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三晋大地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82) ---- 我深深的爱上京剧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82&id=61449) |
-- 作者:舒雅 -- 发布时间:2011/6/9 13:28:00 -- 我深深的爱上京剧 京剧平时很少顾及,在去年有一次机会,我到“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 看了京剧《玉堂春》,(这个纪念堂值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崛起于燕园,是一所现代化多功能校园剧场)。在这里真正体验了“经典国粹进校园,戏剧名家零距离”的感受!被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所震撼,被台下的年青观众所感染,没想到京剧在创新方面有如此大的整编与发展! 京剧经过修改重排,使京剧变得精炼、情节紧凑,更加合理。演员青春朝气,表演极富层次,身段形体更加展现曲线美,使京剧变得非常好看,吸引着年青人满堂彩! 京剧演出中场不带休息,演员需要不断化妆,换装,还有司琴,司鼓,一直敬业坚持到最后。全本的《玉堂春》共演3个小时,主角常秋月饰演玉堂春从头至尾贯穿全场,嗓子始终脆亮甜美,不见疲态,实是难得,尤其最后一场戏中需要玉堂春跪在堂前连唱带表演长达半个多小时,使人不得不佩服京剧的功底之深令人赞叹! 从此我深深的爱上了京剧,其艺术的美,演员的演唱,念白,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甩长袖,甚至脸谱,服装,真是值得欣赏,是一种享受。 再说这样精彩的演出,票价非常低廉,与歌唱演员无法比拟,其实京剧演员的付出要比歌唱演员不知要高出多少倍。我想对大家说的是,细细去品味京剧,真是艺术魅力无穷,值得大家去欣赏,呼吁大家多多支持我们的国粹,为振兴国粹而摇旗呐喊、震脚助威!
孙毓敏之徒-常秋月(1978年生人) 第四届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 第五届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花旦组金奖; |
-- 作者:舒雅 -- 发布时间:2011/6/9 14:06:00 -- 最近,为推动京剧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以培养京剧青年优秀人才为目的,由北京京剧院主办的“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鸣锣开始,从5月15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每天一场经典剧目,这可喜坏了京城的戏迷票友可是过足了戏瘾。由-家京剧院连续25天演25场各流派的传统大戏,这在近四十年来从没有见过,即使是逢年过节的上演的剧目也没这样丰富多彩。 参赛者都是北京京剧院年龄在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演员,其中不少人在青京赛中获过奖,在观众中有一定的知名度。本次比赛设有专家评委、观众评委打分及票房收益各占三分之一进行综合评分,评委按照自然条件、基本功、人物刻画、表演技巧、综合能力、艺术潜质和演出效果七个方面打分。 此次演出最低票价30元,30元票价就可享受长安大戏院的二楼的座位,我提前去买票,就可以买到二楼的侧坐位,真是观看效果不亚于一楼。我抓住此次机会,看了5场演出,今晚我又要看我最喜欢的程派演员郭玮的“荒山泪”。 30元钱看到这么多名角演出,真是过瘾,我陶醉了!等我全部看完,与大家细细道来! ![]() ![]()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6/9 14:21:00 --
京剧国粹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表演色情,格调低俗。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剧目,由其唱词结构可见一斑,尤已开场的[四平调]为京剧珍品。 这是我去年在人民大学看京剧交响乐《贵妃醉酒》时的剧照: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6/9 14:23:00 -- ![]() ![]() |
-- 作者:天蓝 -- 发布时间:2011/6/9 16:41:00 -- 真是太美了,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这么令人陶醉的国粹了! |
-- 作者:听我说 -- 发布时间:2011/6/9 20:50:00 -- 京剧!国粹!我喜欢!我爱听!爱看! |
-- 作者:潜水 -- 发布时间:2011/6/9 22:33:00 -- 舒雅唱一段“锁麟囊”?
本人也特别欣赏“国粹”艺术,特别是“青衣、花旦”的演唱,那服饰、移步、甩袖、手势、眼神.. 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韵味十足,令人陶醉。欣赏不 了现代的流行歌曲满台连窜带蹦的---看着闹心! |
-- 作者:潜水 -- 发布时间:2011/6/9 22:35:00 -- 文华版主贴出的剧照真美---收藏啦! |
-- 作者:马营海 -- 发布时间:2011/6/10 21:05:00 -- 在浮躁的大环境中,京剧将不会得到认可。这是一门很高雅的艺术,哈哈,一般人是欣赏不了的。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1/6/10 22:46:00 -- 霸王别姬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无名,名早已漶灭在历史断裂的黑洞里了,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著,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著《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 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唯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