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三晋大地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82) ---- [原创]今日大寨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82&id=50218)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0/10/28 14:30:00 -- [原创]今日大寨 今日大寨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乡,地处太行山麓。1964年的一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使大寨成为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样板被中国政府向全中国农村推广,从而也让大寨在中国闻名十几年。
大寨村口
六十年代盖起的窑洞房
大寨人民公社的痕迹依然存在
这一期间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人从山下担土到山上,造起了汗涝保收的人工梯田,平均个劳动力搬运土石方作业量达1000多立方米,担土80多万担;每人每年担石头880多担,担粪、担庄稼十万斤。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大寨村的先进事迹,并配发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中国人民学习大寨的战天斗地的精神,中国大陆掀起了学习大寨热。
这座旧楼是农村会计服务中心
2002年设计的远景规划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0/10/28 14:41:00 --
在老村的尽头是 陈永贵故居
小院子里,一进门左面是传达室,右面开辟为陈列窗,陈列着当年用过的农具。
走进二道门,迎面的是两座窑洞,左面是厨房、杂物房,右面是卧室。
卧室墙上挂着当年的照片。
大门内的传达室
在卧中,现在出售着陈永贵孙子的回忆录。 陈永贵之子陈明珠曾经在其撰写的回忆录所写的序中说:“1964年,毛主席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从此大寨引领一个时代15年。这绝不是单纯依赖机遇,其中定有缘由:人生道路,不苦干不行,种庄稼如此,办任何事情也是如此。小到个体,大到国家,多少次历经痛楚,幡然醒悟后总会归结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根本;多少次迷茫后,还是觉得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是取得成功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对事业执著的追求才是最持久的快乐。”
故人已去,鲜花依然灿烂!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0/10/28 14:43:00 --
故居内,陈永贵当年与国家领导人的照片仍吸引着来访者的观看。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0/10/28 14:59:00 -- 在陈永贵故居的隔壁就是老英雄、大寨第一任村支书贾进才的老伴宋立英的家。
现在建立了宋立英超市。
宋立英,1930年生,她算得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新闻人物。大寨的四大人物:陈永贵、郭凤莲、贾进才、宋立英曾经在中国近二十年的历史中,频频成为新闻记者追逐的对象、新闻报道宣传的重点。
她手里捧的是我们的阿元图文摄影师2009年为 宋立英与中国知青网周秉和理事长的合影。
凡是来店点买东西要求她签字的人,宋立英都会为他们认真地写下自己和日期。
在宋立英超市的墙上挂着当年与共和国领袖们的照片。
宋立英与李先念的合影
宋立英与邓小平的合影
宋立英与周恩来的合影
宋立英总是在店门口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客人。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0/10/28 15:06:00 -- 大寨村委会
住房的变迁:现已有三分之一的群众修起了新宿,甚至从窑洞排房变为二层楼房,户均面积168平米,总造价7万人民币,农户出资五万元,集体补偿2万元,整地、规划、设计、水、电、路实施全由集体解决。村民全部人家搬进了新楼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寨新村-06.jpg: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0/10/28 15:28:00 -- 虎头山上标志性建筑——团结沟渡槽
站在这座1974年大寨人建的团结沟渡槽上,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青山掩映中的一栋栋楼房点缀其间,梯田已成风景。槽下的清水在唱歌,远处的群山在欢笑。欢歌笑语中,大寨人走进了新时代。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0/10/28 15:44:00 -- 曾经的大寨,本来是中国太行山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小山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人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将“七沟八梁一面坡”变成高产稳产的“海绵田”,成为当时人与恶劣自然条件抗争的典范,受到毛主席的称赞。一场“农业学大寨”的运动随后席卷全中国,海内外约有1000万人来这里参观。 大寨其实并不大,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花上半天工夫便可走遍全村;大寨人也不多,总共520多口人。2008年大寨村民的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是同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倍多。
虎头山,这里的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已经改造为森林公园
虎头山上绿树成荫,叶剑英1977年9月15日题写的“虎头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在一块高耸的岩石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当年大寨人栽种的松树,现在茂密成片,郁郁葱葱,像哨兵一样威严挺立,忠实地守卫着这片神奇富饶的土地。站在这里,俨然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夹杂着果香、青草味的新鲜空气随着阵阵秋分迎面扑来,惬意极了!
山上大部分已经退耕还林,漫山遍野的红叶层林尽染。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0/10/28 16:09:00 -- 虎头山上的水利设施
周恩来总理三上大寨的纪念碑亭
郭沫若同志的部分骨灰埋葬在这里
郭沫若同志亲手植的树
郭沫若为大寨的题词
虎头山上老英雄贾进才墓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0/10/28 16:17:00 -- 狼窝掌沟一千五六百米长、十三四米宽,落差200多米。山高坡陡、地形险恶、乱石遍地、荒草没腰、野狼乱窜、洪灾不断,给大寨人造成的灾难最大;然而因为它面积大,如果能够改造出来,给大寨提供的粮田也将会最多。
从1953年到1962年,从初战白驼沟到三战狼窝掌,大寨人劈山填沟,重新安排山河,在7条山沟里垒起了总长7.5公里的180多条大坝;把300亩坡地垒成了水平梯田;把4700多块地修成了2900块,还新增加了80多亩好地。平均亩产从65公斤上升到385公斤,有的梯田的亩产量竟然超过500公斤,这个产量甚至比当时江南一些地区的产量还要高。在中国农业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寨不仅没有人挨饿,反而每人向国家上交余粮400多公斤。
虎头山上知青林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0/10/28 16:27:00 -- 大寨村背后的虎头山上新建了一座规模巨大的普乐寺,这是大寨二代们兴建的地标建筑,也许他们希望用这座方圆百里罕见的大庙吸引游客,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寨 普乐寺 牌楼
大寨 普乐寺 山门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大寨 普乐寺 钟鼓楼
大寨 普乐寺 配殿
大寨 普乐寺 天王殿
大寨 普乐寺 大雄宝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