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到山西笔会,是在一个叫盂县的火车站下的动车。下车后,我们还要换乘小车,到35公里以外的一个五星级度假村下榻,那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笔会也是在那里进行。
陪同我们来的山西朋友介绍了来接站的司机后,大家一起走出盂县车站大厅。
出了大厅,我注意到车站广场上立起了一个巨大的古人骑马的雕像,因为只能看到背影,不知道骑马的是个什么人物。两年前路过此地时,车站广场四周是封闭的,看不到里面在搞什么建筑。
“请问,广场上那个塑像是什么人物?”我问山西朋友。
他们互相看了看,挺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是谁,我们都不是盂县人。上了车,咱们绕到前面看看就知道了。”
“你们往返北京多少次了?次次都能看到这个雕像,居然都没人问是个什么人物?切!”我不满地说。
说归说,我开始在脑子里搜索起山西古代著名历史人物。
盂县?盂县最著名的山是藏山,对,是藏赵氏孤儿的地方!那骑马人应该不是程婴,就是赵武。
当车往大广场前头绕圈的时候,我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骑马的应该是战国时代的程婴,就是他,保护了赵氏孤儿。”
车终于绕到了塑像前方,果然,骑在马上的人怀里抱着一个婴儿!
“怎么样,是程婴和孩子吧?”我不无得意地说。
车里人全大笑起来。老师们说我就是神。
老师们这里说的神,不是神仙的神,而是平时留意史地资料的一种反应而已。
文化既是有字书,也是无字书。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说起山西人,第一个特征似乎是精明。这跟近代晋商曾经做大,从而造成的影响有关系。
不能否认,山西人的整体性格有精明的一面,可是,精明的负面自然就有小气、抠、工于算计和处处不吃亏的成分,因此,这些负面,也不可否认地构成了人们对山西人的部分印象。
但是,你如果对山西人了解得多了,深入了,就会发现,假如山西人认为某件事符合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就会做出并不小气的决定,而且大气得能让你瞠目结舌。
我经常带书画家到全国各地去做笔会。在其他省市,从来都是画完了、写完了,人家才付你报酬。早几年,我带了几个画家给某省一个私人办的大酒店搞作品,事先,他们都看过老师的作品,让我们开干了。
结果,最后结账的时候,那位老总说某某老师的画他们欣赏不了,因此,既不要他的画,也不付他的创作费。“信”就是人言算不算数的问题。事先我们只有口头协议,没有文字合同。那位赖皮老总借口到外地出差,不再见我们,他让财务跟我们结了帐,让我连打他的机会都没有了。
只能这样了。虽然我动员大家平分了所得的报酬,但把那位画家也气得差点得一场大病。
这件事,发生在那里的人是一向以豪爽侠义自许的地方。
前年到山西笔会,让老师们彻底改变了对山西人的印象。
同样是私营企业家的笔会,我们刚住进宾馆,人家就把创作费用红纸包好,送进了每个老师的房间。
办了这么多年笔会,走了这么多地方,老师们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以后,我们又在山西走了几个地方,每次都是这种待遇。
老师们都是那种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人。你对我不小气,我对你也大气。所以,每次山西笔会,老师们都创作尽可能多的作品给人家,而且张张都拿出十分力气去精心创作。
但是,大家想到没有?还是山西人算得过来这笔帐:大气是互许的!
其实,我上面还没有说到山西人的比较本质的文化特征。
每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人口构成、生产方式、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会形成生活在那个地区的人们,最普遍的、最常见的整体性格特征,也可以称为是他们比较本质的文化特征。
比如说蒙古族,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从事畜牧业,长在马背上,曾经当过欧亚的老大,因此这个民族的整体性格特征就有豪迈、从容的特点。特别是因为这个民族产生过成吉思汗那样的历史人物,这位大英雄的事迹所产生的影响,不可能不对以前和现在的蒙古人在精神和性格上留下积淀。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大家都很熟悉,不用我再罗嗦了。这个故事从周代到现在一讲再讲,提倡的就是“忠、义”精神。用一个典型事例,在如此长的时间,对一方土地的人民反复进行教化,山西人民在整体性格上也就被打上了“忠、义”的烙印。
古代的关羽是山西人,寇准是山西人,傅山是山西人;近代的彭真、华国锋是山西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背主,讲义气。
忠,好不好?当然好,但是讲过了,就是愚忠;义,好不好?当然好,但是讲过了,也没有了是非。
我有许多山西好朋友,跟他们交往我放心。
因为在你走背字、进入人生低谷的时候,你看吧,对你不弃不离,交情如故的,准是这些听着赵氏孤儿故事长大的山西朋友们!
(完)