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三晋大地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82) ---- [原创 《京华动物园》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82&id=60408)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5/21 10:33:00 -- [原创 《京华动物园》 京华 动物园 BEIJING ZOO
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本动物园开园了! 欢迎各界人士带着自己的小朋友到这里参观浏览,增长知识. ——动物人类的朋友! 北京动物园是中国开放最早,饲养动物最多的动物园之一,距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它位于西城区西直门外,占地面积约 89公顷,水面5.6公顷。饲养展览动物450余种4500多只;海洋鱼类及海洋生物500余种10000多尾。每年接待中外游客 600多万人次。 从清末时期的万牲园,民国时期的农事试验场,到建国后的北京动物园;从供皇宫贵族、官僚军阀游玩享乐的场所到现今的供广大人民大众休息游览的场所,这中间北京动物园也曾走过一条极不平坦的道路。北京动物园的发展史分为六个阶段,即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纵观90年的历史,特别是建国后的半个世纪,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怀,无数动物园人的奋斗,才使得北京动物园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的北京动物园是国家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十佳动物园之一,市文明先进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园建立了友好联系,许多国家及知名人士赠送给政府和人民的礼品动物都在这里饲养展出。
![]() ![]()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5/21 10:35:00 --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5/21 10:36:00 --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5/21 10:37:00 --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5/21 10:42:00 -- 小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 又名红熊猫、红猫熊、小猫熊,有时在中文中也称火狐,英文中亦有“Fire Fox”即是对其的直接译名,是一种哺乳类动物,分布在中国南方到喜马拉雅山麓、不丹、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等国。属于食肉目、小熊猫科。它究竟应该列在熊科或浣熊科是多年来一直被争论的问题,最近经过基因分析,认为与美洲大陆的浣熊亲缘关系最接近,应该单独列为小熊猫科。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5/21 10:55:00 -- 小熊猫体形肥胖体长40~60厘米,体重约6千克。全身呈红褐色,四肢呈棕黑色,体毛长而蓬松,脸圆,具白色斑纹,唇、耳缘和颊白色,脸上有白斑,眼鲜艳;尾粗,长超过体长之半,具9个棕黑与棕黄色相间的环纹,颇显著,因此,中国四川省称为九节狼。小熊猫四肢粗短,背部毛色为红棕色,其眼眶和两颊甚至连嘴周围及胡须都是白色。最好看的是一条蓬松的长尾巴,其棕色与白色相间的九节环纹,非常惹人喜爱,“九节狼”的别名因此而得。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5/21 10:58:00 --
朱鹮 稀世珍禽,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前苏联)、朝鲜等地。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冬水田数量的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森林减少和人为干扰等原因,使得朱鹮对变化了的环境难以适应,其数量急剧减少。二十年代人们认为日本的朱鹮已不存在,但后来又发现少量残存于佐渡和能登半岛的个体。1952年日本将朱鹮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1960年在东京召开的第十二次国际鸟类保护会议上被定为“国际保护鸟”;1968年韩国政府也将朱鹮定为“198号天然纪念物”。六十年代末前苏联境内朱鹮绝迹,七十到八十年代在朝鲜半岛消失。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拯救濒危的朱鹮做了大量工作,但未能取得预期效果,遂于1981年初将野外残存的5只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最后一只也于2003年10月死亡。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5/21 10:59:00 -- 1978年,一份有关野生动物的紧急报告引起了亚洲国家的关注。报告里说被称为“吉祥之鸟”和东方宝石的朱鹮已陷入灭绝的境地。在日本,最后一只野生朱鹮已经死去,动物园里饲养的六只已经失去了繁殖能力。我国自从1964年在甘肃捕获一只朱鹮以来,一直没有发现朱鹮的踪迹,为了查明朱鹮在我国的生存情况,中国科学院一支科考队在全国范围内对朱鹮及其可能存在的地区开展专项调查。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考察队行程5万多公里,踏遍了黑龙江、陕西、甘肃等16个省的260多个朱鹮历史分布点,最后终于在1981年5月,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从而宣告在中国重新发现朱鹮野生种群,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个朱鹮野生种群。 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目前,朱鹮已近2000只。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5/21 11:00:00 -- 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性情孤僻而沉静,胆怯怕人,平时成对或小群活动。朱鹮对生境的条件要求较高,只喜欢在具有高大树木可供栖息和筑巢,附近有水田、沼泽可供觅食,天敌又相对较少的幽静的环境中生活。晚上在大树上过夜,白天则到没有施用过化肥、农药的稻田、泥地或土地上,以及清洁的溪流等环境中去觅食。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5/21 11:04:00 --
朱鹮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它们在水田中觅食,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每年3月到5月是朱鹮的繁殖季节,它们选择高大的栗树、白杨树或松树,在粗大的树枝间,用树枝、草棍搭成一个简陋的巢。朱鹮的巢平平的,中间稍下凹,像一个平盘子。雌鸟一般产2 ~4 枚淡绿色的卵。经30天左右的孵化,小朱鹮破壳而出。60天后,雏鸟的羽翼丰满起来,但还远没发育成熟,它们的羽毛比成熟朱鹮的颜色稍深,呈灰色。直到3 年之后,小朱鹮才完全发育成熟,并开始生儿育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