具看,这里从商周时期就开始酿酒。唐代与清代是杏花村酿酒历史上两个鼎盛时期。杜牧《清明》诗写的就是这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镇上作坊达到七十多家。到清代,增加了二百多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汾酒一度成为中国第一大名白酒。在山西,喝汾酒成为许多人家的传统,家境再穷,也要汾酒招待客人。

  到了现代,汾酒往往与革命者相伴。一九0五年八月,孙中山在日本与黄兴相聚,喝的就是汾酒。几天后,孙中山、黄兴等在东京举行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期间孙中山以汾酒举杯明志,誓死推翻帝制,为恢复中华,建立民国而奋斗。抗战时期,在汾阳一带,八路军借汾酒神威伏击鬼子,大获全胜。

  汾酒能够走向千家万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价格低。一瓶只有十多元人民币。因而,山西人又把汾酒称为“老百姓的名酒”。 [中新社]


--  作者:易森
--  发布时间:2009/12/12 21:43:00
--  
瓶装汾酒现在也涨到三十多了。
--  作者:汾酒传香
--  发布时间:2010/1/5 6:17:00
--  

   杏花村,以汾酒闻名天下。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历史上,中国著名文人、学者李白杜甫杜牧宋延清顾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赋诗赞誉。李自成进北京路经杏花村,停留三日,留下“尽善尽美”的题匾,杏花村曾一度更名为“尽善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杏花村

 


--  作者:汾酒传香
--  发布时间:2010/1/5 6:19:00
--  
1922年,作家萧湘在汾阳杏花村采风时,就已收集到当地百姓的口述史:“在唐朝的时候,杏花村这个地方万树杏花,叫杏花坞。”笔者认为唐宋时期山西杏花村名已约定俗成,与汾酒工艺有关。杏花村之所以“万树杏花”体现的是实用价值不是观赏价值。古汾酒工艺需要杏仁,因而杏花村地区广栽杏树。

江地先生在《汾酒历史初探》一文中指出,竹叶青酒在唐代已有,唐末宋初发展为羊羔酒。北宋张能臣《酒名记》则记载为汾州杏仁露。

宋代《北山酒经》记载竹叶青和羊羔酒的配方,并多次提到杏仁在酿酒中的作用,“杏仁曲,每面一百斤使杏仁十二两,去皮尖,汤浸于砂盆内,研烂如乳酷相似。用冷熟水二斗四升浸杏仁为汁,分作五处拌面”。说明唐代酿酒很重视杏仁,书中特别提到南方用瓷盆,北方用砂盆,那么杏仁曲主要指北方了。在明代高廉的酿酒著作中就进一步明确:汾州羊羔酒的配方,“曲十四两,杏仁一斤”。这就意味着唐末宋初,汾州生产的几种著名药酒汾清酒、羊羔酒和杏仁露,离不开杏仁。酒坊附近自然会广载杏树,所以人们将酒坊村,渐渐呼为杏花村。杏花村一词在唐末宋初成为酒村的代名词可能就源于此。笔者认为北齐时汾州生产名酒汾清可能也是一种保健酒,所以“帝日饮二杯”,这种保健酒在末宋初演变为羊羔酒,杏仁露,所以中国最早的杏花村在汾州是有道理的。唐并汾故道汾州郭栅镇北三里外就是汾州杏花坞酒坊,由于杏花村酒坊地势较高,过往客商一眼尽望杏林匝匝,自然要一饮为快。唐末诗人中有四位诗人用到了杏花村一词,这几位诗人都与山西有关,有两位就是地地道道汾阳人,即薛能和温庭均(其祖父封为汾州西河郡公),虽然,有学者提出杏花村在唐末宋初逐渐演变为一种诗酒意向,但是, “杏花村”一词的酒文化意向当源于此。从诗歌的年代来看,唐诗《清明》“杏花村”则是这种意向的滥觞。

到了元代,政府便将羊羔酒以中国特产出口英、法等国,并在出口洒瓶上贴上杏花村商标,商标上尚有一副题联:“金蹬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这是中国洒第一次贴标出口。也印证了元代杏花村名的存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杏花村景色

 


--  作者:汾酒传香
--  发布时间:2010/1/5 6:26: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麻桑
--  发布时间:2010/1/5 9:32:00
--  
据说那年山西发生假酒的事件后,人们都不敢再买这类的名牌酒了.谁也搞不清是真?还是假?
--  作者:垦荒者
--  发布时间:2010/1/12 15:54:00
--  
人说山西好地方
--  作者:北岳恒山
--  发布时间:2010/1/20 22:44:00
--  
以下是引用汾酒传香在2010-1-5 6:17:00的发言:

   杏花村,以汾酒闻名天下。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历史上,中国著名文人、学者李白杜甫杜牧宋延清顾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赋诗赞誉。李自成进北京路经杏花村,停留三日,留下“尽善尽美”的题匾,杏花村曾一度更名为“尽善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杏花村

 


--  作者:北岳恒山
--  发布时间:2010/1/20 22:46:00
--  
以下是引用垦荒者在2010-1-12 15:54:00的发言:
人说山西好地方

西


--  作者:淑朗
--  发布时间:2010/1/26 0:26:00
--  

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五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